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
菲律賓海外勞務人員人數上升
據菲律賓《世界日報》報道,菲律賓在海外務工人員人數上升,目前已達到106萬人,同比增加8.2%。上述海外勞務人員中,33.5%為一般工人或非技術工人;15.4%受雇于貿易及相關行業:15.1%從事工廠機器設備操作工作或機器裝配工作。
四家公司獲準在菲律賓勘探油氣
據菲律賓《世界日報》報道,FORUM勘探公司、日本石油勘探公司(JAPEX)、菲律賓 PREMIER 石油B.V.、STERLING 能源(英國)有限公司獲準在菲律賓中部勘探石油、天然氣的儲藏量,調查該地區地震發生情況,以確定菲律賓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的前景。
日本公司開始探討投資菲律賓礦業
據菲律賓“MANILA BULLETINE”報報道,日本鋼鐵公司(NIPPON STEEL CORP“NSC” )下屬的NITESU公司曾派團來菲律賓考察在菲投資礦業的可行性。菲方向這家日本公司介紹了23個重點礦業項目。
日本NSC 鋼鐵公司年產3000萬噸鋼。該公司對投資菲律賓礦業有濃厚的興趣,目前正對此進行評估。
(中國駐宿務總領事館經商室)
印尼從2007年起禁止外國漁船在其海域作業
印尼海洋漁業部研究機構主任Indroyono Susilo于2005年5月4日在第5屆印尼海洋漁業研討會的計劃會議上稱:“到2007年印尼將不會與任何國家有雙邊捕魚合作,所有雙邊捕魚合作協定將在2007年終止,而且將不再續簽,目前與外國的雙邊漁業合作,如與中國、泰國、菲律賓的合作將在2007年結束。” Indroyono Susilo 說,雖然禁止外國漁船在印尼海域捕魚,但是歡迎外國對漁業工業的投資,可投資建立如漁業加工廠,租用當地漁民漁船的合作項目等。
(中國駐印度尼西亞使館經商參處)
韓國國家油氣公司在越南大陸架勘探發現新的油田
韓國國家油氣公司(KNOC)近日對外公布,該公司在越南大陸架11-2區塊勘探發現小龍(RONG TRE)油田,該油田的儲量約4000萬桶。韓國國家油氣公司為11-2區塊油氣勘探風險投資商,在合同中占75%的產品分成,越南油氣總公司占25%。
越南在老撾投資2500萬美元從事橡膠種植加工業
近日,越南橡膠總公司獲準在老撾投資2500萬美元從事橡膠種植和加工生產經營。該項目計劃種植10000公頃橡膠林,并建設一個年加工生產18000噸生膠的橡膠加工廠。報道稱,這是越南在老撾投資的最大項目,同時也是越南在國外投資的大型項目之一。此前,越南在老撾直接投資項目有34個,協議投資額為2200萬美元。
(中國駐越南使館經商參處)
東盟各國將擴大能源合作
據《投資報》報道,2005年5月中旬在老撾萬象召開的東盟國家電力協會會議上,與會各國官員討論了加強區域能源合作與交流等一系列措施。會議強調,東盟10國加快合作和貿易交流的關鍵是通過高壓輸電網的合作;并呼吁建立一個高壓電網體系以降低發展電力的費用。經與會官員2天討論認為,東盟各國政府應為私營企業參加各自國家乃至整個區域的電力建設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發揮其在財政和管理等方面的潛力。
越南-老撾雙方將就進出口貨物實行零關稅
據越貿易部稱,越-老兩國貿易部門正在進行談判,除部分商品目錄外,雙方進出口貨物將實行零關稅。越-老兩國實行零關稅優惠可視為越-老自貿協定早期收獲計劃。待越-老雙方就進出口目錄達成一致后,于2005年第三季度越貿易部將呈報越政府總理批準實施。
(中國駐胡志明市總領館經商室)
泰國(那越)衛星公司擬發射通訊衛星
根據《亞洲日報》報道,泰國(那越)衛星公司將于2006年中期發射一顆新的通訊衛星-泰空五號,以取代已經運行了7年現仍在運營中的泰空三號衛星。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泰國衛星公司董事局最近批準了發射泰空五號衛星的計劃。據介紹,泰空衛星三號服務年限將于2006年屆滿。這顆新衛星設計服役年限為14年。
