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的董事會團隊并不會自然而然形成,而要依照事先精確構思的藍圖來建構。
每當新的公司治理規定出臺,很多董事會就開始手忙腳亂地拼湊財務報表、變更董事會結構——只要能符合新的規定,它們什么都肯做。然而,僅僅做到遵紀守法,就能確保董事會的高績效嗎?事實上,有效公司治理的關鍵在于董事會要成為一個緊密協作的團隊。
一個成功而成熟的董事會也仰仗其成員的個人能力。董事會成員之間能夠協調配合、均衡權力,并且將精力集中于一個明確的目標,是確保董事會高效運作的基礎。這樣的組織并不會自然而然地形成,而要依照事先精確構思的藍圖來建構,也就是本文將要談到的“董事會建設”。董事會可以借助這樣一組行動方案來實現預定的目標。
理性的態度——董事會自我評估不是“走過場”的做秀,而是一次變革的過程,使嚴格的自省成為習慣;通過調查、私下訪談和簡便易行的小組討論,對定性和定量數據進行詳盡的篩選而得到的。
合適的角色——任何董事會在建設的初始階段,都必須從總體上決定董事會自身對公司事務的參與度,也就是對管理層決策和公司發展方向施加多大的影響。董事和CEO應該就最適合本公司發展的董事會模式達成共識,比如,是選擇被動型、保證型、參與型、干預型的,還是選擇操作型的。
明確的工作——董事會必須把自己的工作進行分門別類的劃分,董事們以表格的形式,對每種活動的當前參與度和理想參與度進行評分。通過比較二者的差異,董事會就能明確地知道應在何處有所為,在何處有所不為。
恰當的人選——董事會應該依據個人的專業經驗和技術知識,對每位董事的能力進行評估,以確保董事會作為一個整體開展工作。評估董事的個人績效必須做到精確和細致。
合理的議程——會議的議程管理也非常重要。議程決定了董事會討論的主題以及各主題所占用的時間,控制議程也就是控制董事會的工作。然而長期以來, 議程的控制權一直被公司的管理層所掌握。這種狀況必須改變。
準確的信息——董事們或者被過量的數據折騰得焦頭爛額,或者得不到充足的信息。管理層的職責是確保董事們在適當的時間、以恰當的形式獲取準確的信息,以便董事們作出正確的判斷。
健康的文化——最后,董事會還需要培養一種以坦誠相待和樂于接受挑戰為主要特征的參與型文化。董事們離參與型文化越近,成為高績效董事會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徹底清掃房間遠比只是簡單地整理一下要困難得多。從嚴格意義上說,變革公司治理是一項沉重的負擔。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通過董事會建設,原本只是“合格”的董事會將一躍而成為“高績效”的董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