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導股份(600130,SH)董事會,在正確的公司戰略決策下, 以業績證明自己也是“手機中的戰斗機”,因此進入《董事會》雜志最佳董事會排行榜。
在2004年前三季度里,波導手機銷售1000萬臺,以10%的市場份額超過所有其他國產手機品牌。截至2004年9月份,波導出口手機220萬臺,位列國產手機出口榜首。
波導股份能有數年輝煌,歸功于戰略上構建起合理的股權結構(眾所周知,股權結構決定董事會結構)。目前,波導股份有8名董事,分別由前四大股東各派出2名組成,而第一大股東與第二大股東持股相近,形成制衡之勢。
第一大股東寧波電子信息集團持有28.13%法人股,集團總經理李凌出任上市公司副董事長,副總經理陸軍出任董事。第二大股東波導科技集團持有27.5%法人股,波導科技董事長徐立華出任上市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隋波出任董事。
寧波電子隸屬于中國普天集團,而徐立華的波導科技是民營性質,波導股份是國有與民營的“混血兒”。徐立華2003年前僅為波導股份的總經理,余紅藝是董事長。余紅藝被選為寧波副市長后,董事長由徐立華來接任。徐立華不僅成了這架“戰斗機”的射手,還成了機長。民營資本所特有的兇猛,使波導股份保持了原有的戰斗力。
波導專注手機主業,以渠道和價格優勢連續五年保持國產品牌手機銷量第一,連續四年實現分紅。波導的對外擴張,也反映出其董事會的戰略眼光。
在渠道戰略上,波導不遺余力地在全國發展了30 000家零售店,使諾基亞、摩托羅拉等洋手機陷于汪洋之中,從而贏得本土決戰的勝利。也正是渠道的優勢,波導于2004年7月實現了與德國西門子的合作:西門子將利用波導渠道銷售手機,波導則利用西門子的開發平臺開發具有自主外型設計、軟件和用戶界面的波導手機。
2002年波導與法國薩基姆正式合資,切入汽車電子。這是除了發動機之外最具“含金量”的汽車制造領域。
在3G前夜,波導也投入極大的研發力量,并極力支持大唐的TD-SCDMA標準。2004年8月,波導與中國移動、神州數碼等合資成立中移鼎訊公司,以期通過手機商與運營商的利益同盟,為未來卡位。
誰也不能小覷波導董事會在手機上的成功戰略決策,但這并不能消除人們對波導的質疑和擔憂。
作為民營企業家,波導科技的當家人徐立華顯然“生于憂患”,他并沒有迷醉于手機業的成功。2004年,“波導造車”、“波導造電視機”的消息風傳。
傳聞并非空穴來風,只不過操作主體不是波導股份,而是二股東波導科技。此波導非彼波導。
徐立華想在波導股份之外,為波導科技尋找非手機的新增長點。徐立華對造車、造電視機的刻意低調,以及2004年6月將“波導”商標使用權以1.5億元的價格賣給波導股份的“抽血”之舉,都顯示了民營資本的私心。
好在波導股份前兩大股東在戰略方向上是一致的,所以現在提波導“盛世危情”,似乎有點聳人聽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