泰國衛星公司是塔信總理家族創建的,共經營三顆衛星,覆蓋亞洲、澳洲、非洲和歐洲。公司的一顆寬頻率衛星(IP衛星)計劃2005年7月在法國發射。
(中國駐泰國使館經商參處)
華為公司獲巴基斯坦5400萬美元電信合同
2005年5月12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與巴基斯坦移動運營商WARID、WATEEN簽訂5400萬美元合同,獨家承建WATEEN電信公司全長近5000公里的國家干線DWDM傳輸項目,這將是華為公司在巴基斯坦承建的第三條國家傳輸干線,進一步鞏固了該公司在巴基斯坦的傳輸品牌;同時華為公司向WARID電信公司提供105萬線GSM,覆蓋全巴基斯坦。該項目合同的簽署進一步鞏固了華為公司在巴基斯坦電信市場主流供應商的地位,樹立了中國高科技產品的形象。
印巴直接貿易可達100億美元
巴基斯坦媒體引述印度工商部出口發展局官員的話報道,如果采取適當的政策,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直接貿易額在未來5年內可以達到100億美元。這位官員表示,目前印度對巴基斯坦出口額為4億美元,僅占其出口總額的0.65%;自巴基斯坦進口額為8000萬美元,占其進口總額的0.09%;但通過迪拜和其他渠道進行的兩國間非直接貿易每年高達35億美元。
(中國駐巴基斯坦使館經商參處)
沙美石油公司開始新油井生產
沙特沙美石油公司從沙特東部地區新油井開始開采阿拉伯優質輕油,日產量可達6000桶。沙特石油和礦產大臣阿里 納伊米在新聞公告中稱,此油井同時伴生的天然氣日開采量也可達到420萬立方尺。此油井名為“赫勒法伊一號”,位于沙特首都利雅得東南280公里處,在正常工作條件下可維持較高的平均產量,并已經與2005年4月20日由沙美石油公司進行了實地試驗。
(中國駐沙特阿拉伯王國使館經商參處)
以色列在中國設立第一家風險投資基金
中國商務部日前批準以色列INFINITY-IDB中國公司在華成立中國第一家風險投資基金,證書編號為00001。中國蘇州工業園的代表團受IDB控股集團和INFINITY風險投資公司的邀請,正在以色列拜訪當地大型工業集團和技術孵化公司,探討將來合作的可能性。INFINITY-IDB中國公司系IDB控股集團和INFINITY風險投資公司于2004年底在華成立。
美國強生公司將加大對以色列投資
據以色列《國土報》報道,美國強生公司已對以ID公司(IMPULSE DYNAMICS)投資8000萬美元,并獲得出資3.4億美元優先購買ID的權利。
ID公司主要生產醫療心臟、腸胃和內分泌疾病診斷儀器,該儀器可檢測出身體各器官細胞內的電子質活動情況,并進而診斷出患者所患疾病。
(中國駐以色列使館經商參處)
歐洲
匯豐銀行擴大對平安保險的投資
繼投資6億美元購買中國平安保險公司10%的股權后,匯豐銀行又以11億美元(5.8億英鎊)的價格從高盛公司和摩根士丹利購買了平安保險的股份。至此,匯豐銀行成為擁有價值17億美元平安保險股份的股東。匯豐銀行主席邦德對中國保險業以及平安保險公司的發展前景表示樂觀。業內人士預計,在今后三年中國的保險業會迅速發展,保險業市場價值也將翻一番。此次投資進一步加大了匯豐銀行在中國保險業的影響力。 平安保險公司是中國第二大保險公司,目前共有2000萬投保人和25萬銷售代理,并占據中國人壽保險業17%的市場業務。據分析人士預測,匯豐銀行今后將與平安保險合作建立一家合資企業,共同開發和銷售銀行保險產品。
(中國駐英國使館經商參處)
摩托羅拉回絕愛爾蘭IDA建議
摩托羅拉回絕了其在愛爾蘭公司的經理們和愛爾蘭工業發展署關于將該公司在愛爾蘭庫克的機構鞏固成為其在歐洲融資公司的建議。公司上層認為目前與中國、印度及馬來西亞相比,愛爾蘭已有很多不利因素,特別是公司在愛爾蘭運作的成本日益增加,即便是保持固定發展水平,每年都需增加30%的預算。愛爾蘭工業發展署則發表聲明指出,該機構一直與摩托羅拉公司商討擴大其在愛的功能,從而不斷為當地增加就業機會。
