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代大學生的不良傾向
大量事實表明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積極、健康、向上,主流是好的。但是當前高校學生從思想、學習和行為等方面看,也呈現出三大不良傾向:
1.思想特點
(1)“唯我獨尊”的個人主義意識嚴重。長期的“家庭中心”地位,使這代學生目空一切,我行我素,只顧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集體活動不積極、不主動、不配合、唱反調或在集體活動中只突出表現自己,而不講團結協作;甚至對優于自己的同學妒嫉、敵視、仇視。
(2)“急功近利”的實用主義思想泛濫。只注重某一方面技能的提高,或一味熱衷經商打零工,哪樣熱門學哪樣,而對其他方面知識一無所知。
(3)“自私自利”的享樂主義思想盛行。有的同學只想自己及時行樂,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有的同學,我行我素,對老師家長的話“忠言逆耳”;還有的同學家庭困難,在校卻生活奢侈,隨意揮霍父母的血汗錢。
2.學習特點
高校既是傳播文明的場所,也肩負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大學學習不是單純拿一張畢業文憑,更重要的是為激烈就業競爭儲備相當的知識、素質和能力,所以許多大學本科生都努力地讀研和考博,為自己增加成功的砝碼,然而一些大學生特別是高職高專生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在學習上無動于衷。他們在學習上的特點體現為:
一是學風不良。當前生源成分不一,生源結構復雜,造成學風不良,學習自覺性差。對系統的專業理論學習不重視、不學習,上課看雜志、發短信,下課抄作業,考試“抱佛腳”,早讀人寥寥,自習人稀少,過級通過率低,考試及格率低而試圖作弊者多。
二是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生追求目標低或根本無學習目標,缺乏學習興趣,缺少學習動力。學習仍多為被動學習,沒有主動創新學習。即有本身就不想學習的思想觀念。
三是學習的動機主要是報酬動機。學習只為自己生活更好,為了升官發財好就業。
3.行為特點
在這一方面主要有以下特點:
(1)自律和自制能力差。明知應該好好學習,但沒有學習目標或目標不明確。也知道校規校紀的合理嚴肅性,卻頻頻漠視違規。很多學生空虛無追求,這些學生容易“無事生非”,擋不住誘惑,睡懶覺、曠課、遲到、看不健康錄像、通宵上網、不負責任地交異性朋友、抽煙喝酒、打群架等,且屢禁不止。
(2)逆反行為較重。學校明確要求不可以的,他們故意為之,不辨是非清白。如學校要求每個學生去參加什么活動,有許多學生就不去;如每個班只給幾個名額,那一個個學生要求去的非擠破辦公室的門,打爆你的電話。上課要他關掉手機,他會把手機鈴調得更響。不讓學生去外面住宿,學生千方百計外出租房;你說學校住房緊張,要他們自己解決,很多學生又會賴在學校里。
(3)人際交往能力差。見到老師低頭、臉紅、無語、有意避開,到辦公室不敢叫老師,唯唯諾諾,一個學期下來,班主任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班里有哪些同學也不清楚,出了校門找不到回來的路,連問路都不會。
(4)不尊重師長和同學。以前是學生老遠看到老師,就會跑過來問好。現在在路上碰到學生,老師還要先跟學生請安。老師去寢室,教室看望學生,學生坐在床鋪上、課桌上無動于衷,照樣上網、下棋,有些連頭都不回。到辦公室橫沖直撞,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一個招呼也不打。當然這種情況不普遍,但反映了師生關系的不友好和不協調。
二、大學生教育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現在高校已有一支較健全的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隊伍,但是感覺付出與回報不平衡,這里的回報是指學生工作付出人力多,但主觀上并未發揮出工作和精神的最佳狀態,在客觀上也達不到理想的工作成效。究其原因,有這么幾點:
1.思想上的認識問題
在以教學為中心的導向下,高校學生管理隊伍和管理工作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體現有三:一是學生工作地位重要性可能被抬得很高,但從崗位聘任、獎金待遇等方面,學生管理工作隊伍獲得較少,因此并無實際地位可言;二是學生工作人員工作及成績被重視不夠,往往不獎優卻罰劣,學生工作只局限安全地管理學生;三是學生管理人員相對教育管理人員發展路子狹窄,自身看不到出路,導致學生工作隊伍思想上的不穩定、不安心。
2.學生工作的定位問題
在“安全第一”思想的影響下,高校都將學生工作定位為管理學生,以學生人身安全和管理學生不出事為目標。用校紀校規規范和約束學生的行為,重要放在紀律安全和行為控制上。管理學生的規章制度很多,管理學生的機構也多,在管理學生上耗費人力、財力和物力都很大,但不僅沒有有效管好學生,還影響和惡化了師生關系。這是因為過多的一成不變的管理方式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類同于管理小學生的辦法管理大學生,處心積慮地規范學生一言一行,諸如限制外出,不能曠課,定時熄燈等等,使得每一項管理措施的初衷雖是好的,但往往會引起許多學生的反感,好心并沒能辦成好事。過多說教、檢查和行為強制使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學生當面一套背后一套,與老師玩起了“貓和老鼠”的游戲。
3.學生管理工作自身的問題
首先是學生管理人員不能很好言傳身教。在管理學生上還流于教導式的說教,不能以自己豐富的知識和才能,高尚的品德和言行去影響學生。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卻做不到,這就讓學生對教師的教育產生懷疑甚至質疑。其次,對學生方式方法過于簡單粗暴。長期在外的學生得不到家庭的溫暖,渴望學校和教師的關懷,因此教育學生時不能暴風驟雨,饑諷挖苦;而要和風拂柳,以理服人,以情動人。通過教育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而不是疏遠。第三,學生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有些制度墻上掛掛,嘴上說說,執行時因人因事而異;有些制度流于形式,不切實際,對學生成長起不到實質性作用;有的制度存在不公開或不公平因素,影響了可信度和對學生的制約效果。
