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行業和先行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起著支撐、保障和引導作用,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交通行業能否和諧發展關系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全局。
一、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對構建和諧交通的重要意義
構建和諧交通,首先要打造廉政交通。當前,交通事業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交通快速發展的形勢對廉政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踐證明,一個行業發展的成就再大,如果經不起廉政風險的考驗,就不會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人民群眾在評判這個行業的時候就要實施“一票否決”。交通事業越是快速發展,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就可能面臨更多的新情況、新問題。越是在這種情況面前,就越是要教育和引導廣大交通部門的干部牢記“兩個務必”、切實做到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不要觸及腐敗的“高壓線”。否則,廣大交通工作者辛辛苦苦用血汗獲得的成就,就會被全盤否定。
近年來交通發展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交通上出的腐敗問題也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腐敗問題雖然只發生在極少數人的身上,但是給整個交通事業抹了黑,造成了極壞的政治影響,嚴重損害了交通部門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同時也反映出交通部門內部極少數干部職工喪失理想信念,思想蛻化變質,經不住金錢的誘惑,暴露了交通建設過程中,投融資體制、招投標體制;行政審批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方面存在嚴重的弊端。這些問題的出現與當前交通加快發展的好勢頭、好氛圍極不和諧,與廣大交通干部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團結拼搏的行業風貌極不和諧,嚴重損害行業形象和破壞了黨群干群關系。
以貴州省交通廳原廳長盧萬里腐敗案件為例,交通部門一批干部之所以跌進泥坑,就其內因來說,是放松了世界觀的改造,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扭曲,把曾經為黨和人民做了一些工作,當成了居功自傲,向黨和人民索取回報的資本,從而背棄了理想信念,思想發生了蛻變,權力欲和占有欲膨脹,把收禮受賄看作小事一樁,甚至看作理所當然的事。應該說,這些干部走上犯罪道路之前,他們的思想上也有過正義感和道德良心,但是在巨大的誘惑面前,他們喪失了理智和良心而又心存僥幸,把中央關于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的規定當作耳旁風,最后終于陷于腐敗的深淵而不能自拔。從外因來說,監督制約機制不健全,個別主要領導大權獨攬,獨斷專行,把個人凌駕于組織之上,肆意插手工程招投標、材料采購、變更設計、資金撥付以及公路經營權的轉讓等環節,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當成了撈取個人好處的工具。以至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還有就是在交通基礎建設過程中,一些施工單位利用地方政府急于修路、加快地方經濟發展的迫切心情,在征地、拆遷等問題上,侵害群眾的合法利益,個別地方甚至激化矛盾,引發群體性事件,給社會穩定帶來嚴重影響。在交通行政執法工作中,也存在著少數單位和個人利用手中的權力,不按有關法律法規辦事,只從部門或小團體的利益出發,亂收亂罰,不執行收支兩條線的規定。少數執法人員,態度粗暴,不文明執法,吃、拿、卡、要,引起群眾反感等等,這些都是交通建設中的不和諧因素。
要使交通行業健康持續發展,就必須解決交通建設過程中存在的腐敗問題,優化交通發展環境,抓住易于滋生腐敗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部位,用制度和法律規范權力的運行,堅定廣大交通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廉潔從政意識,努力糾正行業不正之風。所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有利于維護交通工作的公平正義,理順群眾情緒,消除不和諧因素,是構建和諧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構建和諧交通,需要加強廉政教育,大力弘揚廉政文化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這是新形勢下構建和諧交通,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新思路、新對策、新要求。教育是基礎,是前提,是遏制腐敗的治本之策,是從源頭上預防腐敗的重要措施。只有重點突出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強化教育措施,硬化教育手段,創新教育形式,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導,加強防范,警鐘長鳴,才能牢筑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