德國一機構評價愛爾蘭經濟全球領先
德國的伯泰爾斯曼基金會(Bertelsmann Foundation)發表其編制的名為《成功指數》的報告,根據經濟增長和失業率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評估,愛爾蘭超過美國排名榜首,澳大利亞、挪威和奧地利排在三至五名。該報告稱,愛爾蘭2003年的人均GDP達30,700歐元。
(中國駐愛爾蘭使館經商參處)
中國企業大量收購德國企業
德勤審計師事務所援引《金融時報》的一篇報道指出,2004年中國公司共購買了168家德國公司,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小型或中型企業。
德勤的這份調查顯示,2004年中國公司超過了美國公司成為德國當地公司的最大買主。而在2003年這一數字是112家。
(中國駐德國使館經商參處)
DIN標準每年為德國創造160億歐元的經濟效益
據德國標準研究所統計,德標準條約(Normenvertrag)簽署30年來為德國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DIN標準的制定和推廣每年為德帶來約160億歐元的經濟利益,僅參與國家和國際標準委員會的工作一項就每年為德經濟節省約7億歐元的開支。DIN標準在國外的推廣為德產品出口鋪平了道路。長期以來,德標準研究所重視與俄羅斯、中國、土耳其等國的合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迄今中國已采用了4000個DIN標準,為德企業贏得中國大型國際招標項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博世公司在華設立技術中心
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博世(Bosch)公司宣布,已在蘇州設立技術中心,總投資額約5000萬歐元,主要從事有關市場的新技術和新產品開發,尤其是汽車電子和制動技術的研發。目前擁有技術人員200人,到2008年將達到300人。該公司發言人稱,2008年之前技術中心將得到持續發展,因為此前公司已經宣布,2005年至2007年將在中國投資5億歐元,主要用于擴大汽車新零配件的生產能力。隨著中國對交通安全要求的提高,該公司的電子穩定系統(ESP)在中國市場前景廣闊。目前中國汽車安裝電子穩定系統的比例只有3%,到2008年時將比現在增加3倍。
(中國駐漢堡總領館經商室)
高露潔將關閉在歐洲的5家工廠
安莎社羅馬消息,著名的牙膏生產商高露潔公司宣布從2007年底開始將逐漸關閉其在歐洲的5家工廠,并停止其羅馬一家工廠的牙膏生產。該公司解釋此舉是為了投資開發新產品,其中包括一種新的牙膏,歐洲的生產將會轉移到其他地區進行。羅馬的工廠將繼續生產其人體護膚、家庭清潔、肥皂等液體系列產品。
(中國駐意大利使館經商參處)
瑞典政府將出資推銷尖端科技
瑞典政府將出資450萬瑞典克朗向世界推銷自己的IT、電信和生物科技技術。
據政府新聞發布會宣布,瑞典投資促進署(ISA)的這筆款項已被批準,以促銷瑞典的這幾個尖端科技領域,從而更好地吸引外國投資。
(中國駐哥德堡總領事館經商室)
非洲
埃及采取措施促進農產品出口
埃及交通部長沙里夫表示,埃交通部正在建立完整的交通系統,充分利用海、陸、空運輸渠道,及時把埃及的農產品運輸到具有價格競爭優勢的阿拉伯和歐洲市場,擴大埃產品的出口。同時,埃及農產品理事會正在啟動意大利資助的“綠色走廊”項目,通過意大利把埃及農產品輸入到歐洲。此舉有望使埃農產品出口增加20%,到2017年可出口價值50億美元的農產品。
埃及與俄羅斯探討在天然氣和航空科學領域的合作
