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天山以南,塔克拉瑪干沙漠以東,有一片已經(jīng)干涸的湖泊洼地。這片洼地中,分布著一望無際的戈壁,浩浩淼淼的沙漠,奇形怪狀的風蝕殘丘,還有白花花的鹽砂地。這就是神秘的羅布泊。
羅布泊,被地理學家們稱為“羅布泊洼地”。它的地理位置,大致在東徑88°~92°、北緯39°30′~41°之間,面積近10萬平方公里。這里位于塔里木盆地東端的歐亞大陸腹地,環(huán)境相對封閉,氣候極端干燥,年平均降水量17~20毫米,蒸發(fā)量卻高達3 000毫米。每年的2月至6月,為羅布泊洼地的風季。一到這個季節(jié),平均三至五天就有一場大風。整個夏季,羅布泊的白天熱得像火爐,最高氣溫達40℃~50℃,地面溫度有時高達70℃以上。
羅布泊的自然環(huán)境惡劣得嚇人。進入羅布泊的人,只有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才有可能到達目的地,活著回來。多少年來,無數(shù)勇敢者進入羅布泊,結果走上的是一條不歸之路。他們或葬身茫茫戈壁,留下幾根白骨,或消失在浩瀚的沙海,像在空氣中蒸發(fā)了一樣,無影無蹤,連一根白骨都找不到。所以,有人把羅布泊稱為“死亡之湖”,把羅布泊探險稱為“死亡之旅”。
神秘,本身就是一種誘惑;危險,也是一種誘惑。多少世紀以來,正是羅布泊的神秘莫測和險象環(huán)生,吸引了無數(shù)人的目光,招來一串串歪歪斜斜的腳印……
在羅布泊,最吸引人的景觀,不是茫茫的沙漠,不是干涸的湖盆,也不是樓蘭古國的遺跡,而是神奇的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得意之作。
“雅丹”作為一個名詞,筆者曾請教于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的一位資深研究員。他說,新疆一位名叫“雅丹”的學者,第一次向世界介紹了這種奇特的地貌,所以,人們將這種地貌命名為“雅丹地貌”。后讀王炳華、胡文康的《羅布泊———一個正在解開的謎》一書,卻是另一種說法:“本世紀(20世紀)初,一些赴羅布泊地區(qū)考察的中外學者,在羅布荒原中發(fā)現(xiàn)大面積隆起土丘的地貌,遂向作向?qū)У漠數(shù)厝嗽儐柕孛驅(qū)s誤以為詢問這種地貌形態(tài)的當?shù)胤Q呼,便答之曰‘雅爾當’,即維吾爾語中‘陡峻的土丘’之意。發(fā)現(xiàn)者將這一稱呼介紹了出去,以后再由英文翻譯過來,‘雅爾當’變成了‘雅丹’。從此,‘雅丹’成為這一類地貌的代名詞。”以上兩種說法,孰是孰非,姑且不論,但就“雅丹”一詞的產(chǎn)生來看,富有傳奇色彩。
在羅布泊洼地的東部、西部和北部,分布著大量的雅丹地貌,總面積超過3 000平方公里。雅丹地貌的壯麗、雄渾、怪異和神奇,不親臨其境,無法領略。任何一個人,進入羅布泊雅丹地貌區(qū),要想用語言來形容它,都會感到自己詞匯的貧乏。
有的雅丹地貌,如一座巨大的迷宮。一望無垠的雅丹之中,土丘聳立,千溝萬壑,陰森恐怖。如果一個人走在土丘與溝壑之間,周圍萬籟俱寂,眼前千回萬轉,腳下細沙綿綿,頭頂塵土紛紛,無不感到毛骨悚然。如果幾個人進入雅丹地貌區(qū),有時,同行人溝壑之隔,土丘相阻,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有時,同行人就在身邊,卻覺得遠在天邊,相見時難;有時,同行人遠隔千壑,聽聲音,又像近在眼前。據(jù)說,古代打仗,有時上萬人進入雅丹地貌,只聞塵土揚,不見旗幟飄,仿佛千軍萬馬陷入了地下,場面恐怖嚇人。
有的雅丹地貌,如一座現(xiàn)代城市,高樓林立,街道縱橫。“城市”中,有的地方,高樓密集,一座座巍然屹立;有的地方如貧民小區(qū),危樓千奇百怪,鱗次櫛比;有的地方如街心公園,似有奇石假山、小橋流水;有的地方,又像筆直的大街,街道上車輛、行人,依稀可見,人聲、車鳴聲,隱約可聞。
有的雅丹地貌,如一望無際的大海。海面上,近處是軍艦編隊,蔚為大觀;遠處是白浪洶涌,層層疊疊;再遠處,藍天下,仿佛有白帆點點,悠悠遠去。
有的雅丹地貌,如傳說中的仙境,瓊臺樓閣,飛檐陡壁,處處可見。更奇的是,造型各異的土包、土堆、土坎、土山,給人無限的遐想。在這里,只要你展開想象的翅膀,就能看到仙女起舞的場面,看到王母祝壽的場面,還能看到百獸戲嬉的場面。
不同的時間進入不同的雅丹地貌區(qū),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清晨走進雅丹地貌,旭日初升時,你登高遠眺,點點朝霞抹在雅丹群的高處,金光四射,氣象萬千,讓人心花怒放。中午走進雅丹地貌,頭頂太陽高照,身邊怪影幢幢,千奇百怪的雅丹群中,仿佛處處青煙繚繞。傍晚走進雅丹地貌,巨大的紅日悠悠西沉,身邊清風習習,頭頂霞光燦爛,給人一種難得的美的享受。
