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一二九運動70周年。1935年,時任中共北方局書記的高文華“曾參與發動和組織領導了一二九學生運動,并選派積極分子投身于長城線駐軍和長城內外義勇軍抵抗日寇的反侵略斗爭”。(《高文華同志逝世》1994年2月6日《人民日報》)。可是,受各種因素影響,過去許多當事人在回憶一二九運動時,把他的名字抹去了,致使其參與組織領導一二九學生運動的這段歷史鮮為人知。
高文華1934年9月任中共河北省委書記,次年6月任中共北方局書記,仍兼河北省委書記。在中共北方局書記、河北省委書記任內,高文華與其他領導一起組織、領導華北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斗爭,其中一二九運動在全國范圍內產生了重大影響。
1935年初,日本帝國主義突破中國長城防線后,大搞華北五省“自治運動”,以達到吞并華北的罪惡野心。在國家危急,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中共北方局與河北省委4月1日作出了《關于華北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分析了華北面臨被日寇吞并的危急形勢,提出了“聚集和聯合一切可能的,雖然是不可靠的動搖力量”、“盡可能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統一戰線”,要求各地黨組織,用具體事實向群眾宣傳華北危機的真相,揭穿國民黨的欺騙宣傳;指出運用統一戰線的策略,組織群眾反日斗爭,是各級黨組織的緊急任務。這個決議,反映了北方局政治路線開始轉變。
6月4日,又發出《粉碎日本帝國主義的新進攻,號召全華北民眾進行民族戰爭的宣言》。宣言號召全華北被壓迫民眾,凡是真正抗日而不愿做亡國奴的人們,應當立即團結起來,自動武裝起來,一致朝著日本強盜與賣國的國民黨政府開火……
8月,冀南各縣游擊隊聯合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平漢線游擊隊,下設支隊,其中一、二、三支隊在劉子厚領導下,活動在滏河西;四、五、十二、十五支隊,由王光華、郭森領導,活躍在滏河東。年底,中共北方局書記高文華,化名老溫,到冀南視察。高文華指示劉子厚、王光華,要高舉抗日的旗幟,把中國工農紅軍平漢游擊隊改擴為華北人民抗日討蔣救國軍第一軍第一師,有利廣泛吸收、聯合各界各階層人民共同抗日。
同時,中共北方局與河北省委重點在平津兩市的學生和知識分子中,廣泛發動、深入開展抗日救亡活動。為迅速掀起抗日救亡高潮,高文華和中共河北省委指示北平各大、中學校普遍建立公開的群眾抗日救亡團體——中華民族武裝自衛會(簡稱“武委會”)。
1935年夏天,黃河發生大水災,幾百萬災民流離失所,平、津各學校普遍以“武委會”為核心,在學生中成立黃河水災賑濟會,并在國民黨當局備案,取得合法地位。黨組織通過黃河水災賑濟會的活動,進一步擴大了抗日救亡隊伍,有力地推動了抗日救亡斗爭的發展。
在有利形勢下,北平黨內對于斗爭方向出現了分歧。一些人主張組織暴動,推翻國民黨政權,建立北方蘇維埃政權。很明顯,這是王明“左”傾錯誤的繼續。另一些同志如周小舟、彭濤、楊子英則主張在華北危急的時刻,團結各種抗日力量,同國民黨進行合法斗爭,爭取抗日的自由和民主,發展抗日救亡運動。北平市委先后派楊子英、周小舟到天津,向高文華及其領導下的中共北方局與河北省委匯報,中共北方局與河北省委支持了后一種意見,并派特派員李常青到北平,改組了北平市委,成立了由彭濤、周小舟、谷峰(谷景生)組成的北平臨時市委,彭濤任書記,負責領導和組織北平的抗日救亡運動。以高文華為首的中共北方局與河北省委這一決定,反映了北方局的政治路線開始轉到正確的軌道上來了。
中共北平臨時市委成立后,在高文華及其領導下的中共中央北方局、河北省委的領導下,積極籌劃一二九運動,反對冀察政務委員會。根據高文華的指示,11月,北平成立了大中學校學生聯合會,郭明秋任學聯會主席。
12月7日,北平臨時市委開會,決定發動學生請愿,向國民黨當局要求抗日救國的民主、自由權利。特派員李常青參加了會議。會上決定由彭濤、黃敬、姚依林、郭明秋領導學生運動,但彭濤、黃敬、姚依林不能公開出面,由北平學聯主席郭明秋等以公開身份活動。
12月9日,北平學生高舉“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旗幟,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打倒漢奸殷汝耕”、“反對冀察政務委員會”、“反對華北特殊化”、“中華民族解放萬歲”等口號,從各個學校涌出來,遠遠超過了預計的人數。事后,還有很多學校的學生提出意見,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么大的事情,我們沒有參加,很遺憾”。責備市學聯對他們的愛國熱忱估計不足,沒有通知他們,提議再組織一次大游行。
中共北平臨時市委接受了這個合理建議,立即向中共北方局與河北省委匯報。高文華及北方局派遣林楓趕到北平,改組北平臨時市委為北平市委,任命特派員李常青為北平市委書記,加強北平市委的領導。北平市委成立后,決定擴大統一戰線成果,組織更大規模的游行活動,把一二九運動引向深入,并制定了具體的方案。時間上,選擇在12月16日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的那天舉行大示威,使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反對漢奸、賣國賊的旗幟更鮮艷;組織上,總結一二九的經驗,以清華、燕京等大學先進師生為骨干,帶動其他學校同學,手挽著手沖破警察的封鎖、路障。游行這天,2萬余名愛國學生等參加了愛國游行。18日,中共北方局駐地天津學生在法商學院教授、地下黨員楊秀峰等指導下,由法商學院學生發起,聯合天津各校師生5000余人,舉行了聲援北平學生愛國大游行。廣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
宋慶齡專門捐款給北平學聯作宣傳費用。“南下宣傳團”在高文華及中共北方局的支持下,北平、天津學聯在組織多次愛國大游行后,隨即組織了“南下宣傳團”,到冀南、河南等地宣傳。次年2月1日,在“南下宣傳團”基礎上,成立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該隊成立時共有300多人,編為26個隊,敖白楓任總隊長,肖敏頌為組織部長,王心忱為宣傳部長,黃敬為黨團書記,湖南的李銳、蘇鏡、曹國智、曹國樞是首批隊員。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成立后,隊員們迅速散向全國,開展抗日救亡宣傳。
一二九運動是一個偉大的反日愛國運動,它點燃了全國抗日救亡的火焰,把全國抗日救亡斗爭引向了高潮。在一二九運動中,高文華作出了功不可沒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