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海歸”、香港人、臺灣人還是外國人,時間一長就會“大陸化”??鐕镜摹氨就粱保兂闪恕巴骱衔邸薄?/p>
我是上海人,畢業于麻省理工。由于工作關系,我經常去香港、新加坡以及大陸地區的上海、北京和深圳,發現故地上海正在“墮落”。
第一次去上海的時候,我想任何海外游子都會被那種變化所震撼,即使用天翻地覆形容也不過分。我出差去過很多國家,對各地酒店非常熟悉。但我對上海的GRAND HYATT(浦東君悅)的豪華設施表示驚嘆。平心而論,北美的很多五星酒店落后于它,即使香港也只有中環的幾家可以同日而語。
以城市而言,我最喜歡上海,最討厭深圳。其實絕大部分“海歸”,至少我認識的,無論是否從上海出來,都會選擇上海定居。道理很簡單,上海的吃、住、行等綜合指數是中國最好的,更關鍵的是上海文化比較西洋化,有讓“海歸”感到親切的一種文化氛圍。上海百姓喜歡“海歸”。因此, 上海成為“海歸”首選不足為奇。北京的政治氣氛過濃,水土太差,氣候糟糕。不過,在一個講政治的國家里,大單子都在那里,而且北京的文化很有特色。因此,也吸引很多人。深圳嘛,雖然現在很多人替它說好話,我只能抱歉地說,那是一個非常不適合人居住的地方。
現在很多人回國只有三條路,或者自己創業,或者替國內企業打工,或者外派。其實外派最爽、最安全,但現在已經晚了一點。那些GM的外派華人經理都是1997年前就扎根了。他們住在虹橋開發區最昂貴的花園洋房,是一萬美金一個月的房租,小孩上的是美國學校,三萬美金一年的學費,還有免費的司機和汽車。
這些人應該都是有能力、有學歷的華人。但到了中國之后,他們的態度和修養讓我無法認同。那些GM的經理喜歡炫耀他們在上海的奢華生活,及作為上等人和普通上海人的不同,和普通員工的不同。我和僅次于CTO的第二號人物從北美前往上海分部推廣北美經驗,因此他們對我們畢恭畢敬。那位GM的美國老板非常NICE (好),和我這么不大起眼的小人物一起很平等。在上海,有一位很老實的上海司機奉命作陪。他告訴我那些華人老板平時根本不把他當人看待,開車需要隨叫隨到,動不動就罵人,倒是美國來的老板都是彬彬有禮。
無論是“海歸”,還是香港人,臺灣人, 歐美人士,去中國大陸時間長了就會“大陸化”??鐕疽就粱?上П就粱兂闪恕巴骱衔邸?,變成了你要做好人,就是不識時務;你要實現先進的理念,就是分不清國內形勢;你要說美國好,就是崇洋媚外。藏污納垢的KTV也成了他們基本的社交場所與娛樂生活之一。
剛回上海時,確實為其震撼:到處高樓,到處美景,到處五星酒店,到處時髦美女。時間長一些,就發現問題越來越多。
上海的餐館都布置得富麗堂皇,但服務員普遍不會工作。我吃飯的時候,茶喝完了,每次都要我自己招呼,盡管站在我身后的服務員就有好幾個。
上海的酒吧很出名,但很少有品位和檔次。上海的酒吧裝潢很好,但是沒有任何特色和藝術品質,往往抄襲港臺歐美設計,搞得不倫不類。
上海似乎為展示中國而存在。但是其中有多少是為普通老百姓服務的?有多少房地產商在考慮普通人?有多少酒店在考慮普通人?有多少SHOPPING MALL在考慮普通人?
現在最流行的觀點是香港遲早要被上海取代。上海有潛力超過香港,但潛力并不意味一定。衡量上海、臺北和香港最好的辦法不是去比誰的高樓多而高,誰的夜景更美麗,而是比誰的老百姓更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