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經理人階層
職業經理人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在西方,隨著現代公司制度逐步成為企業制度的主流形式,職業經理人作為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主流群體已成為一個獨特的社會階層,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職業經理體制作為公司治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正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與此同時,蓬勃發展的民營企業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為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紛紛引入職業經理人,進行制度創新,逐步從家族型經營管理模式向社會化的現代企業制度轉變。2002年出版的由中國社科院編撰的《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首次把經理人階層同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和專業技術人員階層并列,作為整個社會階層結構中的主導階層,這意味著學術界對經理人社會地位的認可。2003年8月1日啟動的《國家職業經理人標準》及培訓、評價體系,標志著中國職業經理人時代的來臨。
整體素質偏低
社會學家把我國經理層的社會來源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來的國有和集體企業干部。這一部分人隨著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逐漸從行政干部系統中脫離出來。第二部分來自較大規模的民營企業,這些企業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出現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離的趨勢,一些企業主聘用職業經理人來為其經營管理企業,另一些企業主則通過企業股份化而使其從業主型的創業者轉變為職業經理人。第三部分是三資企業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這些職業經理人與過去政府任命的企業管理者相比,大多受過專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經歷過改革開放的洗禮,具有一定的管理經驗。
與發達國家的職業經理人相比,中國職業經理人的整體素質依然偏低。尤其是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和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國職業經理人將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一些企業高層管理者由于缺乏風險決策和企業戰略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將無法勝任在市場復雜多變的條件下發展企業的重任;一些企業的高級財務管理人員由于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老化,將無法在企業擴張和資金短缺的矛盾中合理控制風險,保持企業良好的發展勢頭。而更多的職業經理人則可能因為缺少國際化經營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將難以應對國際化的競爭和挑戰,面臨被淘汰的危險。
經理人市場尚未建立
職業經理人階層要健康成長,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要有足夠數量的職業經理人后備軍的存在。這就像勞動大軍的存在對于工人雇傭制度來說是第一個先決條件一樣。二是必須要有足夠發達的職業經理人市場的存在。目前,中國職業經理人體制發展的當務之急就是盡快建立一套職業經理人的市場化運作體系。
迄今為止,中國還沒有一個像樣的職業經理人要素市場,有針對性的市場化和社會化的職業經理人培訓、評價、推介體系尚未建立,各類經營管理人才市場供求渠道不暢,使得許多企業難以引進真正合適的職業經理人。
目前, 中國職業經理人主要靠獵頭公司來運作“換會”。前程無憂的“報紙+網絡+獵頭+軟件”的模式成為比較成功的模式之一。上海、北京等國內外獵頭公司也在近幾年來迅速崛起,但其半透明的運作模式似乎與真正的市場化有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