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說天下形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對于商場也是一樣。秦朝跨國公司經營不善,又在公司傳承問題上犯了大錯,最終把市場壟斷的大好局面毀于一旦,董事長胡亥服毒自殺。在短短幾年內,“西楚霸王”憑項羽個人的市場爭奪力幾乎統治了全中國市場,把很多小型當地品牌壓得喘不過氣了來,成了新興行業霸主。
“西楚霸王”的拆分
“西楚霸王”品牌,由于《霸王別姬》段子在戲院里常演不衰,又被某陳姓導演搬上大銀幕,所以在全國都享有極大的聲譽,使得這個牌子在短短幾年內強占了全國市場的很大份額,把原先各地剛剛趁秦朝危亡建立起來的各個當地品牌的市場占去大半,長江以南幾乎全是“西楚霸王”的天下。
取得市場壟斷的“西楚霸王”公司的董事長項羽同志開始總結秦朝滅亡的原因:由于秦朝實行了高度集權的統治,沒有按照“先秦”公司的運作模式把權力下放到各國分公司,所以釀成了失敗。項羽得出這樣一個非粗人不能得出的結論——只有拆分公司,才能穩定天下!這是很有現代性意味的結論,和現在的反壟斷法案異曲同工。只不過美國人要拆分微軟,微軟堅決反抗,不像項羽具有那么超前的思維——自己主動拆分!
項羽選定長江三角洲的發達地區做自己的領地,項羽說了:“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于是就把公司總部設在自己的故鄉彭城。把中國其他各個地區分別分給了自己的得力干將和支持他反抗秦朝的六國后裔們。
項羽分封天下,實際上否認了自己對于各個邦國的統治權,把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分拆。其決策人還得三思:決策者是否具有過分的權威;如何避免讓外行人指導公司行為;是否建立了正確的戰略中心地區,而不以領導個人因素為轉移。
于是大家紛紛想辦法怎么對付項羽。最先表示不滿的是“齊國”的董事長田榮。在對抗秦朝壟斷的戰斗中,他曾經派出他的得力干將田市,盡全力幫助項羽取得了“巨鹿”反傾銷戰役的勝利。但是對人事工作毫無見解的項羽在取得勝利后,讓田市做了齊國地區的地區代表,而把田榮分到邊遠的郊縣。自己曾經盡力扶持的人,竟然讓自己的下屬成為了自己的上司。這種氣生再大也能讓人理解,而且公司的各方后裔都受到同樣的委屈。在本地區,他們管理的時間比他們的下屬長,威信也更高,但是卻屈居人下,實在讓他們感到自己受到了極大的羞辱。
人事處理,不能越俎代庖,要按照人力資源部門的專業原則執行,千萬不能以管理者自己的喜好決定人事的任用。這不是在發現人才,相反它會損害員工的積極性和忠誠度,連帶破壞公司的制度。
蕭何追韓信
分封之后,劉邦在漢中的公私兩用辦公室里給孩子喂奶、換尿布,想著把娃弄睡著了,自己就能上聯眾打打牌聊聊天。這年頭沒有大事,落得清閑。劉邦以為一輩子也就這樣了,平靜的心不會再有浪潮。他周圍的人也是這么想的,所以看劉邦這個倒霉樣,就紛紛離開劉邦,都去項羽那里打工了,連奶媽也去找虞姬攀親戚了。
正悠閑著,樊噲急急忙忙來找劉邦,劉邦一看很高興,“來的正好,我不上聯眾了,咱倆下下象棋,楚河漢界!”
“主公啊,告訴你個超級無敵驚天大消息!”樊噲上氣不接下氣地說。
“項羽死啦?”劉邦突然很激動。
“沒有啊,蕭何跑啦!”
“啊?”劉邦頓時感到萬分沮喪,“我就無能到這種地步,怎么連蕭何也走了,蕭何他可是跟我出生入死幾十年的兄弟啊。樊噲,你知不知道他怨我什么了他要走啊?”
“這個我倒不知道,我只知道蕭何不喜歡吃辣的,所以大概住不慣這里吧。”樊噲喃喃自語,因為他自己也不相信這個理由。
“什么時候走的,還能追回來嗎?”
“都兩天了,確定了才敢告訴你呀。”
劉邦看著樊噲的傻樣真想把他打一頓,都兩天了才來說,把我當假的!于是他說:“好兄弟,真多虧了你來告訴我,就你對我頂忠心,我一定不會忘記你的好的。”
樊噲看自己得了夸獎,樂呵呵地走了。
劉邦開始生悶氣了,哇哇亂叫虞姬,把孩子往她懷里一扔,做了件男人做的事情——泡吧喝悶酒去了。
誰知剛下樓居然和蕭何撞個滿懷。劉邦又喜又氣,說:“你走了還回來干嗎?”
