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曼谷,屹立于時尚浪尖的購物一族,要的是不計名牌“出身”、但識“千里馬”的率真,求的是無論價格高低只要凸現個性的執著。忘了你的路易威登手袋、忘了你的香奈爾套裝,它們讓你顯得太老、太土、太落伍……與曼谷的購物精神格格不入。套上一件素白的T恤衫,趿上自己噴色的帆布鞋,讓我們一起走入當前曼谷最熱門、最時髦的兩個購物之地,在曼谷顛覆你的購物觀!
全球最大露天市場
第一次到乍都乍周末市場,人們都會被這個露天集市的龐大和雜亂震撼——5平方米一間的店鋪密密麻麻向平面和縱深展開去,一眼望不到盡頭,花鳥魚蟲、服裝鞋帽、吃食飲品……商品齊全,人流熙攘。
位于曼谷城北的乍都乍周末市場占地28英畝,相當于15個足球場大,有近9000個攤位、7000多家店鋪,每個周末十幾萬人在市場各個攤位間流動。《吉尼斯世界記錄》把乍都乍評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市場。
乍都乍面積龐大,自然商品種類繁多。從日常所需的牛仔褲、T恤衫到少有人穿的夏威夷襯衫,從下里巴人的陶瓷器皿到格調高雅的古董字畫,從奇花異草到中草藥,從書報唱片到寵物貓狗……置身乍都乍,會忽然意識到,原來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供應如此豐富的世界。
其實,在曼谷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打聽哪兒能買到一些難尋的物品,總能得到這個回答:“去乍都乍看看。”沒有人做過統計,每個周末到底有多少種商品在乍都乍銷售,因為他們知道這樣的統計太不現實。乍都乍市場主席威尼·素拉蓬差曾自豪地說:“如果在乍都乍都找不到你想要的東西,曼谷其他地方就更不可能了。”
有時,人們確實無法在乍都乍找到想要的東西,不是這里沒有,而是太容易在眾多商鋪中迷路。有經驗的人會建議:“如果看到合適的東西,立即買下,千萬別想回頭再說。”
許多人享受購物之樂的時候迷路了,這在乍都乍算不上什么新鮮事,周末市場辦公室印發的免費地圖鄭重警告計劃在此“有所作為”的購物一族:逛露天集市要有地圖!是的,這個露天集市就這么“擺譜”。而且,關于它的地圖還不止一份,有泰文、英文、日文,免費印發的官本,也有私下傳閱的“手抄本”,還有一份隨時更新動態的泰英雙語月刊。
民間藝人
集散地
當然,如果僅僅是面積大、東西多,乍都乍絕對不會長期走紅于品味刁鉆、眼光高挑的曼谷購物一族,最多也就是被賞以一個“暴發戶”應得的白眼。試想一下,對于一個視購物為文化的前衛人士,怎樣的商場才值得口口相傳、去了再去?
“乍都乍有一種特殊魅力,每樣東西都那么鮮活、有個性,你很難在這兒找到兩件完全一樣的東西,”泰國國家旅游局新聞官瓏桑這樣解釋自己鐘情乍都乍市場的原因。個性——正是這種驅使時尚一族不斷求新突變的因素,塑造著乍都乍獨特的魅力,推動這里的商鋪應對瞬息萬變的潮流挑戰。
只要看看呵蒂亞·娜拉農那身獨具個性的打扮,就能明白她在乍都乍的牛仔背包生意為什么火起來。一字領印字淺藍T恤,下身藏青色牛仔褲,腳蹬一黃一綠兩只橡膠拖鞋。雖然已經47歲,齊肩短穗,染了黃色,戴一幅碩大的反光墨鏡,兩只耳廓上穿著耳環、打滿耳釘。雖然沒有受過專業設計訓練,做過飾品生意的的呵蒂亞對時尚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乍都乍擺攤6年,她設計的鑲珠牛仔布背包賣到過韓國、日本、中國臺灣和香港。
