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5月28日午后4時30分,“愛爾蘭女皇號”準時出發,郵輪離開魁北克碼頭時,天氣相當不錯,晴空萬里,有很好的能見度。
這艘遠洋郵輪是花了37.7萬英鎊在蘇格蘭格拉茲戈附近的戈萬船塢建成,于1906年1月27日首次下水。8年來,它一直沿著圣勞倫斯河出海,在英國的利物浦和加拿大的魁北克之間跨大西洋航行,單程需要6天。冬天,當河面上結了冰,它改從英國駛向加拿大新不倫瑞克省的圣約翰,再從那里返回利物浦。
它的最后一次航行是橫跨大西洋的第96次旅行。
這艘有5層甲板的郵輪長172米,寬20米,排水量為2萬噸,蒸汽機的功率為18500馬力,航速為每小時20海里。它從未有過與冰山碰撞的經歷,因此在旅客中享有很高的可信度。
“愛爾蘭女皇號”出航時船上有420名乘務員和1057名乘客。乘客中有87名坐頭等艙,253名坐二等艙,717名坐三等艙,這相當于當時社會的一個斷面。頭等艙中有英國議會議員亨利·西通·克爾先生,他是個知名的旅行家、獵人和作家。旁邊一間客艙的主人是加拿大一個最富有的布匹商的妻子、有舍布魯克貴族“女皇”之稱的厄特爾·帕通。
二等艙的乘客中有以大衛·里茲主席為首的加拿大慈善組織代表團成員。三等艙的乘客形形色色,操各種不同的語言,都應該屬于那個并不富有和貧窮的階層。“愛爾蘭女皇號”上的大部分兒童乘客坐的是三等艙。
船工中最值得一提的當數弗朗克·托爾堡。他以前在“泰坦尼克號”的機房當一名潤滑工,兩年前的那次海難,他卻奇跡般地幸免于難。弗朗克的悲劇再一次駁斥了當時最流行的那種“人無二難”的說法。
船長是39歲的亨利·肯達爾。“愛爾蘭女皇號”郵輪出發后的第二天,5月29日夜1時半,當船行駛到離彭特-奧-佩爾有12海里的里姆斯卡小鎮附近時,郵輪拐了個彎,航速已變成每小時18海里。此時,乘客在飽覽了一天的風光后都已經在各自的艙室里入睡。這時天氣開始變壞,氣溫明顯降了下來。“愛爾蘭女皇號”時不時地被此地常見的濃霧所籠罩。當艦上了望水手報告航線的左前方發現有輪船的燈光時,肯達爾船長正好站在艦橋上。那是挪威的一艘排水量為6000噸的“斯圖爾斯塔德號”運煤船,它正沿河而上去蒙特利爾,當時它離郵輪有6海里。
幾分鐘后,郵輪已被濃霧所籠罩。這時在運煤船上當班的是阿爾弗雷德·托費捷涅斯大副,職責是在能見度差的時候把船長叫到艦橋上來。他用傳話筒向船長的艙室報告,說彭特-奧-佩爾岬角燈塔的燈光都已經被霧靄遮得不見蹤影。但是托費捷涅斯還是報告晚了,濃霧也降臨到“斯圖爾斯塔德號”運煤船上。而且他還沒有報告附近出現一艘大船的燈光。
肯達爾船長下令郵船停止前進。1時50分,郵船在霧中一動不動。幾分鐘后,值班海員突然發現有一艘船的燈光已經來到跟前,距離也就100米左右。肯達爾馬上來個左轉舵,還大喊了一聲“全速前進!”也就在這個時候,“斯圖爾斯塔德號”的船長安德森登上了甲板室,意外地看到了一艘遠洋大郵輪。他試圖命令船只全速后退,但已經來不及了。
1時55分,“斯圖爾斯塔德號”的艦首(為了在冰中航行而特別加固的筆直的艏柱呈35度角)向“愛爾蘭女皇號”的船舷撞去,進入船體約5米深,正好撞在離隔水層4米遠的地方,把鍋爐房一分為二。艏柱的水下部分撞進郵輪的煤艙,水面部分撞壞了二等艙,還軋死了幾名乘客。
