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語曰:“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健身鍛煉貴在持恒,需具有“鍥而不舍,金石可縷”的韌性,才能在灼熱環境里進行抗熱鍛煉,提高人體體溫的調節能力和各器官組織的耐熱力。但在炎夏季節里,一定要注意科學的鍛煉方式。
夏練≠晨練
夏練并非越早越好,聞雞起舞乃是晨練的鍛煉誤區。清晨的空氣是一天中含氧量最低、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時刻。有晨霧時,各種病原微生物及塵埃被霧氣吸附飄浮在空氣中,容易誘發感官疾病。夏練最佳時間莫過于早晨7~8時或下午4~5時左右。醫學論證,清晨體內代謝和血流相對緩慢,肌肉松弛,如進行急劇活動,容易引起心腦血管意外。傍晚機體適應能力、體力發揮和各臟器的協調性都處于最佳功能狀態,是健身鍛煉的好時機。
夏練運動負荷
夏練要保持合宜的運動量,一旦越過自身體能的負荷,就會“越”出生理逆差的界限,不僅使骨骼、肌肉、肌腱和臟器受損害,且引起體內分泌系統越“軌”而導致紊亂。合理的運動負荷才是健身鍛煉的生理需求,適量的負荷標準:1.鍛煉后,心率恢復較快,體力充沛,精神飽滿。2.消除疲勞較快,不出現乏力感。3.食欲增強,睡眠深沉,無失眠和多夢現象。
夏練兩“活動”
鍛煉前,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使心率達到適于鍛煉所需的年齡需求。從生理上要求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提高到適應狀態,促進肌肉中毛細血管擴張,增加肌肉的血液供應,提高肌力、彈性和關節的靈活性,有效地防止肌肉和韌帶的損傷;鍛煉后,要做好整理活動,使機體各器官和系統由動態逐漸轉入靜態,達到氣血暢通、防止肌肉僵化和消除疲勞的效果。
夏練“三防”
一防超補水:夏練需及時合理補充水分。鍛煉中排汗不僅排泄了大量水分,還有鹽分,維生素及氨基酸。如果超量飲水,胃腸道易悶脹,還會沖淡胃酸,影響消化功能和增加心臟的負荷量。合理補給水分應是多次少量,水溫保持8~13℃。二防膚體灼傷:夏練不可無上衣貪圖涼爽,應穿著寬大、松軟,易于散熱的運動上衣,頭部可戴涼帽、墨鏡;穿輕便、防滑、有彈性的運動鞋。三防中暑:機體積聚熱量超過負荷,引起體溫調節失控或排汗量過多出現中暑。預防中暑應做到:1.避免高溫下進行夏練。2.增加鍛煉間歇次數。3.休息時酌量飲用加鹽涼開水。一旦發現中暑跡象,應立即中止活動,速移通風陰涼處休息或送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