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發展集中體現的是“節約、高效、循環”,通俗地講就是省著用、用著省和資源化再應用;其中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綜合利用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內容和基礎,需要我們長期關注與高度重視。
一、我國資源綜合利用的基本情況
近20年來,我國資源綜合利用取得了顯著成績。2002年全國資源綜合利用產值達900億元,其中全國縣以上工業“三廢”綜合利用實現產值385億元,為1985年的4倍,比1995年翻了一番。2003年全國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由1985年的25%上升到55%。再生資源回收產值500億元以上。從總體發展情況看,資源綜合利用途徑進一步拓寬,技術水平有很大提高,重點開發了一批大用量、低成本、高附加值的技術,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但是,資源利用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一是資源快速消耗,迫切需要改變經濟增長方式。過去幾十年,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靠消耗大量物質資源實現的,資源消耗快速增長,對國外依存度不斷增加。顯然按照傳統的發展模式以大量消耗資源來實現工業化,是難以為繼,也是不現實的。
二是產業鏈結構失衡使部分資源利用前景堪憂。由于多年來國家對地質找礦和礦山建設投入不足,資源后備儲量不足,原料供應缺口越來越大。資源供不應求的局面,使絕大多數資源采掘型企業、特別是民采企業很難經得起短期利益最大化的誘惑,“采富棄貧”現象十分普遍,使我國資源的整體稟賦性急劇下降。
三是經濟快速發展,廢棄物利用技術難度越來越大。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廢棄物數量和品種都在增加,技術處理的難度加大。這些產品本身是高新技術產品、新型材料的復合體,要充分回收利用這些報廢產品的技術難度很大。
二、主要問題
(一)礦產資源稟賦狀況較差、綜合利用難度大
主要表現為:一是貧礦多,富礦少,復雜難處理共伴生礦多。以鐵礦為例,我國資源多而不富,以貧礦為主,平均品位僅33%;錳礦、銅礦等有色礦產資源狀況也大致如此,甚至更為嚴重;我國礦產資源的這種特性,使資源高效利用的技術難度加大、成本增高。二是大型礦山少,中小型礦山多;目前我國小型礦超過開發礦山總數的99%,大型礦山、中型礦山在數量上只占1%;由于開采點多,統一規劃性不強,技術差別大,資源浪費嚴重。三是地下礦山多,大型露采礦少且開采條件惡化。我國有色金屬礦山90%以上為地下礦,而且開采深度越來越深;鐵礦山經多年開采,大部分已經或正在轉入深凹和地下開采,不僅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而且也使生產成本增加,開采條件逐漸惡化。
(二)資源綜合利用率低
目前,我國石油采收率平均為28%,發達國家的采收率可達35%以上,提高采收率仍有巨大潛力可挖。若我國石油采收率提高1%,可采儲量就可增加2億多噸,預計現已投入開發的油田通過技術進步可增加可采儲量4—7億噸。我國金屬礦山采選回收率平均比國際水平低10—20%,礦山平均資源綜合利用率僅為30—35%;約有2/3具有共生、伴生有用組分的礦山未開展綜合利用;廢石、尾礦利用率僅約5%。
(三)高摻量、高附加值利用工業廢棄物的產品少
在政府的積極鼓勵和推動下,我國建材行業近年來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等工業廢渣的積極性一直很高,產品很多。這些產品主要是傳統的磚、砌塊、加氣混凝土砌塊等中低檔產品;目前水泥生產中也只能用5—30%的礦渣粉和高等級粉煤灰作為水泥混合料的膠凝材料;高利用量、高技術含量,經濟效益顯著的產品比較少;摻量達80%粉煤灰混凝土摻合料,摻量達70%加氣混凝土板材、加氣混凝土承重墻以及利用工業廢渣制備高性能輔助性的膠凝材料,使其在水泥中摻量達到50%等都需要技術攻關。高摻量、高附加值利用技術既能緩解工業對資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亦可大量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
(四)用現代再制造技術,合理利用廢舊資源十分薄弱
目前,對廢舊機電產品,主要是經過拆解以后,可利用鋼材、金屬等作為冶煉原料回爐或回收,不能利用的做垃圾填埋或焚燒處理。從資源的合理利用分析,對這些報廢產品用現代再制造技術進行修復利用,才能真正實現廢舊機電產品最大化的合理利用。
要最大化的合理利用這些資源,在技術上需要有現代技術和加工工藝。如納米等表面工程技術、質量自動控制技術,先進無損檢測與評價技術、材料檢測分類技術、產品粉碎及粒化技術,材料物理及化學分選技術和高分子材料熱分解技術等。目前在這方面的技術開發工作十分薄弱。
(五)整體綜合開發利用資源的技術少
資源高效利用往往需要從綜合開發資源進行技術開發。如對尾礦資源的整體綜合利用、多種廢舊物資(塑料、橡膠、纖維等)共混技術、燃煤電廠煙氣脫硫灰渣完全資源化生產技術等。金屬資源的綜合利用更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如果采、選、冶、加各道工序都能有機銜接,不僅能有效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而且能大幅度地降低能耗、減少廢棄物排放、提高最終材料性能和生產成本。目前國內外環保推行的脫硫技術與灰渣資源化要求普遍脫節,現有的脫硫技術大多只注重脫硫效果、脫硫成本、而忽視灰渣利用,灰渣的綜合利用技術只能根據已產生的灰渣性質來進行二次開發利用,造成重復投資,甚至二次污染。
三、加強資源利用技術創新的對策
(一)制定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的相關措施
應將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作為一項基本國策。要使全社會充分了解資源綜合利用對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樹立和增強全社會的資源意識。
國家經濟綜合部門要研究制定資源綜合利用戰略、方針,協調解決有關資源綜合利用的重大問題。要加強宏觀調控,運用稅收、信貸、利率、貼息、排污費等經濟手段來調控市場,彌補這種差距,為企業開展綜合利用創造良好外部條件,促使資源綜合利用實現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并運用強有力的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規范和約束企業行為。
(二)加大對重大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開發的支持力度
要加強資源綜合利用重點領域的技術創新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的整體技術水平。國家要大力支持推廣應用性強,對產業鏈延伸有重要示范意義的重大、關鍵技術的開發和應用;設立資源綜合利用的技術研發專項和相應的應用示范專項;支持引導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加大投入力度。鼓勵扶持一批有條件的研究開發機構和企業聯合,進行資源綜合利用綜合性、基礎性、前沿性研究和開發。同時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引進利用國外技術和資金,引導企業或民間資本增加對資源綜合利用的投入。
(三)全面推動技術進步
定期制定頒布“資源綜合利用重點推廣應用技術目錄”和“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目錄”,運用市場機制和各種經濟手段促進成熟、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快科技成果和適用技術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步伐。加強對重點行業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應用的引導。
(四)完善資源綜合利用的相關法律和法規
要在以循環經濟為指導的法規體系基礎上,盡快研究制定資源綜合利用相關法律法規。研究提出激勵工業“三廢”資源、再生資源和共伴生資源等綜合利用的措施,使資源綜合利用工作能夠真正走上法制化軌道。要在國家產業政策框架內,系統地研究制訂有關資源綜合利用的技術經濟政策。繼續落實和完善現有的一系列鼓勵資源綜合利用的政策。
(五)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機構作用,加強技術服務體系建設
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要充分發揮協會和社會中介的作用。要制定和修訂資源綜合利用的技術與產品標準;建立資源綜合利用基本資料統計制度以及資源綜合利用信息庫。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產業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