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們推出這個排行榜的時候,肯定會有人質疑,一些非常知名、業績也很好的公司為什么沒有進入十佳。在此,我們通過青島海爾的個案分析,來對這次董事會治理評價排行作個具體說明。
青島海爾(600690,SH)是國內最為知名的上市公司之一,公司業績也一直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當我們用董事會治理評價指標體系來評價青島海爾董事會治理水平時,在所有的19項指標中,有12項指標評審專家都給青島海爾打出較高的分數。但多數專家認為,青島海爾有2項指標存在較大問題,因此給出的評分較低。這2項指標分別是董事會誠信體系下的關聯交易和董事會責任體系下的戰略規劃。
首先,我們來看關聯交易的問題。有關青島海爾在關聯交易方面存在的嚴重問題,各財經類媒體上有過相當多的報道,海爾集團給出的反駁是:“因為出問題的公司有關聯交易,所以認為有關聯交易就一定有問題。這種質疑是‘簡單化’的,最后看的還是結果。”但是青島海爾在采購、銷售和募資收購方面,關聯交易的比率之高,在我國上市公司中是少見的。
這一點在其歷年來的年報突出地表現出來,至今未有改觀。比如,公司在2000年年報中披露,公司分別與海爾集團物流推進本部和商流推進本部簽訂了原材料、零部件采購結算合同和經銷合同,公司所有大宗物資、外購件、進口零部件和其他產品的采購,以及所有產品的銷售,均分別由上述兩個推進本部負責。同樣的,在2001年報中又公布:“公司的采購、配送與銷售主要通過海爾集團的青島海爾零部件采購有限公司、青島海爾物流儲運有限公司及青島海爾工貿有限公司等全國各地42家工貿公司進行。”青島海爾的購銷體系幾乎百分之百地依賴于其關聯方運行,具體數據見右表。
在收購業務方面的關聯交易中,青島海爾自1993年上市以來,已有5次融資,額度超過35億元,上述融資的主要用途是購買集團資產。在這樣高比率的關聯交易之下,我們完全有理由質疑青島海爾利潤的真實性以及其長期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營業收入增長率。
其次,海爾集團的多元化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產業涉及家電制造、工業制造、通信、軟件、電腦、金融、物流、服務業、生物工程、家居集成等等。海爾集團作為一個實業投資控股公司,要想統一管理或者控制這些分散的多元化產業,其成本相當高,風險也很大。作為海爾集團核心的青島海爾,既要把家電這一主業做好,還要配合和支持海爾集團的產業擴張計劃,因此就必須不斷進行融資為集團公司并購提供資金。同時,青島海爾還把電腦(包括筆記本電腦)、網絡攝像機以及不久將要推出的芯片納入自己的產品計劃,而這些產品的市場開拓并不成功。
海爾集團的多元化戰略影響和制約著青島海爾的戰略規劃,使得青島海爾的戰略規劃圍繞著集團的多元化戰略來制定,不能兼顧包括海爾集團在內的所有股東的長遠利益。我們認為青島海爾在戰略規劃上存在問題。
總之,我們一直提倡:公司董事會不僅要為全體股東創造價值,而且要高度關注相關者的利益以及整個社會的利益。青島海爾在這兩個方面存在問題,因此在2004年董事會價值排名榜中并沒有取得很高的名次。
項目\\年度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年上半年
向關聯方采購貨物的比例(%) 94.91 96.87 98.99 97.64 99.49
向關聯方銷售貨物的比例(%) 99.24 98.56 99.80 99.33 9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