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輿論監督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加強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宣傳力度,尤其是通過輿論監督的力量,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提高全體公民的法律意識、道德意識和誠信意識,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為-枸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已成為新形勢下新聞媒體必須承擔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也是新聞媒體應不斷強化和自覺履行的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為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工作,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工作的意見》,要求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在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和促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中的積極作用。我認為,根據《意見》的要求,當前新聞媒體和廣大新聞工作者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注重輿論監督的社會效果。黨的新聞事業是面向社會大眾的公共事業。輿論監督是人民群眾通過新聞媒體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監督評議的重要途徑,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做好輿論監督工作,是社會發展的要求、人民群眾的愿望、黨和政府改進工作的手段,也是新聞工作的重要職責。無論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還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都需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這就要求新聞媒體和廣大新聞工作者在開展輿論監督報道的時候,牢固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以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實事求是的精神開展輿論監督工作。
要使輿論監督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必須以“四個有利于”為前提: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治;有利于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呼聲,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有利于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維護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弘揚正氣,針砭時弊,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同時把握三個高度:從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的高度;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從堅持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工作。
二、堅持輿論監督工作的原則,把握當前輿論監督的重點。輿論監督工作要堅持黨性原則,堅持實事求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要服務大局,堅持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的一致性,著眼于改進工作,抓住群眾關,注、政府重視、有普遍意義的問題;促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在采訪報道中,要事實準確,深入調查研究,聽取各方意見,防止報道失實、以偏概全;要客觀公正,堅持以理服人,充分考慮實際情況的復雜性,善于聽取不同意見,防止主觀臆斷、感情用事。要注重社會效果,著眼于解決實際問題,跟蹤報道處理結果,向積極的方面引導,不惡意炒作,不報道現階段沒有條件解決的問題。要遵守新聞紀律,恪守新聞職業道德,拿不準的問題要請示,涉及重要、敏感問題的稿件要送審,不宜公開報道的問題可通過內參等途徑反映。
當前,輿論監督報道的重點是;對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督,揭露和批評有法不依、執法不嚴、貪贓枉法等問題,推進依法治國;加強對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反映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工作的希望和建議,揭露和批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陽奉陰違、各行其是等行為,維護中央權威,保證政令暢通;加強對黨紀政紀執行情況的監督,揭露和批評失職瀆職、濫用權力、消極腐敗等行為,促進干部隊伍廉政建設;加強對侵害群眾利益行為的監督,揭露和批評以各種手段和方式侵害群眾利益的現象和行為,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加強對社會丑惡現象、不道德行為和不良風氣的揭露和批評,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弘揚社會正氣。
三、樹立正確態度和科學方法,在改進中加強輿論監督。當前,我們要加強輿論監督,不能簡單地增加數量,而是要研究如何提高質量,把著力點放在改進上。我們既要敢于監督,又要善于監督,不斷提高輿論監督的水平和效果。
一是以建設性的態度開展輿論監督。要端正輿論監督的目的,擺正輿論監督的位置。開展輿論監督,要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著眼于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對黨對人民負責, 目的是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改進工作。批評也好,揭露也好,都應該是建設性的,而不能滿足于擺問題,不能立足于“找茬子”,不能為圖一時之快。一個事件出來以后,要搞好后續報道,問題解決了,給予說明或肯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的,要緊抓不放,進行追蹤報道。
二是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開展輿論監督。恰當合適的方法,包括典型的選擇、時機的把握、力度的掌握等。典型的選擇,要注意有代表性、針對性,要善于從黨和政府重視、人民群眾關心、實踐中普遍存在這幾個方面的結合點上,著手發現典型,抓住那些既能反映事件本質,又有法可依、有政策可循的傾向性問題,進行輿論監督。不要四面出擊,拳打腳踢,逮住什么就報道什么。時機的把握,要堅持有理、有利、有節,注意火候節奏,分清輕重緩急,講究策略藝術,注重實際效果。力度的掌握、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數量適度,密度調控,既要運用公開報道的手段,又要運用內參反映的形式,切忌一味追求轟動效應。
三是依法開展輿論監督。依法治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輿論監督受法律保護,也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嚴格依法辦事。輿論監督報道的內容要符合憲法和法律,不能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能泄露國家秘密,不能干擾和妨礙司法機關依法辦案,不能侵犯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輿論監督的手段、方法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取得新聞素材、核實報道內容都要通過合法的途徑、程序和正當的方式,不能采取非法和不道德的手段進行采訪。我們廣大新聞工作者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注意在大局下考慮問題、決定取舍,不能“包攬訴訟”、“包打天下”,不能把輿論監督作為提高收視率和發行量的手段,更不能打著輿論監督的旗號謀取個人私利。
此外,我們新聞單位作為輿論監督工作的具體實施者,一定要按照《意見》要求,把輿論監督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進行認真的研究和指導。要制定和完善輿論監督的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工作程序,建立稿件審簽制度、報道回避制度和激勵約束機制、社會監督機制。作為媒體的主要負責人,要高度重視輿論監督工作,不僅原則上有明確要求,而且在選題策劃和稿件審簽上都要嚴格把關,做到對輿論監督的各個環節心中有數,使輿論監督報道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
(作者為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