由俄羅斯天然氣公司首腦、地質學家和商人組成的代表團與埃石油部高級官員以及埃及的天然氣公司主席舉行了會談。俄羅斯駐埃使館貿易專員表示,目前兩國正在研究從阿布基爾和亞歷山大出口天然氣的可行性,以及在天然氣勘探和生產方面的合作。雙方推動在該領域的合作是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埃的重要成果之一。此外,雙方還就航空科學領域的合作簽署了備忘錄。
(中國駐埃及使館經商參處)
利比亞計劃興建一座新工業城
據《新黎明報》2005年5月15日報道,利比亞將在的黎波里以東30公里的塔祖拉新辟5000公頃土地,用于建設一座新工業城。該工業城將由利比亞復興咨詢與技術服務中心和德國公司共同投資興建,包括12000個工業區,包含有住宅、工業及電子復合設施等。 另外,據復興中心的消息,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非洲地區最大的工業城,將有力地促進利國民經濟發展并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但該中心并沒有提到項目開工的具體時間。
(中國駐利比亞使館經商參處)
華為中標阿爾及利亞大型CDMA項目
華為公司中標阿爾及利亞大型CDMA項目,將負責向后者提供43萬線網絡設備和49萬部CDMA終端設備并進行相關技術支持。阿爾及利亞電信高度重視本次招標工作,經過半年多的考察和論證,華為公司CDMA系統憑借先進的體系構架和完善的解決方案,以技術和商務同時排名第一的優勢獲得阿方青睞。項目中標后,華為公司一舉成為阿爾及利亞最大的CDMA設備供應商。
(中國駐阿爾及利亞使館經商參處)
非洲發展銀行向摩提供8.5億美元貸款
2005年初以來,非洲發展銀行已同摩洛哥簽訂了三項重要貸款合作協議,總額為4.3億歐元,約合50億迪拉姆,用于資助摩交通領域和行政部門的改革計劃及8個飲用水項目。其中2.4億歐元用于交通領域改革,1.21億用于行政部門改革,6650萬歐元用于飲用水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的2004年10月,非發銀行已經和摩洛哥簽訂了一項貸款協議,總額為2.15億歐元,約合23億迪拉姆,用于供水項目。從2004年1月到現在,非發銀行同摩簽訂的合作貸款協議已高達8.5億美元,約合70億迪拉姆。
(中國駐摩洛哥使館經商參處)
南非對中國對苯聚乙烯(PET)發起反傾銷調查
南非國際貿易委員會發布公告,決定對產源自中國的對苯聚乙烯(Polyethelene Terephthalate)進行反傾銷調查。 同時受到調查的還有產(源)自印度、印度尼西亞、南韓、中國臺北和泰國的同種產品。
(中國駐南非使館經商參處)
中國成為馬達加斯加第三大進口國
馬達加斯加從中國的進口貿易額僅次于從法國和南非的進口額,中國已成為馬第三大進口國。中國商品占馬市場份額的10%左右。如果加上從臺灣和香港的進口,中國商品約占馬市場份額的15%。2003年,馬從中國進口約7300萬美元,2004年增長將近1倍達13900萬元,其中進口商品長幅較大的為:視聽商品約2116萬美元(2003年632萬);服裝和紡織品約1241萬美元(2003年460萬);自行車和摩托1200萬美元(2003年215萬)。
(中國駐馬達加斯加使館經商參處)
大洋洲
新西蘭游客消費量下降
根據新西蘭旅游部公布的數據,2004年到訪新西蘭游客數量比2003年增加了11%,但游客的消費總量卻下降了1.3%,僅為62.9億新元;平均消費更是下跌了12%,為2929新元。這是近十年來在游客數量和消費持續增長的情況下首次出現的下降。新元的強勢是游客消費下降的主要原因,這主要是影響了來自英國和美國的游客。教育出口的下降也是造成游客消費減少的重要原因,海外學生數量的減少使得海外學生的消費總量下降了16%。相關業者還呼吁大家思考是否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不過新西蘭旅游局負責人對新西蘭旅游業的前景仍然樂觀,認為主要國際市場并未顯現出放緩的趨勢。