呵蒂亞這樣“自產自銷”的商販在乍都乍不算少數。很多熱愛DIY(自己動手)的年輕人和藝術家都在這里擺攤設點。一條貝殼串成的腰帶和兩只色彩夸張的襪子,他們能拯救一條原本乏味的牛仔褲;從地板到天花板堆起不重樣的陶瓷茶杯,他們讓一間5平米的“破爛小店”本身就成為一件藝術品。還有那一邊賣牛仔飾品、一邊演奏鄉村音樂的小販,人群里吹奏薩克斯管的中學生,用鵝卵石繪制冰箱磁鐵的藝術家……乍都乍周末市場看上去更像一個民間藝人集散地。
設計師天地——通洛
民間藝人不經意的默契促成乍都乍的特色,10公里外,通洛順利地從居民區轉型為中高檔消費地帶,完全得益于泰國頭牌設計師們的刻意打造。
居住曼谷29年的美國人約翰·希爾回憶說,15年前,通洛無非是繁華商業街素坤逸的一條僻靜岔街——素坤逸55巷。特別之處是這條巷子格外寬敞,雙向6車道,周圍是大片民宅。這當然有利商家吸引回頭客,通洛也毫不吝惜地將這一優勢發揮到極致,逐漸走紅,成為曼谷最火的飲食去處。每天傍晚,沿街飯店酒樓幾乎全部爆滿,6車道中的2道用來泊車。
難道飲食本身就能吸引哪些追逐時尚的購物族嗎?當然不是。時髦男女在這里酒足飯飽之后,對時尚的渴求也能得到滿足。泰國設計大師們紛紛在通洛沿線圈地蓋房,建起一處處宣揚自己理念的“亞購物區”,在通洛古老的街道里釋放熱情。
不得不提的是位于巷子盡頭購物區H—1。乍一看,這片面朝通洛路開口的建筑群平淡無奇:乳黃色外墻,兩層建筑好像一堆閑置的倉庫。置身這片3200平方米的建筑群中,會立即忘卻十幾米外街道的喧囂。
整面整面的玻璃墻裝飾7家L型店鋪,戶外露臺木板鋪就,室內裝潢是清一色的漆黑、猩紅、深棕、雪白,明快干凈,但賣的東西似乎互不搭界:冰淇淋、家具、西餐、書籍和禮品。
H—1所有者蓬薩·拉丹們他儂解釋說:“自己本來就不打算讓這兒成為購物者流連之地。我們想創造安靜社區的感覺……在繁華的素坤逸路地帶讓人們有逃逸之處,可以享受片刻高質量生活。”
不過,H—1更像一個讓設計師歇息、練手的后花園。蓬薩書店收藏的設計圖書號稱泰國之最,其中80%“獨此一家”,別的書店尋覓不到。知名設計師在此開的兩家餐廳,一個叫“為之死去”,另一個叫“氣”,從裝潢到菜飯酒水都由主人一手炮制。另外一家叫“干草”的冰淇淋店也打“名人牌”,店內出售的蛋糕都出自泰國名人。
時尚追逐者的游樂場
H—1致力于成為設計師的安靜后花園,與之鄰近的另一個通洛購物區“游樂場”正向全城前衛人士招手,邀來感受時尚脈搏。
聽說“游樂場”舉辦玩具展,今年20歲的設計系學生吞姆乘公共汽車從十幾里外趕來。二樓大廳,迎面一只巨大的充氣機器貓,腳下一列展柜,擺著各式各樣的玩具——阿童木、動感超人、滑板、模型飛機……都是泰國社交界名人兒時的玩具,其中竟然還有跳皮筋和香港電視劇《上海灘》中許文強和馮陳陳的貼畫。
不過,“游樂場”看上去更像一家工廠倉庫。三層高的百貨商店,內部裝潢采用簡約的當代風格。層高近4米、水泥抹地、三層板搭建的貨架和裸露的通氣管道傳遞工業化的冰冷生硬,同時又給人足夠空間。
這里出售衣服、鞋帽、圖書、居家用品,但一名時尚評論家說,這里每種商品的數量都“恰到好處”。在這里,不要指望身穿黑衣黑褲的售貨員會上前向你兜售什么,他們讓顧客自在地在各個貨架前停留。
“我喜歡這里的氛圍,”今年28歲的察妮達告訴記者。她住在20公里外,經常來“游樂場”。這里出售的設計類圖書常能給她的設計工作提供靈感。“這兒就像以前在紐約上學時逛的商店,里面的東西都設計得大膽、新穎,”察妮達說。
說到價錢,察妮達連連搖頭:“太貴了,只能看看。”“游樂場”里不乏國際知名品牌,比如荷蘭Droog設計室的家居用品,也有哪兒都賣的“宜家”家具,還有本土設計師“限量發行”的作品,因此價錢也都是“國際標準”:一件無袖低V領上裝賣到6000銖(約合1200元)。
沒辦法,不是說購物是種文化嗎?不是說文化無價嗎?
(作者系新華社曼谷分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