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市社會事業發展改革的思路和原則
北京市社會事業發展改革的總體思路是:以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促進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堅持統籌協調、改革創新,努力激發社會事業發展的活力和效率,積極促進社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推進社會事業發展改革的工作原則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堅持社會效益至上,實現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務目標;堅持區域覆蓋,統籌協調;實行分類管理,區別對待;實行“管辦分離”,改革運行機制;實行試點推進,穩步發展。
二、創新投融資模式,加快社會事業投融資體制改革
(一) 研究提出社會事業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和實施方案
根據社會事業公益性和市場化程度不同,把社會事業分為純公益性、混合性、經營性三類。按照合理界定政府職責與市場作用,實行社會事業分類管理,建立政府投資持續穩定增長機制,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多樣化、建設運營市場化的總體思路,會同11個委辦局,研究形成《北京市社會事業投融資體制改革意見》。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試點推進”的思路,研究提出《關于加快本市社會事業改革的實施方案》,以及2004—2005年的改革任務,經市政府審定后已進入實施階段。
(二) 促進舉辦主體多元化和投資渠道多樣化
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服務、財政補貼、PPP模式(公私合營)、特許經營、貸款貼息、優惠政策等多種方式,吸引社會力量舉辦公益性和混合性社會事業。同時對社會事業市場準入的有關政策進行清理,消除制約社會資本參與社會事業發展的障礙,全面開放經營性社會事業供給市場。目前,多元投資辦醫邁出實質步伐,公辦高校舉辦獨立學院試點取得突破,文化體制改革初顯成效。
(三) 全面推行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促進社會事業項目建設運營市場化
按照“建管分開”和專業化管理原則,政府投資60%以上的純公益項目全部實行代建制,同時,對政府投資不足60%的奧運會訓練場館,我們也將通過公開招標方式選擇代建人實行代建管理。目前,北京市已有18個政府投資項目實行了代建制,實施成效非常顯著。
(四) 加快社會事業布局調整和資源整合
結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產業結構調整和人口遷移,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社會事業資源。通過合并、改建、置換、重組等市場運作方式,促進社會事業強弱聯合,放大優質資源,盤活存量資產。
三、統籌城鄉社會事業,推進名校辦分校、名院辦分院
為放大優質資源、促進城鄉統籌、疏解城市功能、提供產業配套、改善人居環境,按照總體規劃、整合資源、政策扶持、試點推進的原則,我們研究提出了名校辦分校、名院辦分院的實施方案和支持政策,綜合運用土地使用、稅費減免、投資傾斜、人員編制等手段,采取多種模式,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在大型居住區、城市新區、城鄉結合部、遠郊區縣建設名校分校、名院分院工作。目前,已實施推進10所名學校辦分校、5所名院辦分院工作。
四、加強基層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進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均衡化發展
北京市按照“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務”的目標,推進社會基本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兩個覆蓋”:既要統籌城鄉,推進面向全市各地區的區域覆蓋,又要加強基層,推進面向全體居民的人群覆蓋,促進基礎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旅游資源、公共安全保障資源的均衡化發展,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一是促進基礎教育資源配置的均衡化。根據《中小學校辦學條件標準》,結合人口遷移變化狀況,推進城區基礎教育布局結構調整,優先支持農村和郊區基礎教育發展。二是促進公共衛生資源配置的均衡化。加強全市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公共衛生醫療救治體系建設。三是促進公共文化資源配置的均衡化。在政府投入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推進基層文化設施的建設。四是促進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配置的均衡化。拓展社區服務功能,建設和諧社區。五是促進公共安全基礎設施配置的均衡化。編制了《北京市消防站點建設規劃》,明確標準和服務半徑,強化區縣政府職責,加強基層消防站點的建設。
五、開展社會發展綜合分析工作,切實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為及時把握社會發展狀況、總結運行規律、發現突出問題、對比發展差距、采取相應對策、建立預警機制,我們于2004年試點開展了北京市社會發展狀況的宏觀監測和綜合分析評價工作。一是建立全市社會發展宏觀監測分析聯絡機制,會同17個委辦局,建立了全市社會發展宏觀監測分析聯絡機制和平臺。二是初步建立了社會發展狀況宏觀監測和綜合分析評價兩大指標體系,通過統計人民生活與社保季度綜合指數、社會秩序與穩定季度綜合指數和社會事業與產業季度綜合指數等三大指數,全面反映當期社會發展狀況。三是依托“外腦”進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