(中國駐新西蘭使館經商參處)
中國穩居澳大利亞第二大出口市場
澳大利亞統計局2005年5月9日公布數字,本財年截至3月份的九個月,出口中國商品價值達88億澳元,中國穩居為澳第二大出口市場。 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市場仍為日本,本財年前九個月出口商品價值為176億澳元。
(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經商參處)
澳大利亞取消生產要素進口關稅將有利于中國有關產品的出口
據《澳洲人報》報道,澳政府近期公布的2005-2006財年預算中,決定取消生產要素3%的進口關稅。這一決定得到了澳電子產品生產商的歡迎,對澳電子產品生產商而言,它將意味著可以從中國進口更加便宜的零部件。
澳大利亞牛肉對日本出口激增導致日本將提高關稅以限制進口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報道,美國牛肉因發現瘋牛肉而被禁止進入日本市場后,澳牛肉對日出口快速增長,目前澳牛肉已占日本牛肉進口量的91%,2005年3月,澳牛肉對日出口同比增長46%。據悉,為保護國內產業限制牛肉進口,日本可能最早于2005年8月提高牛肉進口關稅,其中冷凍牛肉進口關稅將從目前的39%提高至50%。這將大大影響澳大利亞牛肉對日本出口,僅冷凍牛肉關稅提高將使澳牛肉業損失1.1億澳元。
(中國駐悉尼總領館經商室)
美洲
加拿大零售業利潤今明兩年內將下降
據加《星島日報》報道,加會議局發布報告,對加零售業短期與中期的收益進行了預測。加零售業盈利2004年曾創下109億加元的最高紀錄,但此份報告預計,在今明兩年內,加零售業競爭將日益激烈,銷售放緩,利潤也會隨之降低。
近來,加經濟一直受到出口不景氣的影響,而出口業的好壞與就業率、工資漲幅及利息率等因素緊密相關,進而影響消費開支;2004年加元升值使零售商壓低成本,目前加元已有所降溫,導致許多零售商的原料價格上漲。
(中國駐多倫多總領事館經商室)
2005~2006年度中國對棉花需求增加將帶動世界棉花貿易
據美國農業部預測,2005-2006年度世界棉花貿易將大幅度增長,棉花減產和中國棉花消費增長是世界棉花進口增長的主要原因。世界棉花進口預計將增長至3930萬包,比2004-2005年度的3380萬包增長16.3%。2005-2006年度世界棉花總產量預計為10700萬包,下降幅度為11%。美國棉花產量預計為1950萬包,下降幅度為16%;中國棉花產量預計為2550萬包,下降幅度為12%。美國棉花消費預計將繼續下降至580萬包,下降幅度為8%。中國棉花消費將繼續增長,預計本年度將增長至4100萬包,增長幅度為6.5%,占世界棉花總消費的37%。世界其它地區的棉花消費增長為1.6%,計6470萬包。美國預計將在本年度出口棉花1450萬包。
(中國駐休斯頓總領館經商室)
巴西第一個海外分撥中心在邁阿密建成開業
2005年5月16日,巴西第一個境外分撥中心在邁阿密建成開業,設在法蘭克福的分撥中心將于年底建成。建立海外貿易平臺是巴西政府“工業、技術、外貿政策”的一部分,也是巴西出口促進局2005年和2006年的工作重點之一。為了擴大出口,巴西政府規劃在2006年還要在中國、阿聯酋、波蘭和南非等重點出口國家設立四個巴西商品分撥中心。
美國一直是巴西的最大貿易伙伴,經營對美出口的企業有7000多家。2004年對美出口值200.38億美元,比2003年增加了20%,占當年巴西全部出口額的20.3%;當年從美國的進口值為113.37億美元,同比增長18.5%;巴方順差87億美元,增幅22.1%。
(中國駐巴西使館經商參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