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的時候,我想學(xué)著掙點錢,于是跑去找鄰居米賽里先生。他是報紙發(fā)售商。我請求他給我一份放學(xué)后投遞報紙的工作做。米賽里先生說,如果我有輛自行車,他就批發(fā)給我報紙。
那時候,我父親正同時干著4份工作。白天,他在一家制作霓虹燈的店里工作,下班后給別人送花,一直到晚上8點,然后,再去開出租車直到半夜。周末,他又去挨家挨戶賣保險。父親給我買過一輛二手自行車,可后來因為他得了肺炎住進醫(yī)院,沒能教我學(xué)車。米賽里先生只是說要看我有沒有自行車,并不一定知道我會不會騎,所以我就從家里推出了那輛自行車給他看,他果真給了我一些報紙。
一開始,我把裝報紙的包掛在自行車車把上,可這樣走起路來又笨又不方便。過了幾天,我干脆把自行車扔到家里,借了母親的購物手推車去送報。
沒有自行車送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步行到訂戶門口,把手推車停在街上,捧著一摞報紙一溜小跑沖上臺階,把報紙放到那些訂戶門口合適的位置,再往另一家跑。碰到下雨天就得格外小心,我總是把蓋著雨布的手推車推到屋檐底下,不讓任何一張報紙沾上雨水。
這樣推著車送報比騎自行車送報也從來沒把報紙弄濕過。“我們所有的人都在下雨、下雪的日子里,看到你推著手推車來來回回地忙碌,所以,我們想,你應(yīng)該有一輛自行車。”
我惟一能對訂戶們說的就是“謝謝”,說了一遍又一遍。
晚上回到家里,我數(shù)了數(shù)大家給我的小費,竟有100多元。這筆意外的收入使我成了家里的英雄,媽媽用這筆錢給全家人買了一大堆圣誕食物。
米賽里先生一定知道了這件事,因為第二天當(dāng)我去他那兒取報紙時,他對我說:“明天把你的自行車帶來,我教你騎車。”我照著他的話做了。當(dāng)我騎車騎得老練一些后,米賽里先生又給我增加了另一個區(qū)的42個訂戶。騎著車在兩個區(qū)里送報,比過去用手推車快多了。碰到下雨天,我仍然小心翼翼地把所有報紙遮嚴(yán)實了,在訂戶門前把報紙放到雨水絕對打不濕的地方。
畢業(yè)以后,我參了軍,那輛自行車送給了我的弟弟泰德。這是我一生中得到的最貴重的饋贈,我沒有告訴弟弟車的來歷,但我的那些訂戶曾給予我的慷慨的愛心卻從此伴隨我一生,他們教我懂得了:哪怕是最卑微的工作,做好了也同樣令人自豪;只要你盡了心盡了力,就能贏得人們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