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布什連任對中國企業的影響
文/ 徐超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有線電視頻道采訪時說,目前美國與中國的關系良好,是兩國30多年來“最好的關系”。然而,中國的商人可能要警惕布什連任后的貿易保護主義。
25年前中美建交時,兩國的貿易額不到10億美元,而2003年達到1263.3億美元,增長100多倍,2004年頭9個月貿易總額達到1222.3億美元,又比2003年同期增長34.4%。美國現在是僅次于歐盟的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和最大的在華投資國(在外資中僅次于香港和臺灣),中國則在美國的貿易伙伴中居第4位,僅次于加拿大、墨西哥和日本,而1980年時僅為第24位,1992年為第6位。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美經濟摩擦也日益增多。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師史蒂芬·羅奇指出,布什連任美國總統后貿易保護主義會抬頭。
羅奇說:“關鍵是美國應該認識到它在消除、減少貿易摩擦方面應該起到自己的作用。我認為貿易保護主義會抬頭,而且這個風險肯定是比較大的,因為布什政府沒有承擔起他們在這里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他們采取的財政政策是不太得當的,因此這對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是一個跡象,會造成貿易摩擦的加劇?!?/p>
另據美國媒體分析,貿易摩擦主要是由于美國華盛頓單方面采取的措施造成的。當然這不是由于布什政府一路發起的貿易保護行為,一開始或許是來自于美國國會的壓力。對于華盛頓當局和政客來講有一般的規律:一旦國內經濟出了問題,他們就會尋求一個替罪羊,把這些歸罪于替罪羊。目前,美國制造業盛行一種觀點:“中國威脅論”。也就是說,“中國的經濟奇跡”使許多美國制造企業破產,工人失業。
一般而言,除了出口敏感性先進技術外,美國可能會在服裝、紡織等方面的進口提出對中國的限制。他們或許會用反傾銷等手法,來避免中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對于共和黨來說,布什的最后一個任期,可能意味著一個保守主義新時代的開始。
大 事
國際
11月26日,世貿組織正式授權歐盟及其他六國對美國實施貿易制裁,以報復美國違反國際貿易規則。
11月27日,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董事局主席拉哈宣稱,準備收購俄羅斯尤甘斯克油氣公司。
11月28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表示,日本準備在不久的將來徹底停止對中國的經濟援助。
12月3日,烏克蘭最高法院就反對派總統候選人尤先科提出的上訴作出裁決,宣布此前大選的結果無效,并決定將于12月26日進行重新投票。
12月6日,歐元區12國財政部長發表聲明,對歐元目前的升值勢頭表示擔憂,并呼吁主要國家采取措施,制止外匯市場的過分動蕩。
國內
11月18日,中國證監會發行監管部發審委工作處副處長王小石,被西城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受賄罪批準逮捕。
11月29日,中國與東盟簽署《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旨在為2010年前建立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鋪平道路。
11月29日,深圳和上海交易所發布新的《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04年修訂)》,該規則將于12月10日起正式施行。
11月29日,在第八次東盟與中國領導人會議上,東盟十個成員國正式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國家地位。
12月1日,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作為當前證券市場保護流通股股東權益的必要措施,上市公司分類表決制度即將實施。
12月5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閉幕,會議明確了2005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和具體部署,穩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將主導政策走向。
12月1日,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國航油股份有限公司因投機石油衍生品交易虧損5.5億美元,向當地法院尋求破產保護。
12月1日,中國商務部決定從即日起對原產于日本、美國、歐盟的進口氯丁橡膠采取臨時反傾銷措施。
12月1日,《個人財產對外轉移售付匯管理暫行辦法》開始實施,移民財產和繼承財產的購匯對外轉移有所放寬。
12月2日,央行公告,自2005年1月1日起,中國公民出入境、外國人入出境每人每次攜帶的人民幣限額由原來的6000元調整為20 000元。
12月7日,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布《關于加強社會公眾股股東權益保護的若干規定》。
高層聲音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1月28日在出席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期間重申,中國不會迫于外界壓力對人民幣重新估值。溫家寶明確表示,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中,中國保證人民幣匯率穩定,為化解危機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人民幣匯率升值與否,是重大的經濟政策, 中國會在時間恰當的時候考慮對人民幣重新估值,但不會迫于外界壓力而令人民幣升值。如果國際社會繼續對人民幣進行熱炒,這項措施就不可能出臺。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12月1日在“資本市場與公司治理”論壇上表示,公司治理在中國出現的一個重大進步,就是它不僅是國有企業改造的課題,同時也是各類非公有制企業改革中強調的同樣重要的課題。周小川強調說,公司治理在中國是一個令人激動的題目。我國從開始試圖引進公司治理的概念,到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國在公司治理方面進步很快,非常令人激動。但到目前為止,關于公司治理我們還有許多剩余的問題尚未解決,需要進行深刻的研究。
中國國資委主任李榮融,11月30日在國務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公開闡述了他對“郎顧之爭”引發的國有資產流失大討論的關注,并評價這場討論總體上是積極的。他同時指出,國資流失比較集中的體現就是管理層收購。管理層收購中的主要問題就是自賣自買,由于他們自己要買,所以千方百計就要把這個價格壓低。這是李榮融首度開口評價“郎顧之爭”,他也是迄今為止站出來公開就此表態的最高級別的政府官員。
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12月1日在“資本市場與公司治理”論壇上表示:即將實施的上市公司分類表決制度,是在我國證券市場股權分置問題妥善解決前,保護社會公眾股股東權益的一項必要措施,此舉也有利于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尚福林認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規范上市公司運作,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能夠保護股東和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同時能夠提高公司競爭力,培育市場信心,吸引投資者。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定富,11月24日表示,當前我國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全社會保險意識逐步增強,保險業發展形勢很好,但要注意克服“做大就是要規模、做強就是搶地盤”的片面認識。吳定富強調,今后一段時期要從完善公司股權配置和法人治理結構、提高經營管理隊伍素質、立足國情實際調整產品結構、加強風險管控能力、積極開拓專業領域的保險市場等五個方面做大做強保險業。
高層變動
任 命
11月5日,國務院任命王力為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
11月19日,國務院任命原陜西省省長賈治邦為國家民政部副部長。
11月19日,國務院任命原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冷溶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11月19日,國務院任命原中宣部副秘書長鄔書林為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
11月19日,國務院任命原中國科協副主席張玉臺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11月19日,國務院任命原廣東核電集團董事長王禹民為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副主席。
11月19日,國務院任命解學智、王忠民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
11月19日,國務院任命季曉南、李盛林為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
11月30日,甘肅省委任命陳寶生任中共蘭州市委常委、書記。
11月22日,江蘇省蘇州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上,閻立當選為蘇州市代市長。
11月26日,海南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決定,任命原??谑惺虚L陳成為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11月11日,中共江蘇省委十屆第八次全會上,首次通過全委會票決方式,任命原蘇州市市長楊衛澤為無錫市市委書記。
免 職
11月19日,國務院免去鄧楠的科學技術部副部長職務。
11月19日,國務院免去楊衍銀的民政部副部長職務。
11月19日,國務院免去桂曉風的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職務。
11月19日,國務院免去王洛林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職務。
11月19日,國務院免去陳清泰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職務。
11月19日,國務院免去劉雅芝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職務。
11月19日,國務院免去劉長琨的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職務。
11月19日,國務院免去胡楚壽的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職務。
11月28日,湖南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罷免吳振漢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