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信息化指數(NIQ)是38.46,而我國的信息化人才資源指數僅僅才有13.43。可以預見,中國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將出現一個持續時間相當長的高峰。人力資源專家預測,在04年人才市場上有不俗表現的IT業,在05年仍將火熱。
聽說我要采訪一個IT職場失意人,朋友馬上向我推薦北京一著名高校的應屆碩士畢業生袁進,還大拍胸脯打包票說:“他就是你們要找的人!”據說,此人各方面都十分優秀,但就是得不到招聘方的面試通知,用了解他的人的說法就是“整個——不可思議”。怎么會這樣?帶著一絲好奇,我找到袁進,他現在挺忙的,我和他之間的溝通就在于一部電話和他用QQ傳來的一份自我簡歷。
他是個牛人
現在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TD-SCDMA研發中心實習的袁進,仍在不懈地找工作。從簡歷上的照片來看,袁進長得挺精神,而他所擁有的經歷和獎勵同樣讓人眼睛一亮。1996年7月剛從南方某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畢業的袁進順利進入某儀表研究所,擔任儀器/儀表工程師。工作期間,他多次被授予“文明員工”的稱號,并于2002年4月被選派至加拿大進行為期兩個月的職業培訓。在旁人看來,這是一份不錯的工作,但是袁進并不滿足,他一門心思想攻讀碩士研究生,想去北京開創新的事業。憑著對IT行業的熱情和執著,2002年9月,袁進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北京某著名高校,成為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在同學眼里,袁進會學習,能來事,是個品學兼優的牛人。他學習成績好自不待言,系里數一數二,還獲得“華為”企業獎學金。最讓同學羨慕的是袁進在校內校外做了幾個大項目。剛進校,袁進就參與了學院名為“下一代網絡關鍵技術研究”的項目。03年年底,貝爾實驗室基礎科學研究院在網上發貼招實習生,許多人為了區區的四個名額擠破了頭,袁進輕松拿到了offer,進入貝爾實驗室基礎科學研究院NGI組 ,開始名為“SIP會議系統研究”的實習項目。04年4月,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校園行推出“國際學生圈”計劃,三個月的網上申請時間過后就是嚴格的簡歷篩選和面試,袁進又如愿以償,不僅成為國際學生圈成員,還進入該公司研發中心實習,參與TD-SCDMA NodeB系統研發的項目。不僅如此,袁進還是一個組織活動的“好把式”。入學至今,他一直擔任系學生黨支部書記職務,負責支部建設各項事務,并積極參與班集體活動的組織、籌劃工作。
作為一名在校學生,袁進取得的成績挺讓人矚目,室友尊稱他為“老大”,對他的就業前景無限看好。袁進對自己也是信心十足,開出年薪十萬的“賣身契”,欲嫁跨國大公司。豈料簡歷投出去全都石沉大海,連“老東家”——貝爾實驗室所屬的朗訊公司也只給他留下一個冰冷的背影。這對袁進,對看好他的同學而言,無異于當頭棒喝。
否定,否定,再否定
袁進的第一個目標是朗訊。因為有在貝爾實驗室實習的經歷,加上自身條件與朗訊招聘職位的要求十分契合,袁進對得到面試機會具有百分之百信心。于是,他也沒太當回事,不慌不忙地在網上down了一個簡歷模板,簡單填寫之后就投出去了。時間一天天過去,身邊的同學挨個接到了面試通知,但他沒有。袁進開始懷疑是不是對方沒有收到自己的簡歷,又投了一遍,結果仍是音訊全無。眼看第二輪面試快要結束,袁進急了,趕緊給公司人力資源部門打電話詢問。對方的答復是“投簡歷的人太多,看到有合適的我們就通知了,后投的沒有時間看”。這時候,袁進后悔自己當初太大意,錯失良機。
接下來,袁進投了兩家大公司,但都沒有收到面試的通知。于是,他重新定位,大公司不行就試試小公司,袁進開始在大唐尋找機會。誰想,不論是在大唐還是在信威,原本滿懷信心的袁進再一次嘗到了失敗的滋味。“事實打了我一個耳光”,袁進說:“我簡直不敢相信連他們都沒有給我面試資格。我對自己的信心大打折扣。突然間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會。”現在回想起當時的感受,袁進不好意思地笑了:“找工作找到郁悶至極就會全盤否定自己,我當時真的是被打擊倒了,感覺就像跌到了人生的低谷。”
