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目前“兩課”
教學中存在的某些問題
“兩課”教學中存在最明顯的問題是很多人對“兩課”教學存有偏見,這其中包括學生,也包括一些講授其他課程的教師。不少學生對“兩課”教學不感興趣,他們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認為“兩課”教學教條化,講授的知識與現(xiàn)實有差距;第二,認為“兩課”教學中講授的知識沒有a實際應用價值,“兩課”學得再好,也不會有一個什么證書,對自己將來就業(yè)也不會有多大幫助;第三,認為“兩課”課程內容簡單,而且在初、高中的學習中都接觸過,不用老師講自己也可以學明白。這樣概括起來就是:“兩課”教學中所講授的知識既教條,又沒有用,而且自己還學過,所以,對“兩課”教學不感興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有些講授其他課程的教師對“兩課”教學也有看法。他們認為現(xiàn)在學生的就業(yè)壓力越大,在大學里學習的壓力就越大。外語、計算機、專業(yè)課已經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還安排那么多的“兩課”學時,這是浪費時間。
以上這些觀點有偏頗之處,但從某種角度看也有一定的原因。它反映出目前高校“兩課”教學中存在的某些深層次問題:教學中還存在著某種教條化的傾向,知識的實用性差,有很多知識是學生以前接觸過的等等。這種狀況給我們提出了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兩課”教學應怎樣適應新的形勢,“兩課”教學改革路在何方?特別是現(xiàn)在學生都是交費上學,有些民辦高校的學費還是相當高的,如果真是這樣,學生花著錢,花著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一些沒有用的知識,那么這個問題確實應該得到解決了。
要想解決問題,首先應該正視問題、分析問題。我們先看這樣一個問題:“兩課”教學到底有沒有必要?我想,回答應該是肯定的。我們姑且先不談“兩課”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作用,我們先從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的角度看。大學生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他們不僅應具有深厚的專業(yè)知識功底,而且還應該了解國家大事和世界大事,了解黨的方針政策,了解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學習了這些知識,將來無論他們是作為普通的知識分子從事生產、科研等工作,還是走上各級領導崗位,對他們來說都是大有益處的。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生還能陶冶情操,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話又說回來,如果我們的國家大事、世界大事、黨的方針政策和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連大學生都不去關心,那么還指望誰會去關心呢?這樣的局面是不可想像的。
如果“兩課”教學是必要的,下一個問題便是如何使“兩課”教學起到它應起的作用。我認為,目前高校“兩課”教學存在的問題還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上,而不僅僅是形式不夠靈活的問題。我們知道,高校有些專業(yè)課是相當枯燥的,教學形式也沒有什么多樣性,不過是老師講,學生聽,但也沒有像“兩課”這樣,不斷提出教學方法改革的問題。為什么?原因在于這些專業(yè)課對學生來講是有用的,而且他們以前沒有接觸過。還有,這些專業(yè)課有一定難度,不認真聽講有些知識自己學不會,或者即使自己能學會也將付出巨大的代價。所以,學生就重視這些專業(yè)課的學習,課堂專心聽講,課后及時復習,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如果“兩課”教學也具有專業(yè)課的特點,學生同樣也會重視。但是,“兩課”畢竟不是專業(yè)課,它是公共課,它的主要目的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加強人文修養(yǎng),陶冶情操。但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正視這樣一個問題:大學生的學習能力與中學生相比已經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兩課”教學在內容上是否也應該包括一些深層次的知識,包括一些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的知識,包括一些在學生看來既有科學性又很有用的知識。“兩課”的考核方式是否也應有所變化,改變那種學生只要在考試前死記硬背一些知識,在考試中就能得高分的現(xiàn)狀。應該探索出新的考核方式,真正反映出學生的思想深度和在相關領域的知識積累。
二、 對目前高校
“兩課”教學改革的思考
對高校的“兩課”教學改革首先應該從內容改革入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為例,這門課涉及到改革開放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講了許多問題,但很多問題都是淺嘗輒止,沒有深入下去。當然,這是有原因的,我們既要保持體系的完整性,又不能占用更多的學時。進行課程內容改革我們能不能采用這樣一種做法:有詳有略,對某些重要的知識點進行深入講解,多占用一些學時。對主導產業(yè)選擇的三大基準:收入彈性基準、生產率上升率基準、產業(yè)關聯(lián)度基準都可以作簡單介紹。我們可以使這種深入講解帶有專業(yè)課的特點。只有對某一問題從理論上講深講透,才能使學生對此問題理解得更準確、更深入、更清晰。有的教師可能擔心,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注意了點,卻忽視了面。我認為,如果把課時平均分配,面面俱到,淺嘗輒止,學生得不到任何新知識。因為在課外,他們有太多的途徑獲得這種面上的知識。與其面面俱到,沒有新意,還不如在某些點上有所突破。