廉政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廉政文化是深人開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內在要求。當前,廉政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教育干部職工自覺抵制社會上一些錯誤思潮和不良風氣的影響。結合當前交通部門的實際,要重點教育干部職工自覺抵制以下錯誤思想和不良風氣:
一是唯利是圖、利益至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思想。
二是追求那種講排場,比闊氣,追求高檔消費的奢侈之風。
三是跑官要官的風氣。
四是阿諛奉承、溜須拍馬的風氣。
五是無原則的“哥們義氣”。等等。
在抵制和反對這些錯誤的思想行為的同時,要努力建設廉政文化。廉政文化能夠為反腐倡廉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盡管廉政文化內容豐富,但其核心內容應該是胡錦濤總書記所說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堅定不移的“公仆”意識。交通部門應把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抓好,并結合交通部門各項工作實際,把廉政文化建設與企業文化建設,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緊密結合,將廉政文化建設的內容要求具體化,有利于操作,有利于檢查和考核,從而使廉政文化具有鮮明的交通特色。要通過廉政文化建設,積極傳播廉政知識,弘揚廉政精神,最終使廉政成為干部職工的一種虔誠信仰、一種熱情追求、一種自覺實踐,形成崇廉護廉愛廉的風氣。
三、推進廉政建設,構建和諧交通,需要健全廉政制度
推進廉政建設,制度是保證。依靠制度懲治和預防腐敗,是我們依法執政、依法治交的必然要求。交通系統發生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投融資體制、招投標制度、行政審批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存在漏洞。也就是說主要是體制和制度上的原因。因此,“修路”應先“修人”,“修人”應“重典”。在社會改革發展轉型期單純靠人的覺悟作用是不行的,對于覺悟不高或沒有覺悟的人,必須依靠強硬的、嚴密的、無縫隙的制度來約束其行為。
完善制度建設、強化制度落實,就目前交通系統的情況,應重點加強完善以下5個方面的制度建設。一是要堅持和認真落實沿用好現有的、通過實踐證明是有效管用的各項制度。比如專家評標制度,領導不參加招評標的制度,總承包、代建制和下放管理權等制度;二是要加快建設體現權力制約要求的制度措施,堅持民主集中制,在交通工作中始終做到集體決策,增加約束環節,做到互相制約和監督;三是要強化監督制度的落實,始終做到工作延伸到哪里,監督制度就跟蹤到哪里,達到防范權力失控、決策失誤、行為失范的目的;四是要加強交通工作公開透明透亮方面的制度建設與落實,實施陽光操作,努力做到決策原則、辦事程序、操作進程與結果公開透明;五是要加強制度創新,積極主動地針對交通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制度建設,堵塞各種漏洞。同時要根據形勢發展和實踐需要及時出臺新的相關制度,并采取可行的措施抓好制度的貫徹落實。要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真正形成用制度規范從政行為、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機制,推進全系統的黨風廉政建設。
四、推進廉政建設,構建和諧交通,需要加強廉政監督
要防止權力的濫用,就必須加強監督。要認真分析交通各類違紀違法案件發生的特點和規律,總結帶規律性和共性的東西,找出監督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重點完善能夠實現有效監督的體制機制。抓重點固弱點,擴大監督范圍。第一是要加強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監督力度。重點是八個方面:一是加強對招標投標環節的監管;二是加強對設計變更環節的監管;三是加強對工程分包轉包環節的監管;四是加強對工程建設中設備和材料采購環節的監管;五是加強對資金使用管理環節的監管;六是加強縣際公路、農村公路建設中的廉政建設;七是加強運輸線路審批和企業資質審批環節的監管;八是加強交通規費征繳和收支兩條線管理環節的監管。第二是要完善監督網絡,改善監督方法。要通過逐步完善各級審計、紀檢、檢察、輿論、群眾和黨內監督的綜合監督體系,盡快形成黨內黨外、行業內外、全民參與、齊抓共管、交叉進行的網絡監督新格局;通過分級分層負責的縱向監督鏈條,上級機關要變直接操作為直接監督,有效地消除以往存在的監督盲點和薄弱點,構筑起一道適應交通發展特色的綜合監督防線。繼續強化各級審計和紀檢的監督。加大對領導干部的監督力度。通過紀檢監察人員加大對各工程建設項目重點環節、薄弱環節的監督力度,進一步加大群眾監督力度。在系統內部,要不斷擴大廣大職工對各項重大事務,特別是工程建設、大數額的資金流動、干部任用等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對于亂收費、亂罰款等事關群眾利益和群眾較為關注的問題,要設立公開舉報電話,建立相應的配套制度,充分接受來自群眾的監督。要認真實行政務公開、財務公開、企務公開,接受職工監督和社會監督,把事前監督、事中監督、事后監督結合起來,既可以有效防止腐敗的滋生,又能及早發現和解決發生的腐敗問題。
(作者單位:貴州省交通廳都勻征費稽查處)
責任編輯:宋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