在眾多的雅丹地貌群中,最為壯觀的是白龍堆雅丹群和三隴沙雅丹群。
白龍堆雅丹群位于羅布泊東北部,東西寬約20公里,南北長約80公里,面積約1 000平方公里。白龍堆雅丹群,是在灰白色沙泥夾石膏層的基礎上形成的。這里的雅丹群,大都是長條形的土丘,一般高10米以上,最高的達20米;長200米以上,最長的達500米。這里的沙土,含有大量的石膏層,有的灰中夾白,有的黃中夾白,一座座土丘蜿蜒而去,氣勢磅礴,從遠處看,如一條條白色巨龍,匍匐在地,有的像在靜臥低吟,有的像在搖頭擺尾,似要沖天而起。
羅布泊地區(qū)的三隴沙雅丹群,位于絲綢之路古道上。這一處雅丹群,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主要由20~30米高、200~300米長的土丘組成。這里的雅丹群,大都由淺棕色泥巖和沙巖混合而成。高大的雅丹群,坐落在茫茫的沙海中,從遠處看,有的如排列整齊的艦隊,有的如錯落有致的城堡,氣勢恢弘,一望無際。最奇特的是,三隴沙雅丹群中間,幾乎都是流沙。那流沙,如一條條奔騰的小溪,波浪起伏,滾滾而去。有人認為,三隴沙雅丹群中間的流沙,就是《西游記》描寫的流沙河原型。嚴格地說,流沙河不是真正的“河”,而是流沙組成的“河”。從《大唐西域記》中看,玄奘西天取經(jīng)回國途中,曾路過羅布泊地區(qū)。早于玄奘西行的晉代法顯和尚,也路過羅布泊地區(qū),后來,他寫了《佛國記》一書。在這本書中,他對三隴沙雅丹群之間的流沙河,作了讓人毛骨悚然的描述:“沙河中多惡鬼熱風,遇則皆死,無一全者。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欲求渡處,則莫知所擬,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也許是《佛國記》帶來的影響,三隴沙雅丹群在歷史上一度非常有名。
友情提示:
魔鬼城大多處于戈壁荒灘或者沙漠之中,交通不便且氣候條件惡劣。汽車在茫茫戈壁之中很難辨認方向,甚至走在巨大的雅丹群里,也非常容易迷失,因此去這些地方,最好能找到有經(jīng)驗的向?qū)小?/p>
相關鏈接:
一、雅丹的形成:雅丹地貌的形成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發(fā)育這種地貌的地質(zhì)基礎,即湖泊沉積地層;二是外力侵蝕,即荒漠中強大的定向風的吹蝕和流水的侵蝕。干旱區(qū)的湖泊,在形成歷史中往往包括反反復復的水進水退,因而發(fā)育了上下疊加的泥巖層和沙土層。風和流水可以帶走疏松的沙土層,對堅硬的泥巖層和石膏膠結層卻作用有限。不過致密的泥巖層也并非堅不可摧,荒漠區(qū)變化劇烈的溫差產(chǎn)生的脹縮效應將導致泥巖層最終發(fā)生崩裂,暴露出來的沙土層被風和流水帶走,演變?yōu)榘疾蹱睿灰廊挥心鄮r層覆蓋的部分相對穩(wěn)固,形成或大或小的長條形土墩,雅丹地貌的形態(tài)便逐漸凸現(xiàn)出來。
形成雅丹的外力因素,一般認為是強大的盛行風在起主導作用,但這并不是單一的主導因素。比如三隴沙雅丹,其走向是南偏東,與盛行的西北風向垂直,而與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這就說明在這一片雅丹中,洪水起了主導作用;另外有的雅丹是風和流水共同作用形成的,比如龍城雅丹。
二、雅丹的分布:雅丹在世界上許多的干旱區(qū)都可以找到,包括突厥斯坦荒漠和莫哈韋荒漠。據(jù)記載,中國的雅丹地貌面積約2萬多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青海柴達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羅布泊周圍。其中新疆的雅丹地形分布最多,著名的有位于奇臺縣城北部將軍戈壁西北40多公里的卡拉麥里山地,總面積約84平方公里的奇臺魔鬼城;位于克拉瑪依市區(qū)東北110公里處的烏爾禾油區(qū),方圓約10平方公里的烏爾禾魔鬼城;位于哈密五堡鄉(xiāng)西南30余公里處,散布在東西長120公里、南北寬30公里、面積約3 600平方公里荒漠戈壁上的哈密魔鬼城。此外還有甘肅的距玉門關西75公里,總面積約為400平方公里的敦煌魔鬼城,以及集中分布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內(nèi)的大風山地區(qū),總面積約2.15萬平方公里的雅丹地貌群,這是中國境內(nèi)分布面積最大的雅丹地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