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里講到禪宗祖師有一句話:“我眼本明,因師故瞎。”這是一個大禪師悟道后講的話,是讓所有教師汗顏的話!意思是學生本來有明亮的眼睛的,后來被老師教來教去,就教瞎了,看不清楚了。
我們現在的教師又如何呢?看看我們的教學就明白了。比如作文教學,讓學生寫一個熟悉的人,學生一聽就開心了,他們可能想到了很多人。可老師說,慢慢來,我們寫一個人要注意什么呢?要有外貌描寫,要有語言描寫,還要有行為描寫……當然環境描寫也是需要的,好詞好句也不能少,特別要想一想通過這些事情,可以反映人物的什么優秀品質……天!學生本來頭腦中很清晰的人物形象逐漸模糊了,看不清楚了,學生怕了,不知道該怎么寫。
有一個也算是很有名的實驗:在黑板上畫一個圓,然后問學生“這是什么”。實驗設計者從幼兒園問到大學,結果是給他們的面子越來越少。因此,這些專家們便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孩子的想像力都給老師教沒了。
我們教師也沒有比學生幸運多少,我們已經聽了多少不著邊際、海闊天空的報告,看了不少介紹各種各樣理論卻與我們的課堂實際或社會實際相距十萬八千里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專著。我們疑惑了,在這些報告或專著面前,我們看到的到底是象腿還是柱子?
教師需要提高理論素養,活到老要學到老,但切忌盲目。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對絕大多數人來說,術業是必須專攻的。我們去聽報告也好,看書也好,要特別注意保護自己的耳朵和眼睛。聽聽是沒有關系的,看看也是沒有關系的,但不能迷信。所有的知識和能力都是要靠自己重新建構的。
作為老師,既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也要保護好學生的眼睛;既要相信學生,也要相信自己。
(英子選自《教學月刊·小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