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不但人定了型,就連愛好也都固定了。從前喜愛的,只要還喜歡,就像一件家具擺在了屋子里,成為家的一部分。而不喜愛的,也再無心思去慢慢培養了。有時想起來,人和人、人和物,不過都是圍著一個“緣”字在捫轉,轉來轉去,分分合合,或聚,或散,都有冥冥中天機成全的宿命。
譬如我和小提琴,便是被成全了的緣。只要聽到琴聲,抑或看到別人拉琴,再或者是看到路人拎著提琴盒,無論何時、無論我在做什么,我都會慢下來,或者聆聽一會兒,或者目送那人遠去。我無法解釋我心里到底想到了什么,但是一種親切感卻白心中蠶一樣拱動而出。
我喜歡拉琴,也喜歡收藏小提琴。從第一把“東方紅”琴到現在,我已經有十把提琴了,然而這些琴并非名貴的占琴,大都是國產琴,有蘇州的“天使”牌,南京的“海鷗”牌,也有北京的“星梅”牌,有的因為年代久遠,廠家已不生產了。在這些琴里,我最喜歡那把“海鷗”牌小提琴,它無論是音色還是音質都乏善可陳,可能是我經常拉它,與它有了感情,所以我覺得它較之于四五千元的琴毫不遜色。我曾到琴行試拉過昂貴的琴,但總覺得音色敵不過我的這把“海鷗”。
凡事皆有起因。我與小提琴的緣分結在小學。那時候,小提琴還很稀罕,會拉的人就更少。要聽琴,必是在各類文藝演出會上。我最初于小提琴的印象,便是觀看文藝演出得來的。當時覺得這琴很怪,琴體擱在肩上,而偏偏要用下巴夾住,一把弓配合指法再來回拉扯,美妙的琴音就迤邐而出了。上中學后,學校附近有個樂隊經常排戲,在諸如《白毛女》、《紅色娘子軍》、《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這些風靡一時的樣板戲的伴奏里,都有小提琴的影子。在眾多弦樂樂器當中,小提琴更能抓住人、打動人,也特別能體現那種哀婉纏綿的音樂,它的美妙樂音屢屢撞擊著我幼小的心靈。
真正使我萌發要學小提琴的念頭是我參加學校的文藝宣傳隊之后,學校老師看中了我,讓我學跳舞,跳《大刀進行曲》、《畢業歌》和《新女性》。演出空隙,我常與樂隊的人在一起。聽他們拉琴,或二胡,或小提琴。樂隊音樂老師姓梅,梅老師是專家,無論組織演出還是表演均很出色。我耳濡目染,加之原本對舞蹈就無興趣,慢慢地就開始擺弄起二胡來。當時文藝隊除了梅老師,還有克林、克亞兩兄弟。兄弟倆音樂天賦都很強,克林二胡拉得好,而克亞長于小提琴。他們兄弟倆常在演出間隙拉一些曲子給我們聽,一來二去,我們便熟了。因為克林克亞,我離音樂近了。有一天,我實在受不了誘惑便鼓足勇氣對梅老師說要加入樂隊學拉小提琴。梅老師說小提琴很難拉,習琴者不但要有學的興趣,而月-還要有恒心和毅力才行。我說這些都能堅持之后,梅老師才為我在解放路百貨商店買了把上海產的“百靈”牌小提琴。這是我的第一把新琴,琴音亮而純,我高興得好幾天都睡不著覺。在這之前,我曾有過一把舊小提琴,是克林送我的,是東北營口生產的“東方紅”牌,克林說這琴音色好,但琴弓卻只有一個空竿。弓毛是我后來到南京配的。在南京老新百著名的樂器店里,樂器師傅看我沒有錢,將一把二胡弓的弓毛拆下來,裝到我的空弓上,我這才有了一把土洋結合的小提琴弓。這把琴和琴弓,我一直珍藏著。每當看到它們,往昔的歲月便重又浮現在腦際,而這些,是我無比溫暖的記憶。
有了琴,便要練琴了。練琴很辛苦,要背譜,要練指法,所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需天天研習才會不斷進步。為了拉好琴,我白天很早就起來拉,晚上臨睡覺前也練一會兒。就這樣,我的琴吱吱呀呀、磕磕碰碰了許久才順暢起來。鄰居們也習慣了我的琴聲,從沒有人向我提出抗議。多年后我在街上碰到從前的老鄰居,說起舊事,也順便說到了當年的琴聲,當得知我是那個拉琴人之后,他很驚訝:你就是那個拉小提琴的啊。我聽后一笑,也沒深問是拉得好還是不好,不過這已經無關緊要了。這次談話將遙遠的歲月忽地拉近,使我不禁生出“滾滾長江東逝水……都付笑談中”的感慨。
在我習琴的生涯里,除了最初的梅老師,克林克亞兩兄弟,后來我又認識了宜民老師。宜民是我的校友,低我兩屆。人雖小,但琴拉得很好。他師從文工團一位音樂老師,是“正規軍”,我和宜民很談得來,于是他便將從老師那兒學到的東西教給我。我的很多曲子都是宜民教的。可惜后來宜民遠居加拿大,我再也不能跟他討教拉琴的技巧了,雖然我不記得哪些曲子得益于宜民的指點,但每當我想起拉琴的往事,總要想起宜民。
小提琴是舶來品,所以練習曲也大都是國外的,當時限于習琴條件,老師難找,又無樣帶聽習,所以很多練習曲都是憑著感覺在拉,有很多曲子,都是后來聽了樣帶、或聽了別人演奏之后才發現自己拉的有偏差。我習過《沃爾伏特》、《開塞》,也拉過《維爾瓦第》。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梁祝》,《梁祝》是中國的傳統名曲,后來改編成小提琴獨奏曲后,仍然柔婉異常。不過遺憾的是,《梁祝》我拉得并不好,盡管我無法拉全它,但拉琴過程里的快樂,對我來說卻已經足夠了。
現在拉琴,已成為我生活里的一項重要內容。一待取出琴,調了音,再用弓輕重緩急地在琴弦上嚶嚀不已,在我是很美的享受。有人說,琴主靜,而這種靜,我的理解是人因藝術的加入平衡了自然所產生的那種“寧靜致遠”的情致。通過這些年拉琴,我大抵已知道,凡愛樂、愛琴之人,必定愛人生,愛生活。
拉小提琴是娛樂,也是鍛煉身體的一種運動。我的朋友說:哪天你拉不動了,就老了。我怕這一天到來,所以每天都堅持拉。我想:如果真的有一天我拉不動了,那我還是希望每天都能看到它,給它擦擦灰,仔細地維護我與它的這種緣分。
我希望我和琴的緣分一直延續下去。其實人和琴,與其他好多事物一樣,只要傾注,便會緊緊糾纏。只要是能讓人感受到生命之美的,都值得我為之付出。
責任編輯 苗秀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