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功夫》的結尾,周星馳飾演的阿星以一記從天而降的如來神掌,解決了與火云邪神的對峙,脫去上衣的他立在豬籠城寨的天井,宛若李小龍再世。
一掌定梟雄,自此,《功夫》完成了一個神奇的致敬,這不僅是周星馳所說的向其偶像李小龍的致敬,也是向曾經因功夫電影而黃金一時的華語電影的致敬,并將功夫一脈傳承。觀眾此刻終于明白了周星馳此前話語的意味:“李小龍是我從小到大的第一偶像,在過往的演出里不自覺間也會模仿李小龍?!?/p>
自稱受著李小龍影響、矢志在演藝界發展的“星爺”名滿華語世界之后,有好事者在《射雕英雄傳》的演員表中看到了“宋兵乙”的飾演者:周星馳。功夫片就是成人的童話,其中的小人物總 能通過機緣與努力締造奇跡。當年跑龍套的周星馳,終于可以站在鏡頭的正中,自由地表達自己對“功夫”的理解,順便制造一起歲末年初的娛樂大事件:一舉席卷過億的票房。
《功夫》的傳承
“功夫片”這—名稱為世人所熟悉是在上世紀70年代,因李小龍的電影,中國“功夫”得以名動天下。但其實第一部在海外正式做商業放映的功夫片是1971年邵氏公司出品,鄭昌和導演、羅烈主演的《天下第一拳》,該片曾在美國1000家主流影院同時上映,盛況空前。而華語世界早在1920~1930年代,中國電影的第一個黃金時代里,電影人就將當時傳播甚廣的武俠小說《火燒紅蓮寺》改編為電影,一口氣就拍了18集,引領一時風尚。
提功夫片不能不提“黃師傅”。功夫片在香港的興起可以說正是拜家喻戶曉的廣東民間傳奇武林人物黃飛鴻所賜。香港導演胡鵬在1949年拍攝了第一部以“黃師傅”為主人公的電影《黃飛鴻鞭風滅燭》,此后50年間,從關德興、成龍,到李連杰,都先后扮演過這一角色,其中胡鵬導演、關德興主演的黃飛鴻系列竟拍了近80集之多。生于晚清之末、卒于軍閥混戰之時、肝膽俠義為人稱道的“黃師傅”,成為中國功夫片的第一個著名品牌。
而阿星的一記如來神掌,既是從天而降,也是從20世紀 50年代打來,當年拍攝的《如來神掌》正是神怪類武俠片的代表。
1966年,張徹和胡金銓分別拍攝了武打電影的傳世之作《獨臂刀》、《大醉俠》。這兩部影片奠定了他們在影壇的重要地位。兩位導演風格迥異,張徹的武俠世界極盡陽剛,武打動作寫實,暴力渲染直接,血流成河的場面尋??梢姡瑩f他每拍一部電影用來做假血的番茄汁就要裝滿兩大汽油筒。后來被評論為有“暴力美學”稱譽的吳宇森就是得了張徹的真傳。
而胡金銓的電影偏于寫意,善于營造氣氛,如《俠女》、《空山靈雨》等電影將中國傳統的山水意境與武打場景糅合為一體,充溢了古典情境。李安的《臥虎藏龍》頗有幾分胡的美學風格。與張、胡兩位導演合作過的武術指導如袁和平、劉家良、唐佳、韓英杰等人成了炙手可熱的武術指導人才。
功夫片在海外發揚光大確賴李小龍之功,憑著一身拳腳,李小龍成為第一個進入好萊塢的東方巨星,他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世紀的英雄和偶像”。李小龍一生如流星,但其留下的4部半作品:《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斗》及未完成的,《死亡游戲》,看后讓人精神為之一振,那句“告訴你,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喚起了無數中國人的愛國良知,暗合了一個新興國家的民族主義拆求。
