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貴刊11月號的社評《如何在全球化中生存》之后讓人不吐不快。社評作者試圖從體制上思考中國生產力落后的現狀,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是,作者通篇敘述的不過是兩組截然相反的材料,著眼點更是充滿自貶自卑的情緒。其實,韓國經濟研究機構已有報告認為:“來自中國的競爭使韓國產品失去了在世界出口市場某些領域內的優勢地位。”而且,中國的“神舟”六號也已經翱翔太空。這些事實難道不能說明,中國在世界上的競爭力在不斷提高嗎?我也不是想證明中國現在有多么好,我只是想說,作者對中國現實的看法可能有些狹隘和偏見。但寫文章不能以偏概全、觀點先行,應當以準確的材料和無可辯駁的事實說話。正因為喜歡貴刊,才真切地希望貴刊的文章能更加完美,字字珠璣。
廣州市財政局 劉昕
《中國金融版圖告急》這篇文章一針見血,深刻、有力,應將此文轉發國務院領導同志。大多數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成了高級管理人員謀取個人不合理的高薪和豐厚的分紅的絕好機會,少數人利令智昏,不惜將國有資產和國家利益賤賣給外資銀行。古語云:“欲速則不達”,現在建行、中行和工行在根本沒有完成機制轉換、腐敗蔓延之時就都忙著出賣股權給境外投資者,很容易產生“道德風險”和腐敗案件。當我們的金融資產真的到了被外資控制,中國經濟發生危機時,悔之晚矣!要知道,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中,中國經濟之所以能獨善其身,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當時中國金融體系還是封閉的,人民幣還未能自由兌換。中國領導人不是常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嘛!為什么對此不能洞若觀火,及時遏制?
上海 戴戴
貴刊上期的封面文章《中國金融版圖告急》是一篇振聾發聵的好文。精練獨到的尖刻觀點,難得一見的洗練文筆,翔實具體的數據圖表,讓這篇文章有了流傳的價值。通過貴刊的傳播,質疑金融業賤賣成為了業界爭相評論的熱點,使業內業外的讀者對我國服務業的全球化進程,甚至對我國各行各業的全球化進程,都有了更深的思考。對此,貴刊功不可沒。
北京 尤曉嵐
現在的金融大甩賣類似請別人用鐵飯碗換自己蒙了灰的金飯碗。追求經濟全球化不是借口,中國應該少做表面功夫, 從產權問題和治理結構的問題上深入分析。
香港 花容
讀了貴刊上期的《中國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選擇》一文,促使我對中國城市發展有了進一步的思考。的確如文中所言,中國城市規劃不能一味地做大市中心,但也不能一味地膨脹郊區。做大市中心,建造商業中心和市民廣場無數,有政府官員給自己制造政績之嫌。而學國外一些大城市對郊區進行無限制地擴張,也是不可取的做法。我們往往羨慕國外的城市功能分明,界限清楚。從表面上看,國外大城市的市民,天天駕車去市中心寫字樓集中的地區上班,再駕車回到市郊林蔭環抱的住宅區自己的小別墅享受天倫,過的是一種悠然的生活。其實,這種生活的基礎,是我們中國各個級別的城市都不具備的。文中總結了這種城市郊區化在我國推行的四個基礎缺陷。我認為說得很精到。不過,文中質疑的“多中心”模式也有可取之處。這種“多中心”,可以不是某一個城市內的許多個“中心”,而是某一個大都市的多個組成部分,即一個大都市的“衛星城市”。這個方式可算作“團狀”城市結構,在國外倒是很廣泛。比如美國密歇根州的汽車城底特律,其衛星城市就是鄰國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溫莎。兩者一為汽車研制,一為配件制造,相得益彰。兩地的居民也對應地選擇居住地和職業,形成了完美的“衛星”圍著“恒星”轉的城市結構。
美國底特律 李再慶
個人所得稅的主要目的應是調整貧富差距,但現實生活中讓人感到個稅并沒有用在那些最需要的人的身上,而是促使了富人更富。作為人民的公仆,公務員的工資將再次上調,而即使在像上海這樣的現代化國際都市里,都有一批由于各種社會歷史原因造成的已過花甲之年但無社會福利的人群。的確,我們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對于這批人群來說夠用嗎?同為中國公民,這些弱勢群體是不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共同發展著?和城市的平均消費水平有多大差距?這些人才是最需要從個稅中得到利益的。我認為不能將個人所得稅設計成只與高收入者有關的個人所得稅,而應與弱勢群體和老少邊貧人群的利益掛鉤。在具體的措施上,可采用以最低生活保障線的若干倍與最低工資標準的若干倍作為各地扣除系數,這樣既可確保東西部的地區性差異問題的橫向公平性,又可確保地區內的縱向公平。同時,對于調動地方政府改善弱勢群體的收入和就業都有好處。因為按照目前的預算體制,該稅種絕大部分屬地方政府的預算收入。只有弱勢群體的就業充分,收入水平提高,廣大的納稅人才能得到提高扣除額后的個人實惠,地方政府的官員們也才能得到絕大多數人擁護的政績。
南京 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