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部分:哈爾濱市復華小學 張 晶】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第七冊第六單元第一課。
1.教材分析: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學習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體位置的知識。本單元的學習是第一學段學習內容的發展,也是第三學段學習的鋪墊,它對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認識生活中的環境都有較大的作用。
2.學生分析:學生已有了一些關于方向與位置的知識,因此在教學時,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創設現實的活動情境,增加參與、體驗的機會,讓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在活動中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基于以上認識,遵循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這一課改理念,我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學會在具體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能力目標:通過形式多樣的確定位置的方式,使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并增強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確定位置的豐富現實背景,體會數學的價值,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掌握確定位置的方法,準確地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結合具體情境確定位置,在方格紙上用“數對”正確表示位置的方法。
四、教學方式:
本節課采用以學生活動為主導取向的“活動建構式”教學方式,學生通過一系列既聯系生活又具有實踐性的活動建構新知,讓學習真正成為師生互動交流的一個過程展示。教學環節的設計力圖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來強化學生用“數對”表示確定的位置的方法,豐富學生對物體定位的直觀體驗,從而提高他們的空間觀念。
五、效果預估及調控對策:
課堂教學已成為一種動態的、生長性的“生態系統”。不管教師的教學設計有多美妙,總會因學生、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為了彌補這一損失,我們也對本節課的部分環節作了如下預設,并制定了相應的調控措施:
例如,在探究方法的過程中,很可能在學生出示的各種方法中,沒有出現“數對”的表示方法,或即使是出現了,與教材上的方法也不一致。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馬上確定方法,并明確在數對中應先表示橫的方向,再表示縱的方向。
另外,為了拓展學生思維,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在本節課的最后,我們還準備了有關地球經緯度的介紹。當然這只是本節內容的一個補充,能否在本節課中呈現出來,還要根據一會上課的時間來決定。如果時間不允許,我們會將它作為知識的延伸在課下介紹給學生。
【教學部分:哈爾濱市蘇寧小學 李 華】
教學流程:
●課前活動:找坐位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在這個教室上一節數學課。教室變了,要調整坐位,你能按照老師發的坐位號,找到自己的坐位嗎?
生:能
生:不能。
師:為什么不能?說說理由。
生:因為我不知道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一排。
師:好,現在就來規定第一列,第一排。通常情況下,我們把豎著的叫做列, 從左往右起,這是第一列,第二列,依次往后排。橫著的叫做排,從前往后數,這是第一排,第二排,依次往后數。現在能找到坐位了嗎?快試試吧。(在音樂聲中學生找坐位。)
生:老師,我找不到!
師:請同學幫助。
師:你們找得對嗎?和同桌互相檢查。真不錯,都找對了,大家準備好了嗎?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確定位置(一)。 (板書課題。)
●活動一:找位置
(一)觀察
師:同學們,這是剛才大家在黑板前面看到的坐位圖(出示課件),豎為列,這是第一列,橫為排,這是第一排。下面看誰的反應最快:請第三列的同學揮揮手,請第二排的同學站起來問聲“老師好”。看來你們反應都很快。你們注意到了嗎,有位同學站起來兩次,請你起立。好,請找到她的位置和同桌說一說。
生:她的位置是第三列第二排。
(二)操作
師: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她的位置表示出來。 (請表示方法不同的幾個學生板演。)
師: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想法。
生:因為她在第三列第二排,所以我是這樣寫的:第三列第二排。
師:你是用文字來表示的。
生:我是這樣寫的,因為她在第三列第二排,所以寫上(3,2)。
師:你們最喜歡哪種方法,說說你的意見。
生:我喜歡用文字來表示的,因為很清楚。
生:我不同意,我認為第二種方法好,簡捷。
師:是啊,多么簡捷而有序的數學方法,請再向我們介紹3和2分別表示什么?
生:3表示在第三列,2表示在第二排。
(三)介紹數對
師:在表示位置時,就可以像他這樣,先橫著數,看她在第幾列,這個數字就是數對中的第一個數;再豎著數,看她在第幾排,這個數字就是數對中的第二個數。中間用逗號隔開,外面加上括號,表示這是一組數對。數對直接讀3、2。請你把老師給大家準備的數對讀出來。
生:( 2,3 )。
師:這里的2和3分別表示什么?
