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肝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全世界每年新發肝癌大約100萬人,其中約45%分布于我國的大陸地區。主要靠甲胎蛋白(AFP)定性和CT定位,采取手術切除為主的綜合治療。但許多患者在診療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甲胎蛋白(AFP)陰性就可以排除肝癌嗎
甲胎蛋白(AFP)是常用的原發性肝細胞癌的定性指標,臨床上發現甲胎蛋白升高的患者,在排除活動性肝炎和生殖腺腫瘤的情況下,往往可以確診肝癌。但陰性并不能排除,因為膽管細胞型肝癌和部分肝細胞肝癌患者AFP基本正常。
手術使患者死亡更快
這一觀點是絕對錯誤的。手術切除肝癌是達到根治的唯一手段,早期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關鍵。腫瘤越小,5年生存率越高。但許多患者確診時已屬大肝癌、中晚期肝癌,要提高5年生存率,就必須采用手術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肝膽胰外科已開展了多種類型的肝段、肝葉、半肝、三肝葉切除以及高難度肝尾狀葉切除、肝中葉切除、門靜脈取栓等手術,術后輔以經肝動脈、門靜脈化療泵化療等綜合治療,復發率明顯降低。對無法切除的腫瘤,我們采用最新的射頻消融技術,對腫瘤進行進步處理,同樣達到了殺滅腫瘤細胞,延長生存期的目的。對部分肝癌患者我還可以施行原位肝移植手術,效果滿意。
手術風險大嗎
任何手術都有風險。肝臟作為人體重要器官,本身是個血竇,且與大血管鄰近,加上肝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硬化、凝血功能障礙,術中、術后存在出血死亡的可能。此外,肝功能衰竭也是肝臟手術重要的并發癥。所以患者手術應選擇具有豐富經驗的大醫院,盡可能減少手術風險。
手術后埋置化療泵有用嗎
手術切除只是治療肝癌的一個方面,由了肝癌容易發生肝內轉移,為有效預防復發和轉移,我們常常給患者埋置肝動脈、門靜脈化療泵。其目的有二:(1)直接經肝動脈和門靜脈化療,可提高局部血藥濃度,減輕全身副反應,更有效殺滅殘存的癌細胞,預防腫瘤復發;(2)腫瘤一旦復發,可經肝動脈注入碘油栓塞腫瘤血管,使腫瘤缺血壞死,避免再次手術;(3)對不能切除的患者,定期經化療泵注藥,可使腫瘤縮小,延長生存期,部分病人可獲得再次手術切除的機會。
介入治療比手術效果更好
目前,醫學界公認的觀點是能切除的腫瘤首選手術,一般不采用介入治療,以免延誤手術時機。除非患者存在嚴重的全身性疾病無法手術時,方考慮其他治療方法,如介入治療、射頻消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