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企業)過分強調引進管理方法和技術,而忽略了引進先進制度等根本性的東西。”
——古井集團董事長王效金
支撐企業長期持續發展的動力是什么?怎樣才能走出企業輪回的怪圈和英雄主義的怪圈?古井集團近年來一直進行制度再造、企業再造、文化再造等大事,旨在給企業設計一套科學合理的利潤創造機制和分享機制,依靠團隊的力量,依靠制度的力量,形成一種系統的支撐力,走向企業新生。為此,《董事會》雜志與全國著名企業家、古井集團董事長王效金進行了互動對話。
汪洋大海沒有石頭可摸
《董事會》:什么是古井的“批判與再造”?為什么要組織開展古井“批判與再造”這場活動?
王效金:古井的“批判與再造”活動,緣于我2002年6月底在集團內刊《古井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在批判中求得新生》。在文章中我認為:古井現在的發展存在著諸多問題,既有體制、機制方面的束縛,也有高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影響,還有計劃經濟、傳統文化帶來的舊思想、老觀念。上述問題只會使古井喪失創新的渴望和競爭的欲望,只會使古井產生一大批思想落后、行動遲緩的員工與企業管理者:有的古井員工依然沉浸于昔日輝煌中不能自拔,有的則對古井的未來悲觀失望,等等。這一系列有悖于市場經濟的觀念和行為,成為古井集團想獲得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古井員工身上所存在的這些同市場經濟規律與企業發展現狀不相適應的舊思想、舊觀念、舊行為,假若不及時清障,毋論再創輝煌,古井的未來生存都會成為問題!
古井的“批判與再造”主要借用兩種方式來剔除企業員工身上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舊思想、舊觀念與舊行為習慣:
一、利用內因,借用“鐵篦梳理,自我批判”的方式,顧名思義即以“鐵篦”梳理頭部,刮掉頭腦中的浮塵與謬誤。每個古井員工特別是各級管理者,都要認真查找、梳理自身所存在的問題,自我梳理、自我批判,并形成書面材料,公開接受群眾的評議和監督;同時管理人員“級別”越高,梳理的要求就越嚴,我和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楊光遠同志也不例外。
二、利用外因,借用外力,通過群眾評議——批評與自我批評、教育與自我教育等方式來評定各人、各單位的梳理材料是否聯系實際,是否全面到位,是否深入本質。群眾不滿意的要推倒重來,重新進行批判梳理,以幫促大家進一步深入發現與查找自身的問題和不足,達到自我對照、普遍教育、改進工作、改造自我、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董事會》:可以看出,古井的這場活動有著嚴密的內在邏輯。那它有什么現成的經驗可以參照嗎?
王效金:古井乃至中國所有的企業要走向未來、走向現代化,批判與再造是一條必經之路,是一條直通路,最近的路!要實現再造,必須首先完成批判。我們只有用批判,才能清除那些舊思想、舊觀念、舊行為。因為現在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深入,原來我們摸著石頭過河的做法已經不適應當今形勢了!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已經不再是一汪淺水、一條小河了,我們面對的是汪洋大海,是巨大的深淵與溝壑!在這個汪洋大海、巨大的深淵與溝壑面前,能找著石頭去摸嗎?那種“摸著過”的傳統做法已經不適應當今企業了。
企業“接班人”
《董事會》:古井引進了職業經理人,在業界震動很大,后來在“回頭看”期間又提出了破除用人上的封閉、狹隘問題。關于用人,你是如何看待和理解的?
王效金:當一個企業原有員工的文化素質、知識結構以及市場競爭的意識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發展變化的時候,我們就要通過引進人才來激活這個群體。一個好的企業領導者的職責,不在于培養人才,而在于發現人才。一個人才的培養,其實往往也只是在其崗位上根據他的能力發展所做的“再培養”。好的人才,更多的時候本來就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選拔出來的!
《董事會》:誠如王總所說,這些年不少國有企業一直沿用“培養無產階級事業接班人”的方法在培養人。結果事與愿違,導致一些企業動蕩不安,也使一些企業走向衰敗、衰亡。
王效金:可以說,這種培養事業接班人的方法,實際上就是一種擴大的家族意識,是一種封建落后的觀念!從本質上來說,這些國有企業與某些家族式企業是一樣的,它只是放大的家族企業。它不僅是一個用人上的缺口,更是一個思想觀念的缺口,是傳統、封閉制度上的一個缺口!
告別虛幻,回歸本原
《董事會》:當前古井提出行為判定標準的問題,是以“合理利益”來衡量一切,來判定行為的是非、善惡。它承認了,人對于合理利益的追求是符合人性的,也是其生存的基本保障,鼓勵大家可以為了自己的合理利益而努力奮斗。
王效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為什么要工作呢?我認為最基本的有兩點:一是我們的“胃動力”。因為通過工作我們可以獲得報酬,可以生存下去,否則你就會餓死,生存不下去,所以在現實生活中,言不及利是虛偽的,也是不可能的;二是我們要為了快樂而工作。作為一個人不能只是飽食終日,還要有生活中的樂趣,要有價值的體現,那么你就應該為了快樂而工作,這也就是古井一再倡導的“簡單而快樂的工作”。
在戰爭年代,黃繼光堵槍眼,董存瑞手舉炸藥包炸碉堡,我們應該謳歌,應該贊美,應該對他們的英雄行為表示崇高的敬意!但是,我們也不必要求所有的戰士都這樣做,對沒有這樣做的戰士去拷打他們的靈魂。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對那些不計名利、不計報酬、敬業奉獻的模范人物也應該去謳歌、去贊美,保持對他們的崇高敬意,但是也不必對那些為自己的合理私利而工作、而勞動的人予以排斥。我們應該從制度上、從規則上來鼓勵大家都為自己的合理利益而努力工作、誠信勞動,都為自己的合理利益去行使監督權和約束權。
實施“憲政”
《董事會》:關于當今中國企業文化,有兩種現象:一是企業的理念很時髦、很先進,“在天上飄”,但員工的行為“在地上爬”,企業文化理念與行為嚴重背離,造成文化虛脫癥。二是員工“心理契約”的天然缺失,導致企業制度成本高、管控復雜而無效。其根源在于企業文化沒有落地,僅停留在時髦的口號與詞匯上,缺乏內在的推進機制與支持系統。你們是如何解決以上問題的?
王效金:老實說,中國企業文化與先進國家的企業文化相比,確實多數還停留在一些口號、理念上,沒有真正落實到行動中,而他們的企業文化已經固化到制度上、規則上了。
好的制度的作用是無窮的。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好的制度可以使壞人變成好人,而壞的制度卻能使好人變成壞人!制度的作用是帶有根本性的,制度的創新意義重大。無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還是一個企業,僅僅學習西方的先進方法和“船堅炮利”,是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的。因為這只解決了“表”,而沒有從“本”上進行徹底解決。這個“本”就是一切先進的制度和先進的理念!
因此,可以這么說,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我們必須承認一個現實,就是我們過分強調引進管理方法和技術,而忽略了引進先進制度等根本性的東西。
《董事會》:你的意思是說,以制度、規則的形式來體現古井的新理念,固化新型的企業文化,使原本在“天上飄”的東西“平穩落地”?
王效金:我想,只有制定出一部符合人性、滿足人的基本需求、體現經濟學原理的好制度,才是未來古井制勝的根本。當古井全部的制度、規則體系,已經把我們的理想、理念、人生追求等完整體現,并通過一段時間的強制性執行,日漸形成一種習慣力量之時,我們的市場化、民主化、法治化建設就日漸完善,企業的再造就基本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