改革開放以來,昆山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目前,全市綜合實力在江蘇省縣級市名列第一。在2004年全國百強縣測評中位居第二,并作為全國惟一的縣級市入選“最佳中國魅力城市”。昆山市緊緊依托良好的產業基礎,大力實施外向配套戰略,充分利用外資溢出效應,注重在利用外資上做文章,積極組織內外資企業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配套協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外向配套協作已成為昆山外資生根、民資升級的一大特色。
一、昆山市實施外向配套戰略取得的主要成效
昆山市東鄰上海,西依蘇州,地緣優勢十分明顯。從20世紀80年代起,昆山抓住橫向經濟聯合的機遇,主動依托國內大企業、大產品,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形成了良好的工業基礎。90年代以來,昆山緊緊抓住開放開發的機遇,充分發揮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對外吸收、對內輻射的優勢,大力吸引利用外資,到目前為止,世界55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在昆山的投資總額超過了250億美元,開工投產企業1645家,實際利用外資超85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中有27家在昆山投資;總投資額超億美元企業有27家。外向型經濟的強勁發展,為開展外向配套協作提供了豐富的“項目源”。
針對加工制造工業為主、中小企業居多的實際,昆山提出“引進外資關鍵在于利用,要以聯合協作和配套生產為主要方式,做深做透利用外資這篇文章”。市鎮兩級和有關部門都成立了外向配套工作機構,健全工作網絡,制定優惠政策,發布配套信息,舉辦專題洽談,為內外企業合作配套提供良好的平臺,努力做到“外資引進來,民營配得上”,把外向配套協作作為充分發揮外向優勢最有效的切入口,作為發展和提升市民營經濟的重要抓手,以此促進內外資企業互相補充,共同發展,努力構建兩翼齊飛、雙輪驅動的經濟發展新格局。昆山市委、市政府,出臺一系列扶持、鼓勵政策,使全市外向配套規模由小到大,層次由低到高,形成了“小配套,大產業”的發展態勢。2004年以來,全市民營配套企業達700多家,配套項目超千個,實現配套銷售突破120億元,其中超億元的配套企業有21家。
昆山實施外向配套戰略取得的主要成效是:
(一)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外向配套協作為廣大中小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工藝革新找準了方向,提高了產品檔次,部分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核心競爭能力和規模擴張能力不斷增強,逐步向集團型、科技型和外向型發展。全市擁有民營科技企業117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39家;擁有中國名牌2個、江蘇名牌5個;中國馳名商標2個,江蘇省著名商標6個。
(二)推動了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昆山堅持外向帶動,抓住當前外企云集、民間資本活躍、市場領域拓展的良好時機,塑造“創業型”市民,努力營造政府鼓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民眾自主創業的社會環境。目前,全市累計注冊私營企業1.3萬多家,注冊資本近190億元,個體工商戶3萬多戶,注冊資本9億元,從業人員近30萬人,各項指標后來居上,名列蘇州各縣市前列。2004年以來,更是形成了平均每天誕生10個民營老板、每月新增100家民營工業企業、每月吸引5億元民資的強勁態勢。其中,眾多的民營企業把為外資企業提供配套協作,作為企業求生存、謀發展的有效途徑。目前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規模上來看,民營企業已成為昆山市開展外向配套協作的主要力量。
(三)加快了運營管理的國際接軌。通過開展外向配套,民營企業在運行機制、企業管理、市場開拓意識等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運行機制方面,大多數企業實行了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合作制等新體制,改革用工、分配等制度,營造了成功參與外向配套的機制優勢。在企業管理方面,中小企業自覺強化內部管理,出現了管理認證熱。在市場開拓方面,通過為外企配套,“走出去”意識明顯加強。
(四)帶動了城鄉就業和村級經濟發展。據初步統計,目前全市通過勞務輸出、產品配套和服務配套等途徑,共計消化吸納本地城鄉富余勞力3萬多人。與此同時,外向配套有效促進了村級經濟的發展。大企業的落戶往往能夠為附近村鎮帶來眾多的配套機會,形成了一廠一村、一廠數村聯動發展、合作雙贏的可喜局面。
二、昆山大力實施外向配套協作對蘇南經濟實現新的騰飛的幾點啟示
啟示之一:實施外向配套戰略,是有效利用外資壯大自我的直接方式。
要明確“引進外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善于利用外資”。有效利用外資是一個從引進到消化、吸收,直到自我創新提高的過程。因此,引進外資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吸引資金投入、擴大就業安排、增加稅收來源,更重要的是利用外資提高和發展自己。只有把“引進來”和“配上去”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體現出外向帶動的積極效應。
啟示之二:實施外向配套戰略,是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重要途徑。
昆山的民營企業抓住了外向配套這條捷徑,把與國際資本的競爭變為合作雙贏,企業很容易與國際接軌,從而有利于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謀求更大發展。昆山的實踐證明,抓住了外向配套協作這一市場,就能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找到更為廣闊的生存發展空間。
啟示之三:實施外向配套戰略,是提高蘇南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有效舉措。
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資源的最佳組合,各地之間、內外資企業之間的有效配套協作能使資金、人才、信息等產生集聚效應,避免盲目無序競爭、重復建設帶來的巨大浪費。對蘇南地區而言,大批外資企業和國際名牌產品的出現,為這一地區的企業參與國際分工和世界經濟大循環,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形成區域化、緊密型的配套格局,大大提高蘇南乃至整個江蘇的區域經濟競爭力。
啟示之四:實施外向配套戰略,是促進外向型經濟新一輪大發展的客觀需要。
實施外向配套協作,培育和壯大良好的配套產業鏈,實際上也是改善外商投資環境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昆山市外向配套的領域已經涉及到各個方面,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多樣化的配套格局,在生活環境、后勤服務、醫療衛生、中介服務、交通運輸等方面都提供了優質的配套服務,滿足了外資企業的不同需求,進一步改善了投資環境,推動了昆山市外向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啟示之五:實施外向配套戰略,需要政府不斷提升服務效能。
昆山的實踐證明,要搞好外向配套協作,特別是推行初期,離不開政府推動、政策引導和部門支持。作為政府,應該在加強服務上花大力氣,為內外資企業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支持。與此同時,應注重運用市場運作機制,鼓勵建立各類中介服務組織、信息咨詢機構,各級商會、各類行業協會也要充分發揮在政府、企業、行業、市場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努力提高配套項目的成功率。
(作者分別系蘇州大學歷史系博士生、昆山市經貿委主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