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BIBF著力減少版貿逆差
欄目主持/鮑 紅
本刊訊 (記者于鴻)長期以來,我國引進輸出之比相差懸殊。為幫助國外讀者了解中國,傳播中華文化,國務院新聞辦與新聞出版總署在BIBF期間聯合推出《2005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推薦書目》(以下簡稱《書目》),并為推廣中國圖書有貢獻的中外作家、翻譯家頒發“中華圖書友誼獎”,以此鼓勵輸出,并寄望本屆BIBF減少版權貿易逆差。
《書目》收錄20多家出版社的千余種圖書,其中大部分是經典著作、經濟、軍事、政治、文化、藝術、文學、歷史等社科人文類圖書,并在BIBF版權中心展出。“中國圖書友誼獎”是今年首次舉辦,以后歷屆將結合當年主賓國發放。今年法國為主賓國,所以獎勵主要針對那些對法推廣中國圖書有特殊貢獻的作家和翻譯家,同時兼顧其他國家文化推廣。
據國務院新聞辦三局副局長吳偉介紹,長期以來,我國希望以版權輸出的形式使中國圖書走出去,但效果并不如人意。2004年法國圖書沙龍上,中國嘗試資助法國出版商翻譯出版了70種圖書,效果良好。他們希望這一模式推廣開來,并將“金水橋工程”改為更容易讓國外理解的“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以資助翻譯費的方式,鼓勵各國翻譯出版中國圖書。
國外出版社簽訂購買版權協議后,可通過中國駐外使領館、版權代理機構、中國的合作伙伴或直接向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出版總署提出資助申請。國務院新聞辦將與受助方簽署資助出版協議書,資助費用分在簽署出版協議書及樣書出版后各支付50%。
這些資助出版的圖書,將打上原“金水橋工程”的LOGO,下面是藍色的浪花,上面一座紅色的橋,又像一只眼睛,意在睜開眼睛看中國。
正如新聞出版總署對外交流與合作司司長王化鵬所說,引進品種多不一定說明本國出版的繁榮,輸出多才更能說明我國出版的強大。愿中國出版在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更多地走出國門,在世界舞臺上一展風采。
2005版權論壇聚焦交流平臺與版貿人才
本刊訊 (記者香江波)近年來,我國圖書版權貿易蓬勃發展,但其中也存在著種種問題。因此,國家版權局于8月29日主辦了“2005版權貿易發展論壇”,該論壇確立了以中國版權相關產業發展與運營新模式為主題,立足于解決我國版權相關產業發展中的認識和實踐上的難題,將焦點放到了版權代理機構的發展和版權經理人的培養這兩個圖書版權貿易的軟肋上。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新聞出版總暑版權管理司副司長許超、北京市版權局副局長王野霏以及各省區新聞出版局的負責人、版權局、出版社、版權代理機構的代表到會。
閻曉宏從政府部門的角度出發,對我國版權相關產業的產生、發展和影響做了深入的闡述和分析,其中包括業界普遍關注的國家對版權業的扶植和支持政策、行業規范等問題。他指出:加強國內出版市場的整合能力與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需要我們建立一個版權保護體系,規劃中長期的版權發展戰略,提供政策支持,扶植培養版權基地和示范園區,提供成本低,高收益的版權貿易平臺,營造版權保護的好環境,做好傳播運行機制,加強版權保護教育。
許超、王野霏也就版權貿易中常見的問題與如何打造版權貿易主渠道,發表了各自的意見和看法。
在國外出版業發達的國家,活躍著很多版權代理商。而我國僅有為數不多的幾家大的版權代理公司,且發展情況也不容樂觀。因此,此次論壇邀請了中華版權代理總公司、北京版權代理公司、廣西萬達版權代理中心的代表,分別就我國版權代理現狀,以及如何提高機構的競爭力做了發言。
在版權貿易方面做出了較好成績的人大社、機工社等幾家出版社優秀的版權經理人,也就在版貿合作中的經驗與教訓在論壇上和大家進行了交流。
最后,王野霏指出:首先,版權貿易是對外開放的戰略選擇,對促進國家、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有重大作用;其次,國內外市場上對彼此的出版資源都有需求,但彼此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國內需要建立更有效的交流平臺;第三,我國版權代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業內已經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些問題,并在努力解決,促進版權貿易還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華東出版物發行管理處長年會召開
本刊訊華東地區出版物發行管理處長年會8月在安徽省黃山市舉行,新聞出版總署發行管理司司長劉波、安徽省新聞出版局助理巡視員曾石鈴出席會議并分別講話。
會上,各省市代表就國有書店改革、出版社自辦發行情況、民營書業發展和發行管理工作進行了交流,就新一輪中小學教材發行--招投標工作進行了研討。一年一度的華東地區出版物發行管理處長年會,旨在通過區域交流達到共同提高發行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