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冰先生生平
李若冰先生是陜西省涇陽縣人,1926年10月出生,1938年10月,年僅12歲即投身革命,奔赴延安。1938年秋至1943年5月先后在陜甘寧邊區抗戰劇團、西北文藝工作團從事革命文藝工作。1943年5月在延安入黨,后調中央黨校組教科工作,先后擔任黨團總支書記等。1945年4月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學習,是年8月調中共中央宣傳部作助理秘書。1946年11月下旬調回西北局,到19兵團騎兵第六師工作,曾作政治指導員、宣傳干事、三團宣教股長,后兼總支書記。1948年7月調西北軍區政治部保衛部工作。新中國成立之后,1950年轉業到西北文聯,1950年11月至1953年5月在中央文學研究所學習。
成為專業作家以后,1953年9月至1995年底李若冰同志伴隨著新中國的建設步伐,前往西北石油管理總局酒泉大隊兼副大隊長,成為新中國第一代石油作家、新中國石油文學的奠基人之一。1963年5月至1965年二次前往石油戰線,兼任大慶油田宣傳部副部長。1972年10月至1977年底前往禮泉縣兼任縣委副書記。1978年1月陜西省作協籌備恢復期間擔任領導小組成員,后任陜西省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兼秘書長。1982年2月擔任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1983年4月擔任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文化文物廳廳長、黨組書記。1993年6月經陜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三次代表大會推選為主席。2004年12月經陜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四次代表大會推選為名譽主席。2005年3月24日14時15分在西安逝世,享年79歲。
李若冰先生早在上世紀40年代初的延安時期,就在《解放日報》發表作品,此后,在長達60多年的文學創作生涯中,輝煌燦爛,著作齊身。五十年代初,他的《陜北札記》、《在勘探的道路上》、《柴達木手記》描寫了新中國的創業歷程和創業者的艱苦奮斗和奉獻精神,為他在當代文壇奠定了重要散文家的位置,使他進入了中國優秀散文家的行列。此后,他的《山·湖·草原》又產生了廣泛影響。70年代,這位革命文藝老戰士又重返延安,重踏毛主席轉戰陜北之路,寫出《神泉日出》。期間,他還領銜創作了《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成為被人廣泛傳唱的民歌經典。80至90年代以至2003年的時候,已進入晚年的李若冰同志,以老邁之軀,第七次重返柴達木、重返塔里木,為人民發出他最后的吟唱?;突退木肀尽独钊舯募酚涊d了這位革命文藝家的創作歷程。
《在勘探的道路上》(散文報告文學集)
作家出版社1956年3月第一版
《黨的兒子王保京》(報告文學,單行本)
陜西人民出版社1958年10月第一版
《旅途集》(散文報告文學集)
中國青年出版社1959年4月第一版
《柴達木手記》(散文報告文學集)
作家出版社1959年4月第一版
《紅色的道路》?穴報告文學集?雪
東風文藝出版社1963年10月第一版
《山·湖·草原》(散文報告文學集)
中國青年出版社1964年7月第一版
《神泉日出》(散文集?雪
陜西人民出版社1978年8月第一版
《柴達木手記》(散文報告文學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愛的渴望》?穴與賀抒玉合集?雪
上海文藝出版社1989年9月第一版
《李若冰散文選》(散文集)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9月第一版
《高原語絲》(散文集)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第一版
《塔里木書簡》(散文集)
作家出版社1992年11月第一版
《李若冰散文選》(散文集)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第一版
《李若冰文集》(1—4卷)
陜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