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國旅游業十大新聞
《中國旅游報》于近日評出了2004年中國旅游業十大新聞:
一、入境人數首次突破1億人次,入境旅游全面恢復振興;
二、“五一”、“十一”黃金周的國內旅游人數雙雙突破1億人次,國內旅游持續興旺發展;
三、出國(境)人數突破2 800萬人次,中國作為世界新興客源大國的形象更加突出 ;
四、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14次出席國家旅游局的對外交流與合作活動,我國旅游業的國際影響更為世人矚目;
五、工農業旅游深入推進,全國評定出首批306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
六、紅色旅游蓬勃發展,推進發展紅色旅游的規劃正式制定;
七、“春雷行動”成效明顯,整頓規范旅游市場秩序繼續深入開展;
八、對外宣傳促銷高潮迭起,奧運旅游宣傳計劃成功啟動 ;
九、旅游行風民主評議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行業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
十、各地政府更加重視旅游業,旅游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美未放松旅游探親簽證政策
美國駐華使館宣布,自2005年1月15日起,美國駐華大使館和其他四個領事館,以及美國駐世界各地的使館將為合格的臨時赴美商務(B1)或觀光(B2)的中國公民頒發有效期12個月的多次入境簽證。之前此類簽證的最長有效期為六個月。美國國務院負責簽證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雅各布斯指出,這是美中兩國政府經過商談后的對等安排,將便利兩國之間的商務往來和經濟聯系。但她不認為這意味著美國將對華放松旅游探親方面的簽證政策,進而很快對中國游客全面開放市場。她強調,毫無疑問,美國是歡迎中國游客前來美國觀光旅游的,但目前妨礙美國成為中國游客目的地的因素,是擔心中國游客滯留不歸的問題。她說,美國駐外使領館簽證官簽發旅游探親簽證時一視同仁,即針對個人具體情況作出判斷:簽證申請人是否會按時返回,是否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支付其旅行費用等等。據了解,2004年,美國駐華使館及其四個領事館共頒發了22.86萬個非移民簽證,其中17.31萬多個屬于赴美商務(B1)及旅游探親(B2)簽證。
我國正在評審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日前透露,我國目前正在進行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推薦,預計將于2005年完成評審工作,并提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草案,報請國務院核定公布。
公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文物保護事業中一項重要舉措,自1963年首次公布以來,已經陸續公布五批共1 27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國家文物局2004年下半年啟動了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遴選審核工作。
此次評審推薦的對象主要是已經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目前尚不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具有特別重要價值的不可移動文物。其推薦標準要求被推薦單位本身至少應具備下列條件之一:有重大學術價值、保存較完好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和古人類及相關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出土地點;帝王陵寢;明中期以前的木構建筑;宋代以前的磚石結構建筑;明清時期的優秀建筑(群)及具有典型特征的古代民居和民族建筑(群);大型石窟及重要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特殊品類的稀有文物。評審工作將根據保護工作的需要統籌考慮門類安排。據透露,目前各地已經報送的推薦項目有1 500處。
全國“國保”文物2005年將全部“有案可查”
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文化遺產,我國先后公布了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多年來許多珍貴的“國保”單位卻并沒有完整、科學的記錄檔案。從2003年起啟動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備案”工作正在彌補這一重要缺失,截至2004年8月,已有741處國保單位完成了記錄檔案的備案。2005年,全部國保單位都將做到“有案可查”。
為文物建立完整的記錄檔案,是文物保護最重要的基礎工作,被國家文物局列為近年來著力解決的重點任務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備案”工作,計劃用三年時間(2003~2005年),將1 27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全部記錄、整理、歸檔保管,同時建立“國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庫”和“國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數據庫”。為此,國家文物局籌措資金4 000萬元,全國各地有2 500多人投入了記錄檔案的制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