肯達爾搶過話筒,向“斯圖爾斯塔德號”喊話,要運煤船再全速往前開。他這是想哪怕能暫時堵住窟窿,因為船只的艦首沖角可以起到一個大塞子的作用。但是安德森船長已經下令“斯圖爾斯塔德號”全速后退,河水立刻涌進被撞開的約30平方米的大口,每秒鐘要進約300噸水。
據目擊者稱,肯達爾船長異常沉著冷靜,采取一切可采取的措施救人。他試圖將船只開到淺水處停下來,但機械師報告說機房灌滿了水,右發動機的蒸汽管道已經破裂。這時肯達爾才下達棄船命令,跑到舢板甲板的右舷,親自指揮將救生艇下到水里。
“愛爾蘭女皇號”上有能坐1860人的36艘小艇,有6艘筏子,還有2200件救生衣。只是系索都長了銹,再加上船身傾斜,因此大部分劃槳船都未能及時下到水里,只有6艘小艇順利下到水面。
船上的無線電臺臺長羅納德·弗格森遵照船長的命令發出了“SOS”信號,與沉沒郵船相距2海里的彭特-奧-佩爾岬角收到了信號。“萬列卡號”引航船趕來救援,里姆斯卡港也派來“艾維琳夫人號”電纜敷設船。挪威的“斯圖爾斯塔德號”運煤船距離出事地點雖然僅約1海里,可是它沒有無線電,因此接受不到海難信號。運煤船船頭部分也受到了重創,但是還不致下沉。安德森船長下令將船上僅有的4艘小艇都放下水去救援。但是,“愛爾蘭女皇號”也只有為數不多的一些乘客上了救生艇。留在船上的那些乘客在幾臺蒸汽鍋爐的猛烈爆炸聲中也都遭了大罪。幾十個人被蒸汽燎傷,一些人被炸開的船體部件擊中,落入只有攝氏5度的冷水里。肯達爾船長本人也讓爆炸聲從快沉沒的船上掀下水,后來和電臺臺長弗格森一道被一艘小艇救起。肯達爾將獲救的乘客都安置在“斯圖爾斯塔德號”上以后,又趕去救那些還有可能活著的人。趕來救援的“萬列卡號”引航船和“艾維琳夫人號”電纜敷設船很晚才趕到出事地點,這時郵輪已經被河水吞沒。
“愛爾蘭女皇號”沉沒了。兩船相撞之后,郵輪還在水面上堅持了14分鐘。船上的1477人有1012人喪命,其中有840名乘客和172名乘務員,獲救的有465人,兒童中只有4人幸免于難。
兩天過后,人們用輪船將從水里撈出來的尸體運到魁北克,有上萬人把悲痛深藏在心里,在默默地注視著188口棺材依次地從船上卸下來。加拿大當局扣押了“斯圖爾斯塔德號”運煤船。安德森船長擔心憤怒的加拿大人會傷害他,不得不請求警察的保護。
梅爾西勛爵曾主持過對“泰坦尼克號”慘案的法院審理,這次也由他來領導對事故經過的調查。兩位船長在法庭上提供證詞時,實際上是在互相推諉,都說對方應承擔“愛爾蘭女皇號”遇險的責任。59名證人的證詞足足記了612頁。
經過法庭辯論后,1914年6月16日在魁北克做出判決:“斯圖爾斯塔德號”運煤船應對這場慘劇負責,這艘貨輪的船長、大副被取消駕駛證兩年。同時也指出肯達爾船長太過于謹慎,他把船停下來實際上是增加了這種相撞的可能。挪威當局由該國駐蒙特利爾總領事館親自開展調查,做出的結論是事故責任全在“愛爾蘭女皇號”船長一方。
肯達爾船長卻長壽,他1965年在英國逝世,享年91年。
1914年6月,人們在郵輪沉沒處40.5米深的地方進行了首次考察,結果正如人們所預計的,有700具尸體仍留在郵輪里。當時還撈出了船上的大部分郵件、錢和銀器。這次行動還死了一個潛水員,給海難又增加了一各犧牲者。
1998年4月30日,加拿大魁北克省政府宣布郵輪的沉沒地為歷史遺跡,還安了個浮標作為紀念。就從那時起,禁止從船上打撈任何船只殘片和遺留在船內的物品,但是近些年來仍然有一些潛水愛好者不斷從船骸里撈起不少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