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老師走進了課堂。他轉身在黑板寫了課題:天游峰的掃路人。“看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問題想問自己、問老師?”孫老師說。
“我想知道天游峰的掃路人是誰?作者為什么要寫天游峰的掃路人?”
“天游峰掃路人有什么特點?”
“我想知道天游峰在什么地方?”
……
同學們七嘴八舌說開了。
“同學們根據課題提了這么多問題,說明大家會思考了。現在,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讀書,要求認真讀,讀正確,讀流利。”孫老師微笑著說。
教室里響起了朗朗的讀書聲。
很快,書讀完了。孫老師又說:“古人曰?押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學習最可貴的是要發現問題。剛才從課題上同學們就發現了許多問題。你們讀課文時又發現了哪些問題呢?誰發現的問題不僅多而且大?”
“作者為什么說30年后再來看老人?為什么不一年后來?”
“為什么不說話就能把他倆的心溝通起來?”
“為什么說沒有登上天游峰的人,就沒到過武夷山?”
“老人為什么舍不得離開這兒?”
“為什么天游峰那么高,老人還說不累?”
“老人的笑聲為什么一直伴我走到住地?”
“為什么老人說三十年后照樣請我喝茶?還朗聲大笑?”
“為什么掃路這么累,老人卻說得那么輕松?”
……
孫老師見同學提問這樣積極,很高興。孫老師說:“同學們提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這么多問題我們一時解決不了,怎么辦呢?”
有同學建議先解決重要的問題,孫老師向他豎起了大拇指。
很快,同學們篩選出了三個很重要的問題:
1.老人掃天游峰為什么不感到累?2.老人為什么不舍得離開?3.老人說三十年后我照樣請你喝茶,老人真能活到這么大歲嗎?
孫老師說:“如果解決了這三個問題,其他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解決這些問題。”
還別說,在讀讀說說中,這三個問題真的解決了。大家豁然開朗。
孫老師說:“這節課,我們沒有告訴同學們一個字的答案,同學們自己讀課文,自己提問,再自己讀課文,自己解決了問題。祝賀同學們自己讀懂了課文!”
這么一說,大家樂了,還真是這么回事呢!
孫老師說:“疑問是讀書的結果,也是讀書的動力,還是學習的目標。同學們在閱讀一篇課文時,要學會提問,多提問題,提大問題。要學會從眾多的問題中挑出大問題,首先解決大問題,這樣既可提高學習效率,又能順帶解決其他小問題。這叫‘學貴質疑’。”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沒等孫老師說完,同學們都脫口而出了。教室里笑聲一片。
怎么樣,聰明的小讀者,你明白孫老師說的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