三、提高大學生
思想政治實效需要加強正面引導
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既有思想上沒有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也沒有充分認識到現代大學生的特點,過于壓制。有效地實現大學生的成才,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引導教育。
1.觀念引導,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工作理念
一是要以管制為主變為以疏導為主。二是要以嚴厲為主變為柔和為主。三是要以學校管理為主變以學生自我管理為主。四是要以制度為主變為以情感為主。五是要以批評為主變為以激勵為主。六是要以學生管理隊伍為主變為以導師引導為主。七是要以說教為主變為身教為主。八是要以管教為主變為以服務為主。
2.思想引導,提高學生品德行為修養
一是要靜態引導和動態引導相結合。靜態引導主要是指在校內對學生通過座談會、研討會、講座、課堂教育進行引導,用理論思維武裝學生,幫助他們形成牢固的、科學的“三觀”。動態引導主要指進行各種活潑的實踐教育,如組織學生搞社會調查、參觀訪問、學習考察、公益活動、文體活動等,通過事實依據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效應。二是正面引導與對比引導相結合。即對與錯、新與舊、往與昔等比較教育。正反引導相結合,可使學生從對比中認識到反面東西的危害性,自覺抵制和消除反面東西的影響,可以增強正面引導的成效,提高學生學習先進理論和思想的自覺性。三是統一引導與多層次引導相結合。統一的理論和實踐教育活動,有利于教育的目的實現,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教育形式。但思想政治工作中不能停留在統一的教育活動中。因為學生的思想、個性原有基礎,環境影響都是不同的,單一的引導能解決學生的一個思想問題,在一部分學生中產生效果,在另一部分學生中就并不一定明顯了,不能解決其他思想問題。因此我們必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特點,同一個學生有多層次需求的特點進行引導,使各級各類學生能夠全方面地汲取“營養”。四是平面引導與立體引導相結合。平面引導是指學校的單一層面教育。高校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擔負著主要責任,起著決定性作用,進行思想教育途徑也多,有思想政治課、專業課、黨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等。但高校學生又同時接受社會和家庭等多方面的輻射,要讓平面引導與社會、家庭立體引導結合起來,發揮主導的協調作用。
3.學風引導,提高學生學習自覺性
(1)培養優良學風。一是廣泛地開展學習活動,營造學習氣氛,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可以通過“三會三賽(學習交流會、專題演講會、學術報告會、知識競賽、征文比賽、辯論賽)”等活動,宣傳、展示、表彰優秀學生,激勵其他同學,注入學習動力。二是引導學生專升本、自考本科或為考研做準備,以此作為學風建設的切入點。三是嚴肅考風考紀,對作弊學生“違紀必究,懲之必嚴”,凈化學習環境。四是以教風促學風,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強調師德建設,教書與育人并舉。
(2)確定學習目標。高校學生不能單純以完成課本知識學習為目標,而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和興趣,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大學學習的目標,包括自己的學習、工作、就業、生活都包括在內,實行全方位、螺旋式推進。
(3)激發學習興趣。一方面興趣源自志趣。應引導學生把個人的前途和命運同集體的、國家的需要聯系起來,這樣興趣就會隨之而至,并對學習產生強大的動力。另一方面,又要引導學生把興趣上升為志趣,把學習與今后的社會聯系起來,與發展方向聯系起來,才能長期而熱烈地熱愛專業學習。
(4)教會學習方法。首先,是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并掌握大學學習的特征,加強自主學習,創新學習和合作學習。其次,要求學習不能完全依賴老師,學會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學會通過搜集信息和集體討論并獲取新的知識,經過科研和探索提高學習能力。第三,要積極開展休閑教育,組建興趣小組和社團協會,教師多給予指導,通過師生間的交流和溝通實現教學相長,提高動手實踐能力。第四,要科學利用時間,知識面是無窮無盡的,而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大學生活是多元化的,所學科目類型繁多,所以要學會善于限制自己,不能完全憑愛好行事,而要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對學習知識,發展能力和娛樂休息進行科學統籌安排,有所失才有所得,失彼才能更好得此。
4.隊伍引導,提高管理工作水平
一是學生工作隊伍要明確職責。學生工作不是學校某一個部門、某一位教師的事,而是要全員育人,學生管理要緊跟時代步伐,拓寬教育思路,充分利用網絡教育的優勢,鞏固思想政治教育宣傳陣地,不斷宣傳和宏揚主旋律,使德育和其他教育不斷融合、滲透到中專。
二是提高學生工作隊伍的待遇。關心學生工作人員(尤其是政治輔導員),福利待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給他們提供在事業上可以發展的空間,在繼續學習、職稱評定、行政待遇上給予優惠政策,提高其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工作歸屬感和成就感,穩定好這支隊伍。
三是學生工作隊伍要選拔和培訓并舉。要嚴格篩選精力充沛并熱心學生工作的老師充實到隊伍中,配備具有豐富學生工作經驗的老師指導。同時還要定期安排學生工作人員參加高層次的短期學生工作培訓,外出參觀學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