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詩人劉禹錫,一次患了病,全身燥熱像被火烤一樣,又不思飲食。經朋友介紹,到一位頗有名氣的醫生那里去看病。醫生診斷后,拿出藥丸交給劉禹錫,并囑咐他道:“藥能給你治病,但是藥便有三分毒,病情好轉后你就要停藥,請千萬記住。”
劉禹錫遵醫囑咐服藥,幾天之后,病就好了,而且耳聰目明,登山好像走平地,胃口也大開。親朋好友得知后紛紛前來向他祝賀,并七嘴八舌地說:“你得到這些藥,如仙丹一樣。醫生治病往往要留一手,小病說大,輕傷講重以便勒索錢財。既然,今得妙藥,你為何不再吃一些,能使你的病除根。
劉禹錫聽后,認為眾人所言有道理,就按照他們的話做了。誰知,吃了五天藥后,劉禹錫突然全身大汗淋淋,過了一會兒,如同瘧疾發作一般,一陣冷一陣熱。這樣扛了一天,劉禹錫實在受不了了,只好又跑到醫生那里求醫。醫生聽了他訴說后,生氣地說:“這是你不懂醫藥性而造成的。”于是,急忙為他調配解藥,才化險為夷,又給他吃了一些性味平和的藥,才慢慢恢復了健康。
后來,劉禹錫為了總結這次教訓,特地寫了一篇有名的文章,叫《鑒藥》,告訴人們,用藥治病,一定要遵醫囑用藥適可為止,切不可恨病吃藥擅自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