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知識經濟領域的人力資源發展趨勢和管理呈現新特點,對當前高校人才培養具有較強的啟發意義。
人力資源管理:“主權”不容侵犯
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人才充分表現職業主權的時代。所謂人才職業主權就是人才具有更多的就業選擇權與工作的自主決定權,人才不是被動地適應企業或工作的要求。企業要尊重人才的選擇權和工作的自主權,并站在人才內在需求的角度,為人才提供人力資源的產品與服務,并因此贏得人才的滿意與忠誠。人才不是簡單地通過勞動獲得工資性收入,而是要與資本所有者共享價值創造成果。如今,知識型員工成為人力資源管理的重心。21世紀是知識經濟為主導的世紀,人才的核心是知識創新者與企業家。人力資源管理面臨新三角:知識型員工、知識工作設計、知識工作系統。人力資源管理要關注知識型員工的特點,其重點是如何開發與管理知識型員工,對知識型員工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
其一,授權賦能與人才風險管理。一方面要授給員工一定的工作自主權,另一方面又要防范授權時所帶來的風險。一個人才可能帶給企業巨大的價值,也可能會導致整個企業的衰敗。人才的風險管理成為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新課題。
其二,企業價值要與員工成就意愿相協調。知識型員工具有很強的成就欲望與專業興趣,如何確保員工的成就欲望、專業興趣與企業的所需目標一致是一個新問題。如研發人員要面向市場把注意力集中在為企業開發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上,而不僅僅是獲得業界支持與評價。
其三,工作模式改變,如虛擬工作團隊。知識型工作往往是團隊與項目合作,其工作模式是跨專業、跨職能、跨部門的,有時并不在固定的工作場所,而是通過信息、網絡組成虛擬工作團隊或項目團隊,這種工作模式與工業文明時期嚴格的等級秩序、細密的分工條件下的工作不一樣。如何進行知識型工作的設計,也是21世紀人力資源管理的新課題。
企業與員工出現了新的關系模式。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系需要靠新的規則來確定,這種新的游戲規則就是勞動契約與心理契約。以勞動契約和心理契約作為調節員工與企業之間關系的紐帶。一方面要依據市場法則確定員工與企業雙方的權力義務關系、利益關系;另一方面又要求企業與員工一道建立共同愿景,在共同愿景基礎上就核心價值觀達成共識,培養員工的職業道德,實現員工的自我發展與管理。企業要關注員工對組織的心理期望與組織對員工的心理期望之間達成“默契”,在企業和員工之間建立信任與承諾關系,要使員工實現自主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的全球化和信息化是由組織的全球化所決定的。組織的全球化必然要求人力資源管理策略的全球化。一方面,員工與經理人才的全球觀念面臨系統整合與管理。首先通過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培訓使得我們的經理人才和員工具有全球化的概念。其次是人才流動國際化、無國界。也就是說,我們要以全球的視野來選拔人才,看待人才的流動,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們所面對的就是人才流動的國際化以及無國界。另一方面,人才市場競爭也已經走向國際化。國際化的人才交流市場與人才交流將出現,并成為一種主要形式。人才的價值(價格)就不僅僅是在一個區域市場內體現,而更多的是要按照國際市場的要求來看待人才價值。跨文化的人力資源管理成為重要內容。人才網成為重要的人才市場形式。人才網要真正實現它的價值,就要最終走出“跑馬圈地和賣地”的方式,真正通過利用網絡優勢來加速人才的交流與流動,并為客戶提供人力資源的信息增值服務。
以信息網絡為工具的虛擬工作形式呈不斷增長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企業留住人才策略由筑壩防止人才跳槽流動轉向整修渠道,即企業內部要有良好的人力資源環境,對流水進行管理,控制河水的流量與流速。而且,人力資源部門要強化對流動人員的離職調查,除與個人面談外,還要對其所在的群體和組織進行調查,找出流動原因以及所反映的組織運行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
高校:沖擊傳統在所難免
在當前情況下,高校必須沖破傳統的教育理念,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高校要加大投入培養創新型知識經濟人才。知識經濟的核心價值在于創新,而創新的根本因素在于是否擁有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級知識經濟人才。目前高校還處于人才批量生產階段,如何營造一個有利于人才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培養的環境至關重要。高校要加大投入培養創業型知識經濟人才。由于知識經濟時代人才職業的主權意識越來越強,社會為大學生提供的創業環境越來越好,創業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和成就個人事業的一個重要方式。高校畢業生創業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和能力外,很重要的在于是否具備一些必要的創業素質,包括精神層面上的創業勇氣和毅力,方法層面的創業戰略和實踐,資源層面的創業條件和環境等等,高校有必要為學生在校期間進行創業素質教育。
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主要特征是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而伴隨經濟全球化的一個必然就是人力資源的全球化。因此,知識經濟時代高校對人才的培養要注重學生國際化能力的培養,這其中包括外語的學習和應用、國際經濟規則的學習和掌握、全球意識的培養和形成、基于國際背景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應用等等。
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溝通和經濟交往的一個主要手段是覆蓋全球的國際互聯網,因此,不論是高校學生畢業求職,還是工作的應用工具和交流平臺,對網絡技術的掌握和應用、基于網絡技術的合作意識培養、由于網絡技術帶來的新的經濟合作模式和文化道德觀念的建立都變得十分重要。
加大投入培養職業型知識經濟人才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國高校對學生的職業教育遠遠不夠,學生參加工作后普遍存在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缺乏基本的人際溝通技巧、缺乏必要的職業素養等現象,在新的歷史時期對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新特點更加缺乏必要的認識,比如如何建立知識經濟時代的職業心態、如何規范知識經濟時代的職業素質、如何培養知識經濟時代的職業精神、如何掌握知識經濟時代的職業發展技能、如何規劃知識經濟時代的職業生涯目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