那時的袁進寧愿一個人呆著想事,同學對他的期待與現實的反差成為他心中壓著的一塊石頭,揮不去的痛。剛開始,袁進會懷疑是不是招聘方沒有接到簡歷,或者根本沒有看簡歷,于是一次不行投兩次,但是結果還是一樣。在確認大唐等公司看完所有簡歷才在學校BBS上公布面試名單后,袁進不得不面對冷峻的事實,把矛頭從外物指向自己,開始反反復復地否定自己,懷疑自己。原本引以為榮的實習經歷,成為他假想的負擔。“招聘方會不會以為我不本分,在一處地方呆不長久?”袁進問自己。“不會,很多人經歷更豐富,做的項目更多,照樣面試不誤”。“那會不會是因為自己原先工作過,和從未工作過的學生比起來年齡偏大,招聘方覺得我可塑性不強?”他又一次否定了這種猜測,“不會,有的人年齡比我還大,而且是‘半路出家’,跨專業來做IT,人家怎么也上了。”一次次否定,一次次推翻,袁進漸漸開始懷疑簡歷。身邊的同學也一致認為,問題肯定出在簡歷上。
我看到的簡歷據說已經是修改過N回的最新版本。在我的眼里,它宛如雨后的藍天,沒有半點冗余。個人基本信息之后就是一句話的求職意向,然后是樸實的自我評價,精煉的教育背景、工作和項目經驗、專業技能,最后是學生工作和獲獎情況。整個看下來就是數字和專業名詞居多,形容詞幾乎沒有,感覺就像一個計算機程序,容不下任何花里胡哨的語言。袁進覺得自己還是有實力的,缺少的就是面試機會。他說,上周召開研究生校園專場招聘會,畢業生可以直接和用人單位面對面交流,簡歷退居其次。他談了兩家公司效果都很好,負責招聘的人員專門把他的簡歷單獨存放,注明是優先考慮。他剛接到公司的電話通知,明天就要去面試了。
優秀往左,合適往右
經歷了找工作的風風雨雨,自言酸甜苦辣嘗了個遍的袁進對招聘方的行為有了新的理解:不找最優秀的,只招最合適的。北京海問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王亞非曾經講過一個形象的例子:“公司招聘秘書,大專學歷足矣,結果應聘者是博士學位,公司當然不會錄用。因為公司會從成本出發,明明兩千多元的成本,因為博士的要求可能就要翻幾倍,公司不干。同樣,公司的薪水標準博士也不能接受。這就是不合適,但你能說博士不優秀嗎?”
對移動通信領域很感興趣的袁進,對西門子產生了很深的感情,產生了留下來的念頭。他和分管自己的部門經理交換了看法,心中有了幾分把握。如今的袁進反而慶幸當初沒有被朗訊選中,雖然有點不甘心,但真選上的話,還真有點左右為難,畢竟自己最感興趣的東西不在那里。他建議同樣面臨找工作問題的朋友拓寬尋找機會的渠道,不僅利用現場招聘會、網上招聘等形式,還要試試其他的途徑,比如常說的“熟人推薦”。袁進也是“一顆紅心,兩手準備”。他實習時接觸的同事很多都曾經在其他公司做過通信領域的工作,通過他們遞簡歷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和西門子比起來,這些公司還是略為遜色。袁進同時也強調,朋友推薦只是敲門磚,不是保險柜。企業不是福利院,只有你符合他們的用人標準才有可能被錄用。
從學生到職業人,回顧自己曾經并且正在經歷的角色轉變,袁進感觸挺多。他覺得自己是幸運的,雖然路途曾經坎坷,但是他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袁進坦言,學習期間掌握了自己想要學的知識,一旦感覺書本知識在實際工作面前只能隔靴搔癢的時候,又有了在實驗室工作的機會。機會只光臨有準備的頭腦,扎實的基本功加上漸漸積累起的經驗,優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從貝爾實驗室到西門子的實習經歷讓他對行業的不同領域有了更深的了解,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興趣所在。
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許多人的夢想,但是真正能實現的人并不多。袁進說一旦機會降臨要學會主動出擊。當初成為西門子“國際學生圈”的成員都會在面試時被推薦到公司不同業務部門去實習,袁進被安排到手機部做運用軟件測試,這和他的初衷背道而馳。不甘心的袁進決定毛遂自薦,面試結束后他攔住正準備離去的部門經理,介紹自己,結果當下就被收編。
問及袁進總的求職感言,他毫不猶豫地說了兩個字:激烈。每個人都有自己優秀的一面,但這種優秀對招聘方而言不如合適最實在。神州數碼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經理蘭曦在解釋企業用人之道時強調,企業招聘和選擇人才有很多角度需要把握,在“適才適崗”的角度上,企業選人選兩種,一種是馬上就能上手的人,一種是潛力比較大的人但未必現在能馬上上手,而后者往往從應屆畢業生中選,因為應屆畢業生是一張白紙,可塑性很強。袁進也認為,豐富的社會經歷像一把雙刃劍,勝在考慮問題更加成熟、透徹,敗在容易囿于業已形成的思維方式里,如此一來,怎樣match企業文化將成為一個大問題。企業根據需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員工本是天經地義,畢業生也該認識自己,擺正心態,有的放矢地去“相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