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12日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在《60分鐘》節目中向五角大樓發出通知,表示將要公開阿布格里卜監獄虐俘照片。
4月14日 軍方的邁爾斯將軍私下要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延期公開照片,以免引起反美暴力行動。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同意了這一要求。一周后,在邁爾斯的要求下,照片再一次被延期公開。
4月28日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最終在其王牌節目中公布了虐囚、照片,緊隨其后,《紐約客》周刊、《華盛頓郵報》。《紐約樹報》及英國的《每日鏡報》都相繼刊登。了本國士兵在伊拉克虐待戰俘的文字、消息和圖片。并且諸如《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美國主流媒體幾乎每天都有全新報道出臺。
5月26日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播發了4張新的美軍虐囚照片,顯示軍事情報人員參與虐囚事件。
美國素來就是世界消息源的牛心,虐囚消息一經發出,頓時引起了美國國內和世界范圍的強烈輿論震動,各國媒體紛紛跟進,一時形戒空前的報道熱潮。
對—個重要事件鋪天蓋地的大規模的報道的情形對美國人來說,并不陌生:當年薩利文案、“越。戰最高機密文件”以及“水門事件”的報道坊面和今天虐囚事件的報道相比并不遜色。我們不禁要問:美國的媒體為何屢次不惜自曝家丑,而與本國政府和軍隊過不去?其信心和勇氣究竟來自何方?
一、媒體性質的差別
美國的媒體除了極個別的例外(如“美國之音”)都是私有性質的商業企業,在追逐贏利這點上,與其他商業企業并無二致。媒體必須追求商業價值,必須關注自身的利益和利潤,吸引受眾。而媒體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對信息源的爭奪是重要偽內容。而對美國這樣的社會來說,有什么比虐待、囚徒、性這樣的字眼更能吸引受眾的呢,更何況還有視覺沖擊力極強的現場圖片和錄像。如果媒體不讓讀者得到自己滿意的消息,讀者當然也就不會為滿是廢話的報紙買單。
在美國,政府與媒體不是上下級或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在政治關系上是平等的,在經濟上受自由市場經濟的影響。媒體要將報道信息和觀點賣給陌生的受眾,就必須是將讀者迫切需要的東西確定為自己的報道、評論議題,媒體通過各種分析和研究來確定自己的目標受眾,再根據目標受眾來確定自己的報道議題,報道、評論議題的確定主要源于讀者的需求和愿望。按照西方新聞價值的判斷標準,虐囚事件在諸多方面,可以說都是絕佳的報道線索,這對于諳熟個中道理的美國媒體同行來說,作出這樣的報道反應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與美國的同行相比,中國的新聞媒體及新聞媒體工作者身上少了諸多商業氣息,承擔著更多的歷史責任,我們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嚴格自律、恪守媒體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和良知,肩負著推動國家發展、民族昌盛、社會文明進步的歷史責任,與此相適應,我國新聞媒體及新聞媒體工作者的報道方針是:以正面宣傳為主,同時要做一些輿論監督。維護社會的穩定是大局。在我回,新聞媒體和政府之間是一種附屬關系,它受政府管制同時為政府服務,而我們的政府是代表我國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人民政府,政府和人民之間并無根本的利益差別,所以,媒體通過為政府服務間接為人民服務,成為人民利益的代盲人。
二、傳統政治規則和新聞理念的差別
聯邦制、三權分立和制衡是美國憲政制度的保證,而傳媒自由則是美國憲政制度的根本性保障。傳媒的巨大力量能與政府三大部門分庭抗禮,成為權力制衡之外監督、制約政府和民主政治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被稱為“政府的第四部門”。傳媒之所以能夠發揮如此巨大的作用,是與其受到知-情權釣法律保護分不開的。政府是維護社會秩序、安定的必要組織,但政府又極其容易侵犯公民的權利,美國人對政府始終持有戒心。新聞自由使政務活動處于透明、公開狀態,公民可以及時、充分地了解政務活動,從而實、現對政府的有效監督、制約。從特定的情況來看,報道對政府或國家不利的消息,可能會帶來一些消極的后果,但主流觀念普遍把這作為社會良性發展所需付出的必要代價來接受,而把民眾的知情權放到優先考慮的地位。
“搞新聞工作,要政治家辦報。”這個觀點,是毛澤東主席1959年6月對吳冷西談話中提出來的。1996年1月2日,江澤民在解放軍報社的講話中重申:“毛主席過去講過‘搞新聞工作,要政治家辦報。’這一指示精神-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報社的同志,必須講政治,必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具有很強的政治鑒別力和政抬敏感性,必須樹立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是中國共產黨對新聞宣傳的一貫主張,也是基本要求,新聞宣傳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是中國媒體的性質和職能所決定的。
馬克思說過,新聞自由是人類自由的實現方式,沒有新聞自由,人類自由就無從談起,由于國情和體制的差別,我們不應過分追捧美國媒體,也不應該以美國媒體為藍本采進行我國媒體的構建,但是殊途向歸,實現民眾自由應該成為媒體的追求目標。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法學系)
編校;楊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