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坐式法
正襟危坐,十指交叉,大拇指相對,置于中丹田(肚臍下約一寸)。雙目平視微閉。
周身放松,自然呼吸,閉目塞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腦海一片空白,漸漸進(jìn)入忘我境界。
如坐在車上,亦可保持上述姿態(tài)、心態(tài),隨車行之動態(tài),任自身左搖右擺,前俯后仰,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昏昏沉沉,其樂無窮。
室內(nèi)室外,乘車坐船,均可修練此法,每次15分鐘,30分鐘更佳,每日兩次。
其二立式法
雙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兩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內(nèi),眼瞼下垂。
用嘴慢慢呼氣,收腹;用鼻慢慢吸氣,鼓腹。呼吸時越慢越細(xì)越好,做到呼無聲,吸不響,息息相連,綿延不斷。一呼一吸,至少三次,多多益善。
待到全身松軟時,轉(zhuǎn)動雙手,掌心向前,雙臂徐徐上舉,與雙肩齊,掌心緩緩向下,慢慢緊握雙拳,兩拳相對,雙肘臂彎曲處外側(cè)徐徐上抬與肩齊,同時兩腿略變曲,雙足十指抓地,雙臂上下左右轉(zhuǎn)動,至少三次。轉(zhuǎn)動時徐徐吸氣,氣足時大聲喊:“啊———”,聲音由大到小, 由短到長,由近到遠(yuǎn),越長越遠(yuǎn)越好。
面對青山綠水,或大漠草原,反復(fù)修練,即可解除旅途之疲勞,從而達(dá)到心曠神怡之功效。
其三行式法
行路、爬山、登臺階時,全身放松,步伐與呼吸緊密配合,協(xié)調(diào)一致。一呼邁六步,一吸邁六步,一息(一呼一吸為息)十二步,逐漸達(dá)到一息十六步、十八步、二十四步、三十六步……循序漸進(jìn),由少到多,切不可急于求成。呼氣時,提肛收腹;吸氣時鼓腹松肛。
有條件者,爬山時,口含一小節(jié)西洋參或一片西洋參含片,置于舌苔下,則效果更佳。
若能堅持此法,經(jīng)常練習(xí),則健步如飛,爬山腿不乏,登高氣不喘,輕松愉快,怡然自得。
其四 臥式法
游覽一天,晚上臨睡前洗個溫水澡,仰臥床上,雙手掌心向內(nèi),自然置于兩股外側(cè),雙目微閉,舌舐上腭(高血壓患者舌舐下腭),自然呼吸。
接著默誦:頭部松、頸項松、雙肩兩臂松、前胸后背松、腹部腰部松、雙肋兩胯松、雙股兩脛松,全身上下內(nèi)外松,松、松、松。連續(xù)默誦三遍。
待全身松軟入靜時,徐徐吸氣入中丹田,透過后背(意念導(dǎo)引)沿督脈上行泥丸(兩眉間,又稱印堂),與任脈接通,再下行至中丹田,先呼后吸,意到氣到,反復(fù)往返,全身松軟,忘我忘物,飄飄然進(jìn)入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