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市場潛力巨大,而且按照WTO有關協議,印度市場準入程度將進一步提高,進口關稅也正逐步降低,這在客觀上為中國產品擴大對印度出口創造了一定的條件。而隨著溫家寶總理的成功訪印,中印在經貿領域的合作與發展必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據中國海關統計,中印雙方貿易額從1991年的2.91億美元增長到2004年136.04億美元;2005年1月,雙邊貿易額達13.75億美元,同比增長56.5%,印度首次進入中國前十位貿易伙伴。而印度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成為印度第二大貿易合作伙伴國。印度工商聯合會更是預計,中國有望在未來兩三年內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
中國產品在印度
按印方統計,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逐漸成為印度主要進口國,進口額年增長49.9%。中國輸印商品主要有:電子產品、煤和焦炭、有機化工品、生絲、藥品和白銀等。
優質焦炭供不應求
中國的焦炭和優質煤是印度冶煉行業的主要能源需求品種,每年需從中國進口大量高質量煤炭補充鋼鐵、電力等產業所需。目前,中國是印度第五大焦炭供應國,每年直接出口印度的焦炭約100萬噸,從第三國渠道轉口的約有100多萬噸,出口金額占雙邊貿易比重一直較高。但由于中國從2004年實行焦炭出口配額下調政策,對印焦炭出口在很大因素上取決于中國國內政策。不過,隨著兩國經貿關系進一步加強,估計出口量可穩定增加。
機電產品前景廣闊
向印度出口的機電產品主要有電線、電纜、車床、煉油設備、小型成套設備、軸承、工業儀表、電視機、照相機、手表等。盡管目前印度本國家電企業仍占主導地位,但由于生產成本和稅收相對較高,價格相對于國際市場來說也偏高。而中國家電產品由于質優價廉,頗受印度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在印度有著廣闊市場和發展前景。中國的成套電站設備、輸變電設施及部件、電工等產品增長勢頭迅猛,還是印度第一大電表進口國。
新興產業占一席之地
近兩年來,中國新興產業進一步進入印度市場,電信設備在印度市場已打開局面,中興、華為陸續中標交換機和CDMA系統,市場前景良好;另外,由于印度農村人口約占總人口的80%,農業在印度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中國生產的農機產品既簡便又便宜,因此中國先進的小型農機、灌溉工具目前在印度都有一定的市場。
生絲仍占一定地位
盡管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生絲生產國,但是由于印度所處地理位置及其特定氣候條件,對其生產高質量生絲有一定制約作用。中國是印度生絲的主要進口國,而且以價廉物美贏得了印度絲綢加工企業特別是出口型企業的信賴,在印度享有很高的聲譽,是印度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原料。
白銀輸印呈上升勢頭
印度從1999-2000財年開始進口黃金和白銀,近幾年,白銀已成為從中國進口的主要品種之一。目前,中國是印度的第二大白銀進口國。
印度產品開拓中國市場
印度向中國出口的商品主要為礦砂、鋼鐵、海產品、化工產品和電子設備。印度還準備在兩年內,將對中國的出口額增加兩倍,在原有傳統出口產品鋼鐵和礦砂的基礎上,力求擴大出口商品的種類。
積極擴大鋼鐵出口量
2004財年,印度年鋼產量約3262萬噸,但由于產品適銷對路,出口比重較大。目前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印度不銹鋼產品的最大進口國。印度還利用其第三世界身份的有利條件,加大了對中國出口鋼材的力度,據統計,印度對中國出口鋼鐵金額已從2001—02財年的1.67億美元上升至2003-04財年的3.24億美元。
力爭出口水果及蔬菜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水果蔬菜生產國,出產種類繁多的熱帶、亞熱帶及溫帶水果蔬菜。經過印度政府多年努力,于2004年6月9日始向中國出口芒果。在溫家寶總理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印度農業部與中國質檢總局在兩國總理出席的簽字儀式上簽署了印度葡萄、苦瓜對華出口檢疫條件議定書。
海產品出口有潛力
由于印度海岸線較長,海產品豐富,主要出口產品包括各類冰凍蝦、鰭魚、墨魚和魷魚等。印度對中國主要出口海產品為帶魚和一些低價值的海魚類,2003-04財年,輸往中國的海產品金額為8700萬美元。由于近年歐盟對進口印度的所有海產品實施禁止物質含量檢驗,同時美國又對印度進口海產品實施反傾銷,所以印度在力求采取積極改進措施的同時,會逐步擴大對中國的出口量。
珠寶業呈上升趨勢
由于印度珠寶加工業較為發達,為其珠寶業的出口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前提條件。近年來,印度對華出口鉆石數量不斷增加,2003—04財年,出口金額為980萬美元。
藥業公司登陸中國
隨著中國在醫藥領域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大量的零售藥品包括藥品銷售網在中國市場涌現,使得印度制藥廠將中國列為其主要的出口發展目標,目前印度在華投資較多的就是制藥領域。由于中國準備在2010年成為第五大藥品市場,印度制藥商更是希望能從中國對目前藥品的規章制度、分銷體系、醫院管理和零售藥品業的改制中獲益。
在華軟件服務業發展迅速
印度是世界軟件開發和出口大國之一,2003-04財年,印度在軟件業方面的出口額已達122億美元。印度希望通過合作,拓展中國軟件服務和教育市場,目前印度多家軟件服務公司在中國開設了辦事處。塔塔軟件服務公司在北京、上海和杭州建立了辦事處和研發中心,印度第二大軟件企業Infosys和第三大軟件企業Wipro也都先后進入中國市場。
制約中國產品輸印因素
中印貿易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考慮到目前兩國的經貿交往水平與經濟實力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和制約中印經貿的因素主要有:
兩國經濟結構相近,可交換商品有限
印度對外貿易規模不到中國的1/6,兩國在紡織品和農產品等一般貿易領域的競爭性大于互補性。受此影響,兩國目前的貿易量增長有限,雙邊貿易額在各自的貿易總額中所占比重偏低。此外,商品貿易中,中國輸印產品中生絲、焦炭和印度輸華產品中鐵礦砂等原料性商品所占比重仍然很大。
印度人均消費水平較低
印度人口11億,人均GDP為640美元,市場容量有限,消費者平均購買力較弱。各大城市鮮見大型百貨公司,消費品市場主要靠一些小型零售商店支撐。印度全年商業銷售總額約78000億盧比,人均僅150美元左右。此外,由于印度社會整體生活質量較低和廣大中下層嚴重貧困以及電力、水利供應嚴重不足,這些因素嚴重制約了印度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市場的快速發展,對于中國產品的銷售也產生了不利影響。
非關稅壁壘措施
盡管中國產品在印度市場份額不高,但由于印度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生產效率低下,生產成本高,缺乏競爭力,使得中國產品以質優價廉而享譽印度,引起了這些中小企業的恐慌。前幾年印度政府從政治利益出發,頻頻發起對華商品反傾銷案調查。截至2004年11月,印度已對中國發起77起反傾銷案件調查,1起特別保障措施調查,2起一般保障措施調查,是對中國立案最多的國家。
(作者單位:中國駐印度使館經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