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了解和順應制度變遷,才是中國企業成功的最大秘密
在中國企業的發展歷程中,“企業家精神”是一個被無數次提起和加以肯定的詞語,也幾乎代表了所有成功企業的惟一真理。
然而,《香港商報》的首席記者龍鎮洋在《中國力量》這本書中卻唱起了反調。他以一種大歷史的眼光通過一個企業家的個人命運來閱讀和展現以中國社會為背景的企業發展史,不經意間,讀出的卻是這個古老國度的潛規則。
許多人認為“性格決定命運”,事實上性格只能決定能力,真正決定命運的是制度。
如何了解和順應制度變遷,才是中國企業成功的最大秘密。
在這個創業、經商大潮風起云涌的時代,有無數的創業者帶著所謂的“企業家精神”試圖開創出自己的事業,卻在現實面前失敗得一塌糊涂,或者雖然輝煌一時,卻曇花一現后便杳無聲息。
也許令他們郁悶的是,真正令企業成功的秘訣其實也就是簡簡單單的三個字“踩準點”。這是在中國國情下,幾乎所有著名企業家成功的終極武器。即使你能力非凡,經驗老到,性格成精,武功十段,如果踩到制度的“地雷陣”,也會粉身碎骨,死無葬身之地。
當年海南房地產開發如火如茶,無數淘金者玩著擊鼓傳花的“博傻游戲”并樂此不疲。但國家一旦開始宏觀調控,緊縮銀根,多少人因為后知后覺而血本無歸,甚至走上絕路。而以馮侖、潘石屹為代表的先知先覺者則適時抽身而退,北上繼續開創宏圖偉業。
所謂企業戰略,就是“沿著制度的河道行船,成功才會不遠”這么一層簡單的意思。而要做到這點,在龍鎮洋的建議下,以下幾條措施必不可少:
收看新聞聯播。在中國,新聞聯播就是商人掌握時事政局的最佳晴雨表。
先一步了解政策動向。中國的制度和政策往往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幾次成功的經濟軟著陸背后是無數企業的皚皚白骨。很多盛極一時的企業都由于國家緊縮銀根的政策,而導致資金鏈斷裂,最終萬劫不復。在強大的國家制度和政策面前,所胃的企業家精神往往是極其脆弱、蒼白無力的。找準政策關節點。吃透制度和政策的目的是為了能夠與之共舞,如何掌控好節奏和步調才是關鍵之所在。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鬧市行車,如果開始遇到的就是綠燈,很可能一路暢通無阻,相反,第一個紅燈則意味將遭遇一路紅燈,寸步難行。
相信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中國的政策制度仍然還是處在探索時期,時刻都有可能發生變化。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但既要“過了河吃到西瓜”又不至于“被嗆甚至被淹死”,這才是在中國獲得成功的企業終極之道。
《中國力量》龍鎮洋周建順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