蕭何說:“我給你去追了個巴菲特回來。”然后就和劉邦細說這個追來的韓信是個像巴菲特一樣戰無不勝的牛人。如果說劉邦僅僅想做漢中小地主自然用不到這個韓信,但是要是想擊敗項羽占領全國市場就一定要用韓信。
劉邦說:“這么拽啊,好,明天我就拜他做CEO,反正現在就算我出錢也沒人肯做我的CEO,明天召開公司大會,我當眾‘拜將’,告訴全公司他的才能,哎,對了蕭何,他有什么才能啊?”
對于如何挽住人才而言,最簡單的方法是把自己做強,但是假如小公司無法達到的話就必須為挽留人才做出別具一格的、和大公司有所不同的努力。
楚漢相爭
第二天,韓CEO帶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田榮反了。田榮另立旗號,以他在齊國地區的號召力很快搶回了田市的市場份額重新成為齊國地區最大的銷售企業,而且大有全面打垮田市公司的勢頭。所以,新官上任的韓信說:“現在到了我們反擊的時候了!”
于是一個成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就這么誕生了。劉邦趁項羽無暇東顧,迅速搞掂設在彭城的“西楚霸王”總部。項羽一看老巢被占,馬上又趕了回來,項羽一到,在項羽龐大的攻勢體系面前,羽翼未豐的劉邦馬上就招架不住退出彭城。
好在彭城經濟落后,人民購買力不強,所以劉邦并沒有受到實質威脅,可是項羽就不同了,老巢都給人搗過了,研發技術設備、流動資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失。就在這個時候劉邦的大智囊,劉邦花重金從“韓國”企業挖來的首席高參張良給劉邦出了一個主意。
張良說,現在天下局面又回到幾近分裂的情況,項羽的公司雖然強大,但是他的分公司都已經不在聽他的,各自為政了,所以我們要想辦法聯合各地的小企業一起對抗項羽的大公司。
劉邦一聽真激動啊!于是馬上派遣張良去各國游說,對各個小企業主夸劉邦有多好,又許以很多厚利。結果任何人都猜不到——從出道就跟隨項羽,和項羽情同兄弟的彭越和英布兩位項羽的左膀右臂居然都積極投到劉邦帳下。
英布高高興興地去見劉邦,劉邦一邊洗腳一邊接見他。英布一看火就上來了,心想我堂堂侯門將相,你居然這樣看不起我,當時就后悔明珠暗投。但是當他回到自己的將軍府,發現自己的待遇和劉邦完全一樣,又喜上心來,心理平衡了。
從此以后,楚河漢界的爭斗就發生了形勢上的變化。本來是一個業界大公司對一個地方小公司,但是現在是三個連成規模的公司包圍項羽一個,還有一個韓信,在拼命做收購其他地區企業的工作。這些公司原本都是項羽分封的企業。他們獨立之后又不聽項羽的調配自己在當地稱王稱霸,然而規模小了,抗風險能力就差,最后都被韓信吞并。所以算來,并不是垓下戰役項羽四面楚歌,而是在整個局面上項羽都四面楚歌。
張良還不罷手,又叫人離間項羽和亞父范增的感情。依筆者看,離間計是最毒的計謀,只要差錯不大,斷沒有失敗的道理,任何決策者對于手下越是倚重就越容易產生對部下忠誠度的憂慮,最后逼得亞父只好離開項羽了。
可憐的楚霸王項羽,開拓市場能力非凡的人物,最后就毀在唐太宗的一句話上:“創業難,守成更難”。形勢已經很明了,垓下之戰的滅亡已經不能避免。一次決策失誤對一個大公司而言不會有太致命的問題,但是決策失誤而不能自知,自身的缺陷不能改進,這就是決策者不能犯的錯誤。項羽烏江自刎的時候,說:“天亡我,非戰之罪。”連三歲毛娃都知道確實非戰之罪,因為項羽說自己不會打仗還真是沒人能信,只是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他一點領導才能,這就實在不可能讓他成為成功的舵手了。
最后,劉邦大賞天下(全國性促銷行為)。年終企業聯歡晚會的時候就有人問劉邦你為什么成功?劉邦說:“因為我有蕭何、張良、韓信,我會用人,項羽只有一個范增還用不了,所以我能贏。”
咦,英布呢,彭越呢,他們功勞也很大啊?他倆在“漢朝”奪得天下之后又造反了,他們想跳槽,可是已經沒槽好跳了,最后兩人都被“漢朝”吞并,自己也死了。
楚漢相爭歷來是商戰體裁的絕好歷史演義,因為任何一個小公司都希望像劉邦扳倒項羽一樣扳倒壓在自己頭上的壟斷企業,雖然這看起來更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大企業也很討厭出現像劉邦這樣居漢中而不安分的公司。其實力量的強弱對比不是最重要的東西,最重要的是,企業決策層是不是能夠保證自己的企業內部無懈可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