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的生命線,是企業運行和發展的動力源。
目前,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仍處在比較落后的水平上。據有關調查評價資料顯示:中國較大型工業企業的管理競爭力、生產率競爭力以及環境競爭力均排在國際第40位,能力競爭力排在第31位,資源競爭力排在第39位,企業文化競爭力居于一般水平,而在政府影響因素上的競爭力則處于第42位。可以看出,中國工業企業國際競爭力仍處于較低水平。
眾所周知,企業的競爭力優勢最終要表現在成本優勢、產品優勢和品牌優勢上。但從我國民營企業現狀來看,規模小、技術低、管理差等固有的劣勢,正成為新形勢下參與國際間競爭的一個致命軟肋。他們在面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時,核心競爭力缺乏的弊端日益突出。因此,如何提高我國民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形成能夠與跨國公司抗衡的核心競爭力,并更好地保持民營企業競爭力的持久性,是擺在民營企業面前的一個十分緊迫的任務。
據有關專家人士分析,能夠在嚴酷的競爭環境中立于不倒之地的中小企業有三種類型:一是產品占有率名列前茅,具有“第一性”;二是產品獨一無二,具有“惟一性”;三是屬于新崛起的行業,具有“超前性”。另外,我們看到,中國一些民營企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比如抓住了商機、開發了一個好產品,或瞅準市場空當等等。當他們成功后,卻沒有繼續做前瞻性的思考和系統性的規劃,沒有戰略,導致企業可持續性發展能力很弱。其實,中國的民營企業做好發展戰略規劃,對于明確企業產品及服務定位,優化內部資源配置,實現企業快速、健康、持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國外的一些大公司,如美國波士頓顧問集團、通用電器(GE)等等,他們都有系統性的戰略規劃。基于以上因素考慮,我認為,中國的民營企業要提高核心競爭力,必須從“戰略規劃”、“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等方面入手。
一、注重經營規劃,以策略制勝
1.“專注式”策略。企業與人一樣,不可能什么都擅長,不可能十全十美,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特點,把自身有限的資源優化組合,專門從事某一領域、某一方面的專門業務,專注于最擅長的領域,力爭把握該領域的最新動向和潮流趨勢,并在這個領域做大做強。
2.“差異式”策略。在集中資源進行專業化經營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經營管理、技術、產品、銷售、服務等諸多方面與同行的差異,對消費者形成獨特的吸引力。“獨一無二”的產品是一種差異,獨到的營銷是一種差異,獨特的管理是一種差異,獨有的服務也是一種差異,有了差異就有了強有力的競爭力。
3.“超前式”策略。超前式需要引領潮流,它的含義包括:一是指行業本身超前,屬于新興的朝陽產業。一個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如果沉迷于一個已有過度競爭或前途暗淡的行業,即使內部進行多種多樣的改善,也仍然無濟于事;二是指企業在行業競爭中所處的地位。企業要充分培養對新事物的敏銳性,要想方設法成為率先進入先進行業的企業,或者,成為處于行業競爭領先地位再大獲其利。
二、注重自主創新,以能力制勝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中心環節。胡錦濤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會上和考察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時指出,要堅持把推動科技自主創新擺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堅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推進結構調整和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中心環節,加快建設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這表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正在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增強國家競爭力的重大課題。
由于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我國的企業和產業正面臨新技術和知識產權的嚴峻挑戰。如:在通訊、半導體、生物、醫藥和計算機行業等高新技術產業,外國公司擁有的知識產權占絕對優勢,占60%~90%以上;一些加工制造能力較大的行業,如DVD,生產能力世界第一,卻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出口受到外國企業知識產權的制約,被征收較高專利費,廉價勞動力優勢被削弱。因缺乏自主知識產權而導致缺乏競爭力的現象隨處可見。因此,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進一步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前提。創新是維持企業在同行業領先地位的關鍵。企業只有注重創新,才能適應新的形勢需要。
1.利用知識產權制度保障促進自主創新。知識產權制度不僅僅是保護知識產權,其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創新。知識產權保護滲透在創造、保護、利用和擴散的全過程,知識產權制度不能獨立地發揮作用,應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體系和市場環境,把知識產權管理落實到技術、經濟、貿易管理等各有關部門的工作中,培養全民的知識產權意識,引導企業提高運用、管理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能力,建立專業人員可以自由發揮所長的激勵機制。只有把自主創新成果的產業化與建立產品和企業的品牌結合起來,才能最終形成長期競爭力。
2.中外結合的創新方式。自主創新并不排斥國外技術,應在充分利用全球技術資源的基礎上,采取多種方式實現自主技術創新。自主創新不一定是自己去研究開發每一個單項技術,可以通過成熟技術的自主集成,獲得集成技術的創新;不一定從頭做起,可以在已有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創新,包括有效利用國際技術資源,包括吸引人才、技術和管理經驗等,廣泛開展國際合作。
三、注重延伸效應,以品牌制勝
核心競爭力很大程度上來自于無形資產。品牌就是最大的無形資產,并且品牌比某個產品或企業的壽命更長,更具有持久性,可以說,品牌的形成過程孕育著企業核心競爭力生長的過程。企業發展系列化產品,就是充分利用品牌的延伸性,以核心競爭力為平臺。企業進行同心多元化或復合多元化的過程也是品牌延伸擴散的過程。企業系列化、產品多樣化發展的過程,同時又是發展核心競爭力,不斷創新、升級核心競爭力的過程。所以,企業要利用品牌的延伸性來不斷地積蓄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
另外,企業在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過程中,要有動態意識。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核心競爭力有可能因疏忽而貶值,導致競爭力下降乃至消失。因此,對于企業來講,既要重視做好上述的幾項工作,還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具體來講,一是要分析企業在各產業中的競爭優勢,明確企業的競爭優勢、競爭戰略和手段;二是要明確集團中各個企業之間的分工及戰略協作關系,提高企業集團的協調力和資源整合力;三是要加強企業競爭力的開發和運用,提高戰略管理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