生:2表示第二列,3表示第三排。
師:這兩組數對表示的位置相同嗎?(生答不同)看來,相同的兩個數字,因為前后順序的不同,所確定的位置也不同。
(四)試一試
師:下面就請你用剛才學到的方法來表示好朋友和你的位置。請位置是(3,5)的同學來回答。
生:我的好朋友的位置是(1,6)。
師:快招招手,你能說說他的優點嗎?希望你們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師:說說你的位置。
生:我的位置是(6,5)。
師:相信你們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試試吧。
生:教室里(1,4)這一點的位置是第一列第四排,她的名字是邱悅。
生:教室里(4,3)這一點的位置是第四列第三排,她的名字是劉航。
●活動二:找地點
師:其實用數對不僅可以表示我們的位置,在平面圖上,它還能表示一個具體的地點。看這是我們蘇寧小學附近的平面圖。(出示課件,圖表略。)
師:你能用數對表示我們學校的位置嗎?
生:學校的位置是(4,4)。
師:請你和伙伴們說說其他建筑物的位置,并把數對寫在旁邊。
生:和興商廈的位置是(1,1)。
生:火車站的位置是(9,5)
師:請指出飛龍賓館的位置并幫外地來的老師畫出路線圖。
生:從火車站向西走,再往南走就到了。
●活動三:確定位置
師:確定位置在生活中也很常見。比如,學校的國際象棋校本選修課就用到了。(出示課件:謝軍贏得世界冠軍的棋局)請看,這是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謝軍,她曾獲得四次世界冠軍。在這里數對還表示棋子的位置,看她的棋子從e2走到e4,再走一步她將贏得比賽的最終勝利,她準備從h7走到d7,你能指出這兩點嗎?一起來看走得對嗎?
●活動四:連一連
師:你們是出色的小設計師,根據老師提供的數對,小組合作利用數對確定點的位置,將這些點連起來,看看是什么美麗的圖案。(學生伴著音樂連一連。)
師:這是什么圖案,你想到了什么?
生:看到這個圖案我想到了家。
師:李老師希望你們的學校就是你們溫馨而美好的家。
●拓展練習
師:其實確定位置的方法不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而且在天文地理這些科學研究中也要用到。(出示課件)地球儀中,連接兩極點的豎線叫做經線,垂直于經線的橫線圈叫做緯線,根據經緯線可以確定地球上任意一點的正確位置,北京在北緯40度,東經116度。如果有興趣,回家還可以繼續學習,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確定位置的知識。
【反思部分:哈爾濱市鐵嶺小學 李 斐】
這節課整體上完成了我們團隊預設的教學目標。我們認為有以下幾個精彩之處:
一、設計精巧,自然流暢
首先,教師巧妙地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加工、重組。在課前準備時,教師將學生來到做課現場,安排找坐位這一活動,作為本節課豐厚的課程資源,變靜態教材為動態教材,即將教材上的靜態主題圖變成學生的現場活動,體現了數學的生活化、活動化、趣味化。其次,教師在黑板上有目的地張貼了一些禮物,這些禮物既為課堂教學評價服務,也為學生更好地鞏固應用數對知識起到了堅實的作用,同時使他們感到了學習數學的輕松、愉悅。
二、拓展適度,滲透情感
在教學時,教師讓學生用數對的形式,表示蘇寧小學附近建筑物的位置,教學空間擴大了,由學生身邊的教室擴展到具體的建筑物,體現了數學中的人文思想和愛家鄉的情感教育。在課的結尾,教師還向學生介紹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謝軍,還請學生用說數對的方式來下國際象棋。另外,教師介紹的有關地球經緯度的知識,既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又使他們在具體的事物中找到了數對的廣泛應用,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的教學理念。 整節課以活動為主線,既有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又有學生的操作與表述;既有小組的合作交流,又有學生的自主探究;還有教師恰當的引導點撥,使整個教學活動形成了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組與組之間的立體交叉互動,實現了教學的靈活高效,實現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的目的。
本節課我們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 課前預設時,我們認為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坐位,不會出現問題。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時,坐位在第2列、第4排的一個小女孩找不到自己的坐位了,后來她在同學們的幫助指引下,才找到了自己的坐位。 教師在后面教學數對的認識時,先請位置是第3列的同學站起來,再請位置是第2排的同學站起來,通過列和排的交叉點來引出用數對(3,2)來表示學生的位置。 這樣做失去了一個讓生成性資源在課堂上閃光的良機。我們團隊經過反思 ,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重建:可以以課前這個找不到坐位的小女孩的位置第2列、第4排為列和排的交叉點,來引出用數對(2,4)來表示學生的位置。這樣既抓住了現有的、生成性資源,又和前面相呼應,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如何捕捉這種“閃爍不定”的教學資源,讓它成為一種有價值的教學資源,這對我們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新的考驗,同時也是新課程下對教師專業素養的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