70年代后期,功夫片開始走下坡路,內容陳舊、大師沉寂。一直到1978年,做過多年武術指導的袁和平執導《蛇形刁手》,起用的主角是當年在《精武門》中充當特技演員、被李小龍一腳踢得破窗而出20米的成龍。影片情節盡管沒有脫離老套,但在武打設計上有所創新,故事情節和武打中加入了大量喜劇元素,開創出一個功夫片的新片種——功夫喜劇片。
而1981年由張鑫炎導演,在中國大陸實地拍攝的《少林寺》之所以在武打電影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在于其全部起用專業的武術運動員擔任角色和武術設計,摒棄了港臺武打片里常用的吊鋼絲、彈床、替身、快速剪接等特技手段,采用長鏡頭拍攝,不使用替身,全部是真功夫,也因此引發了大陸一代人的功夫“癡迷癥”。
徐克在少林功夫片之后將協夫電影再次推陳出新,他在1984年拍攝的《蜀山劍俠》,聘請好萊塢的特技制作人員,營造出一個奇幻的劍仙世界,影片大獲成功。同時期,成龍、洪金寶拍攝了一系列現代題材的功夫電影,加入了諸多喜劇因素,拓展了功夫片的表現方式。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古裝武俠片重新為人們關注,《笑傲江湖》、《黃飛鴻》、《倩女幽魂》、《新龍門客棧》成為這一時期的代表作。這類影片的特點是武打設計天馬行空,想象力異常豐富。
香港電影繼續創造著協夫片的神話。功夫片在經歷誕生、興盛、改變后再次進軍好萊塢,開始影響那里的電影人。《黑客帝國》起用武術指導袁和平為人物設計一套功夫動作,昆廷·塔倫蒂諾自稱迷戀中國功夫,并在片中加入功夫片的因素。
周星馳的《功夫》在大脈絡上無疑走提袁和平的《蛇形刁手》、劉家良的《神打》等功夫喜劇片在的路子,加上“星爺”自己原有的喜劇路數,可以說《功夫》已經顯露出既有傳承又有創新的新一輪功夫片氣象。
《功夫》里的真功夫
功夫片中的“功夫”,真真假假,像《少林寺》那樣全盤亮真招的電影畢竟少有,一般是特效(從最普通的鋼絲到現在的電影特技)加上真的拳腳功夫。有著特別身手的演員,自然是功夫電影的靈魂。
李小龍自必說,當年在電影里自創的截拳道威力無窮,流傳至今。他三次轉身踢腳,每一次轉身所踢的角度都不同,腿踢到一半后能變換向高處或低處出擊,伙如閃電,令人難以招架,人稱“李三腳”。成龍、李連杰等后輩功夫片明星也絕對是硬身子,就連周星弛也因從小迷戀李小龍,練了十幾年。
張徹的功夫片注重拳拳到肉的寫實,到了胡金銓那里,他的武打場面著重動作美學,一招一式打得不快,像舞蹈一樣,每一個姿勢均有美感??蠢畎驳摹杜P虎藏龍》大抵可以領略胡氏的動作美學,武打戲大都重形輕實。而徐克的武俠片則更為注重場景化的表現。
到了周星馳的《功夫》,表面看有獅吼功、蛤蟆功這樣的段子來搞笑,而且大量使用了電腦特技這一題外“功夫”,但其中確實包含了很多“真家伙”:五郎八卦棍、十二路譚腿、洪家拳的幾大傳人高手隱居在豬籠城寨里,這幾種功夫的確是有史書記載和民間傳承的?!拔謇砂素怨鳌钡拿縼碜陨凼侠衔浯騽а輨⒓伊甲跃幾詫ё匝莸摹段謇砂素怨鳌罚瑒⒓伊急揪统錾砗槿?。早點店老板是由武俠大導張徹的御用演員董志華扮演,他是學京劇武生出身的,耍起棍來靈動飄逸,豪氣萬丈,招招內勁十足。
“五郎八卦棍”是由楊家將的槍法演變而來,所以早點店老板戰琴魔兄弟時會抖出那么多條槍來。釋行宇、趙志凌分別以少林武僧、洪拳大師的身份,在片中飾演搬運工和裁縫師,釋行宇的功夫落在“實”字上,趙的功夫得一“勁”字。在動作設計上,作為導演的周星馳的企圖,是涵蓋中國功夫的發展史:一開始是硬橋硬馬的真功夫,以三位打家為代表;接下來導入神怪武俠的風格,表現為琴魔雙煞的幻影攻擊;最后的大決戰,使用大量鋼絲和CG,完全天馬行空。
