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不粘鍋注意六點保安全
最近,美國國家環保署披露美國杜邦公司的“特富龍”不粘涂料在加工過程中使用可能致癌的物質C-8(全氟辛酸),但根據特富龍的特性可見,不粘鍋的安全使用溫度在260℃以下。所以,煎、炒、炸時最好別用不粘鍋,另外,如果注意了以下使用方法,不粘鍋還是安全的。
1.不要干燒:炊具的使用溫度盡量控制在260℃以下。煎、炒、炸食物時,一般都是把鍋放到火上把水分烤干后再放油,甚至有人為了出味還愛好把底燒紅。這種做法容易超過安全使用溫度,使涂層分解有害物質。如果在不粘涂層上省了工序與使用了偽劣原料,涂層還會脫落分解進入食物,更易危害健康。
2.由于大火并不能加快食物變熟的速度,反而會造成食物夾生、焦糊。因此,不粘鍋最好在中火和文火上使用。
3.烹調時切忌用金屬鏟子用力翻炒食物,或刮擦鍋壁,以免刮傷涂層。細心的消費者會發現,在銷售不粘鍋時都配有木鏟或塑質鏟子就是這個道理。
4.忌用冷水沖洗熱鍋:為保護不粘鍋表面,每次使用后必須待自然冷卻后再進行清洗,切忌用冷水沖洗熱鍋。洗刷炊具時盡量用綿軟的海綿或者洗碗布等,不要用帶鐵絲的刷子等粗硬物體洗刷,否則會破壞不粘涂層。正確的方法是用清水浸泡數小時后再進行清洗。
5.避免用研磨清潔劑或擦洗墊清潔不粘鍋。
6.避免在鍋內用刀子切割食物。存放鍋具時要小心,最安全最簡便的方法是掛在架子上。
(陳景勝摘自《健康生活報》)
怎樣熬好米粥
米粥是家常的重要食品。怎樣把米粥熬煮得黏稠好吃,方法如下:
鍋內先放入足夠的清水,燒開后再倒入淘好的大米。這樣米粒里外溫度不同,產生壓力使米粒表面出現許多細微的裂紋,米粒容易開花滲出淀粉質。米下鍋后,先用旺火加熱使水再沸,然后改由文火熬煮,鍋內保持沸滾而不使米粒、米湯外溢。熬煮可以加速米粒、鍋壁、湯水之間的摩擦、碰撞,米粒中的淀粉不斷溶于水中,粥就黏稠起來。
在熬粥時,要注意蓋好鍋蓋,避免水溶性維生素和其他營養成分隨水蒸氣蒸發逸走,鍋蓋蓋好熬煮的粥也好吃。
熬大米粥時,會有溢鍋現象。防止的方法是,可在煮粥時加上5~6滴植物油或動物油,就能避免米粥外溢的現象。
(邵俊摘自《生活日報》)
這樣用家電更省錢
淋浴比盆浴省一半水和電
一般三口之家選取用30~40升的電熱水器為宜,最好使用淋浴,因為淋浴比盆浴可節約50%的水量及電量。另外,淋浴器溫度設定要合理,一般在60~80℃之間。如果家里每天隨時需要使用熱水,并且熱水器保溫效果比較好,那么就應該讓熱水器始終通電,并設置在保溫狀態,因為保溫一天所用的電,比把一箱涼水加熱到相同溫度所用的電要少。
電飯鍋披毛巾省電
用電飯鍋燒飯時,在上面蓋一條毛巾可減少熱量損失。在電飯鍋中的水沸騰后斷電7~8分鐘,再重新通電,可利用余熱省電。電烤箱也是同樣的道理,用電烤箱烤花生米等,可提前斷電5~6分鐘再開箱取出。
有些人認為做飯用功率小的電飯鍋省電,其實不然。實踐證明,煮1000克的飯,500瓦的電飯鍋需30分鐘,耗電0.27千瓦時,而用700瓦電飯鍋約需20分鐘,耗電0.23千瓦時。
(劉利國摘自《山東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