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博興縣興福鎮,是我國北方最大的黑白鐵、不銹鋼廚房設備集散中心,截止2004年,博興縣共擁有不銹鋼廚具、商用制冷設備加工生產、廚具配套產品生產企業2000多家,不銹鋼產品年生產能力達2億臺(套),從業人員6萬余人,規模以上企業200多家,年銷售過5億元企業5家。2004年全鎮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80億元,同比增長38%,占山東省同行業銷售額90%。產品有20多個系列、200多個品種、800多種規格,產量占到全國廚房設備的1/3,而成套廚房設備產量占全國的70%以上,成為全國最大的廚房設備生產基地。產品覆蓋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并出口俄羅斯、韓國、新加坡、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一、博興廚房設備產業集群集聚效應初顯
經過20多年的探索和發展,博興縣廚房設備產業逐步形成了產業配套齊全、集聚效益明顯的產業集群,主要呈現出這樣幾個特點:
——產業鏈條基本形成。目前,博興縣的廚具及不銹鋼產業已初步形成了原料供應商、上游裝備工業、中游加工工業、下游產品制造業和產品銷售商等市場主體,催生了不銹鋼專業市場和眾多的產業中介服務機構。以不銹鋼廚具產品制造業起步,再延伸到上游二級材改軋加工、頂端沖床模具等裝備制造業生產,同時向下游發展了產品銷售和中介服務機構,除廚房設備市場、黑白鐵市場等專業產品市場外,資金、勞務、技術、信息、運輸市場初具規模,產業配套基本形成。
——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博興縣廚具產業發展開始主要集中在興福鎮,最有名的興福村幾乎家家從事鋼板及廚具的相關產業,目前,廚房設備生產已經形成了以興福鎮為中心、輻射周邊鄉鎮的產業格局,產業集群的集聚效應日益顯現。另外,廚房設備產業集群的形成,不僅有效地提升和優化了當地中小企業的產業層次和布局,而且極大地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城鎮化建設,城鎮的品位和知名度與日俱增。
——中小企業成為產業集群的主體。興福鎮的廚房設備生產已經由分散的家庭手工業作坊式轉入現代企業生產的階段。企業的擴張形式由量的積累向質的提升轉變。既涌現出了魯寶、皇冠、萬事達、匯泉、新日、龍華等一大批規模大、機制活、現代化程度較高的新興企業,成為廚房設備產業發展的龍頭,更帶動了上千個小型企業的發展。
——集群企業的科技含量提高,發展后勁增強。博興縣廚房設備產業集群的發展,既表現為各類商品市場的興旺發達,又表現為各生產企業市場競爭力的不斷增強。幾年來,當地政府通過制定產業政策,規范市場行為,積極開展區域營銷,改善產業發展環境,切實引導企業向規范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企業素質不斷提高。發展模式由簡單的外延擴張型向科技效益型轉變,企業科技投入逐年增加,技術進步不斷加快,特別是新上項目生產設備和產品技術含量起點高,多數采用具備行業內領先水平的生產設備。現在,有十幾家廚房設備生產企業建有自己的技術研發中心,大大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市場銷售網絡日漸完善。興福鎮商品交易市場不僅是區域之間的余缺調劑市場,而且已成為遠程貿易、面向全國的開放性市場,集群內商品生產的原材料來自全國各地,生產的商品銷往全國及世界各地。依靠遍布海內外3000余名營銷人員,借助各地600多個辦事處、代理商、批發市場、專賣店和專賣柜,形成了龐大而廣泛的營銷網絡。迅捷的信息傳遞方式,專業化的信息匯集渠道,使產業集群中的企業能夠及時掌握國內及世界廚具行業的最新動態,及時調整生產及銷售策略,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市場風險,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
二、培育提升廚具產業集群的主要措施
興福鎮集群經濟之所以發展迅猛,除了集群經濟在民間有一定的資本積累和比較優越的群眾基礎外,當地政府為產業集群大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是一個重要原因。
今后,博興縣在產業集群發展中將繼續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更好發揮產業集群的綜合效應
一是發展產業集群要與整合工業園區相結合。興福鎮是園區清理整頓后保留的國家級科技園區,今后,要圍繞園區規劃,進一步提高園區的產業集聚度,提高投資密度和集約化程度,促進產業鏈的延伸,重點扶持,鼓勵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使園區真正成為產業集聚的平臺。二是發展產業集群要與產業升級相結合。要在產業集群內中小企業中積極培育大企業、大集團,全鎮擬選擇20家基礎比較扎實、成長性好的企業予以重點培養,加快這些企業產品品位的提升,加速形成一批技術含量高、市場占有率高的優勢產品群體,打造一批“山東名牌”、“山東省著名商標”或“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三是發展產業集群要與培育專業市場相結合。在這方面興福鎮有著良好的基礎,要充分利用市場的集散、信息等優勢,拓展產業集群的營銷渠道,實行產加銷一條龍。四是發展產業集群要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積極引導中小企業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努力減少環境污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二)不斷增強產業集群的發展后勁
一是每年要集中力量抓好一批產業帶動力強、市場前景好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加大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力度。對重點項目,除實施過程中享受優惠政策外,項目建成后,由政府出資予以專項獎勵。二是著重抓一批產品和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成果轉化率高的產品(高科技、高附加值、高輻射力、高市場容量和高利潤率)。三是大力推進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運用財政支持杠桿,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引導企業加快推進產品信息化、制造過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電子商務。地方財政對比較成熟的企業管理信息化示范項目,給予資金上的補貼和支持。
(三)進一步延伸產業集群的產業鏈
要加速產業集群內能源、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制造業發展的承載能力,改善生態環境,為產業集群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針對集群內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情況,由政府出面搭建銀行與企業間的銀企合作平臺,千方百計解決產業集群內企業發展中的瓶頸和要素制約。同時,要著力營造發展優勢,吸引各方面資金、技術和人才向產業集群集聚。要打破區域和所有制界限,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鼓勵企業主動走出去,利用大城市的信息、金融、市場、物流、科技、人才等資源,提升產業層次,增強競爭力;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設立研發中心、設計中心和營銷中心。支持企業建立國際市場營銷網絡,推動產品進入國際營銷主網絡。
(四)切實提高完善產業集群的公共服務體系
一要創新共性技術服務機制。發揮產業集群的綜合優勢和條件,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聯姻和協作,整合現有分散與各企業的研發資源,建立共性技術服務中心,幫助解決企業一家一戶難以解決的問題。政府要加大對共性技術服務中心的扶持,選好配強資質技術人員。二要創新用人機制。人才是提升產業集聚的關鍵因素,是企業競爭的焦點,興福鎮在沒有任何資源優勢的情況下得以迅速發展,靠的就是以人為本的發展戰略,必須把引進和培養人才擺上突出位置,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以事業留人,使產業集群真正成為能人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三要創新運作機制。產業集群不只是單一的加工廠,而是集加工、營銷、服務于一體的“多功能廳”,為此,要根據行業特點建立相應的服務機構,熱心為中小企業提供政策咨詢、科研公關、質量診斷、產品研發、市場拓展、員工培訓等服務。同時要以建立行業協會為載體,把集群內的各類企業凝聚起來,加強行業自律,廣泛開展協作,實行優勢互補,贏得共同發展。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小企業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