中國人拍功夫片,優勢在通透中國歷史,可以將功夫的師承流派演變都拍出來,而好萊塢的中國功夫不免空有概念,不分門派。有了這許多真功夫墊底,難怪國際著名媒體《Screen》雜志這么評價《功夫》:“終結一切武俠片的武俠片,《功夫》讓《殺死比爾》看上去像一次操場混戰。”
從《功夫》看功夫片的電影功
功夫片的空間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武館、客棧還是野外,都是功夫電影中一個著意要營建的表現場所。所謂江湖是也,也是一派功夫格斗展開的重要背景。
而《功夫》中的“豬籠城寨”則是舊上海《72家房客》的典型民居場景。周星馳也認真考慮了他這部功夫片的“時間”,他認為香港的功夫片大部分把時代背景設置在20世紀初或者更早,表現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功夫片很少。而這個時候好像是介于現代和古代之間,有一種跨越時空的交界,所以《功夫》落腳于此。
周星馳一貫以無厘頭顛覆傳統的英雄經典,像美國怪才昆廷·塔倫蒂諾,他也喜歡把自己熱愛的各種風格糅合在一起:豬籠城寨設計中“豬”的造型來自周喜歡的風格化電影《黑店狂想曲》,而在“非正常人類研究中心”火云邪神的房間里涌出大片紅血的恐怖場景,則來自美國驚悚片《閃靈》,與打開鐵門之后梁小龍端坐讀報的安詳狀態恰成反差。特技更不用說,結尾蓮花暗器從天而降、飛到街頭阿芳身邊的鏡頭,完全是《職甘正傳》中羽毛的翻版。琴魔兄弟揮琴發出的骷髏戰士則完全可以媲美《指環王》中的亡靈軍團。
“星爺”以前的電影都是靠他的表演制造效果,如果他不在場就顯得很“空”而《功夫》堪稱和一部即使他缺席也非常生動的周星馳電影,因為幾乎每個配角都有戲。元秋元華飾演的包租公和包租婆幾乎一出場就充滿戲劇張力,尤其要提到早年因“陳真”一角而聞名江湖,歸隱多年此次重新出山的梁小龍。這位老大已年邁發稀、體態發福,在片中的造型是穿著老頭衫和一雙人字拖鞋,但眼神中的狡黠和邪勁依然生動,出手抬腳威懾八方,加上特技的渲染,更顯得老頭子的厲害和十足的“邪酷”。
電影中大量使用了箏樂、琵琶樂、民族交響樂等東方音樂,包括《東海漁歌》、《將軍令》、《闖將令》、《小刀會組曲》、《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等,可以看出,周星馳在努力保持電影的傳統風味,以和傳統的功夫相應和。樂曲本身也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在能指與所指之間制造周氏的后現代幽默。
綜合這—切的《功夫》卻又完全是周星馳風格的,就像插在身上的匕首成為反光鏡這種絕對無厘頭又精彩的詼諧,又像被打得半死卻依然手舉小木棍敲打火云邪神腦袋的至死不渝;其個人趣味、對華人傳統功夫真誠的愛意表露無疑。
在舊上海的小市民電影傳統和卡通無厘頭的糅合中,可以看到堅持自己趣味的周星馳終于獲得將自己的趣味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成功,成功的原因或許正如周本人所說電影中阿星的至勝法宅——如來神掌:就是一種勇氣。看來無論是耗資數千萬的特技還是實打實的真身手,都不是新時期功夫片成功的關鍵;在熱愛的傳統中自信地表現出來的自我,才是《功夫》的魅力所在,也正是中國功夫代代傳承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