這樣,就涉及到“兩課”教材改革問題。“兩課”教材應突出重點,對某些知識點作深入全面的介紹。教材改革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探索,需要一個過程。“兩課”教學中還存在教學參考資料的問題。由于有些課程如《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十分緊密,需要向學生介紹改革開放的最新成果,如一些最新的統(tǒng)計數(shù)字、最新的政策觀點等等。所以,教科書上所舉的實例過個兩三年就顯得陳舊。這樣一來,就需要教師不斷地看一些參考資料,以便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有些質量好、權威性高的社科類雜志如《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等應作為“兩課”教師必備的參考資料。很多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學術界都有不同的觀點,在把握正確的大方向的前提下,可以向學生介紹學術界的爭論和不同觀點,以開闊學生的視野。
對于“兩課”的教學要求及考核問題,我認為應該注重兩個方面:一是對于重點講授的知識要求學生很好地掌握,可以采用閉卷考試的方式;二是要提高學生關心國家大事的興趣,增強分析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運用一定的參考資料撰寫論文。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學生所寫的論文可以提出較高的要求,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進行正規(guī)的撰寫論文的指導與訓練。
至于“兩課”教學方法的改革,可以采用多樣化的形式,如利用課件教學、看錄像、課堂討論、學生自己講解等。但是,要注意一種傾向,不能為了形式而形式,要知道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如果試圖依靠形式的多樣化來掩蓋內容方面存在的問題,如教條化問題和知識陳舊問題等,是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的。
三、“兩課”的
師資隊伍建設問題
教學改革離不開師資隊伍建設。“兩課”教師隊伍的狀況總體來看是好的,特別是近幾年,在職培訓、考研、考博蔚然成風,提高了教師的學歷水平,也提高了業(yè)務水平。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兩課”教師隊伍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由于各種偏見的存在,直接影響了“兩課”教師的情緒和工作積極性。許多“兩課”教師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但是,學生對“兩課”不感興趣,有些講授其他課程的教師認為“兩課”誰都能講,“兩課”教師沒有什么真才實學。在這種氛圍下,“兩課”教師會產生失落感,覺得自己的勞動得不到認可,自己的勞動仿佛沒有價值。有些“兩課”教師改行去講授相近專業(yè)的學科,如法學、經濟學等,有些“兩課”教師在攻讀高學位時選擇了其他專業(yè),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兩課”師資隊伍的不穩(wěn)定和人才流失,影響了教學水平的提高。
“兩課”師資隊伍建設中還有一個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那就是,由于政治理論這個專業(yè)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被認為是冷門專業(yè),所以,不少高校這個專業(yè)錄取分數(shù)不是很高。許多學生讀這個專業(yè)并不是由于真心喜歡這個專業(yè),而是由于高考分數(shù)不理想,又不愿意放棄讀本科或者讀某一自己喜歡的大學的機會,所以,在專業(yè)志愿欄中填了服從而被分配到這個專業(yè)學習。這種情況在高校專業(yè)調整和擴招前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雖然經過大學期間的專業(yè)學習和工作以后的不斷努力,很多“兩課”教師已經喜歡上這個專業(yè),但是,這個專業(yè)不受重視卻使不少“兩課”教師心頭始終籠罩著一層陰影。
為了適應“兩課”教學改革的需要,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我們要繼續(xù)努力。一是要繼續(xù)鼓勵教師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以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二是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通過開設選修課等方式,讓“兩課”教師涉足一兩門專業(yè)性較強的課程的教學工作,如講授一門法律課或經濟學課,親身體會一下公共課與專業(yè)課的區(qū)別,包括自己的感受和學生的感受。有了感性認識,才能更客觀地評價作為公共課的“兩課”教學,才能更有利地推進“兩課”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