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希望之誤,在于誤讀了相關多元化業務整合的三個層次,而非誤讀了快速消費工業在縱向上的關聯價值
在劉永好的規劃中,飼料、奶制品和零售賣場構成了一個快速消費工業鏈。如果能夠打通這個鏈條,則意味著至少獲得了一種地緣壟斷經濟利益:從飼料到奶源再到分配終端,都有我的隊伍,一個孤立的乳業外來戶怎么可能在我的地盤上站住腳?這是一個看似天衣無縫的計劃,這件燦爛的“天衣”的縫制過程卻是難于上青天。
其實,新希望的產業鏈整合思路從理論上看并沒有什么不合理之處,新希望之誤在于誤讀了相關多元化業務整合的三個層次。
業務整合的基本功是物理整合,基本公式是1+1=2。物理整合是業務上的合并同類項,資產加資產,負債加負債,權益加權益。好比是每個人扛50公斤,兩人合起來就可以抬100公斤。這種阿拉伯數字的物理疊加,是許多公司成為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之所以形成的簡單公開的秘密。然而,物理整合往往沒有太多協同價值可言,但卻是創造協同價值的物質基礎。試想,如果連業務上的同步走都無法實現,何來研發、采購以及分銷方面的成本節約和流程整合?
業務整合的深化是化學整合,基本公式是1+1>2。完成業務上的合并同類項后,下一步要從一個統一實體的角度,重新安排業務和組織流程,這是一個化學反應過程。就像石墨與金剛石的分子相同,但分子的排序方式一經改變,軟弱的石墨就變成了堅硬的金剛石。企業的化學整合要的就是這種效果,一條生產線在A企業原來的經營體系中可能一錢不值,但在A與B的聯合體中,可能就會爆發出令人驚異的生產力。
業務整合的最高境界是生物整合,創造新生命,基本公式是1+1≈∞。化學整合還是局限在一次并購行為中,生物整合則把某次化學整合的成功經驗,升華為企業的戰略:以并購為武器,大量復制化學整合的成功經驗,實現超常規發展。這方面的例子,內地有海爾,國外有思科,前者以“激活休克魚”理論聞名于世,后者則通過不斷收購新興的網絡技術公司,把整個硅谷都當成了自己的研發基地。
無論是進軍乳制品和零售終端,還是打造快速消費產業鏈,新希望都是在沒有完成物理整合的情況下,希求化學整合效應。新希望過于迷信自己在飼料行業上的成功經驗,認為乳業和零售業也可以照章辦理。但是,飼料行業大體是一個同質化市場,乳制品的專業細分程度要高得多,而零售業的地域區隔、業態差異則更為顯著。
從一開始就想用相同的經營手段,把三類不同的行業定義在一個業務鏈上,新希望犯了冒進的戰略錯誤。放下自己在飼料行業成功的包袱,踏踏實實做好新產業的物理整合,在此基礎上謀求化學整合的效果,也許是新希望此番多元化探索獲得的惟一精神財富。畢竟,這是一家朝氣蓬勃的企業,來日方長,愿新希望在新的相關多元化旅途中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