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長 8-8.5%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18-20%
CPI 受PPI傳導影響大
在調整中發展是未來兩年中國宏觀經濟的基調,我們預測2005年GDP增長為8-8.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為18-20%。
大國經濟在每一個成長時期都有一些明顯的關鍵點,2005年把握中國經濟脈搏的將是能源和金融。能源和金融維系著中國經濟增長的底線,解決好能源和銀行問題事關全局。
能源價格上漲向下游傳導
2004年煤、電、油、運的全面緊張向我們傳遞出清晰的信號,即能源與經濟增長出現了脫節。中國經濟的任何波動都改變不了增長全面啟動、經濟處在重化工業長周期的上升初期這一基本事實,這決定了中國對能源的高度依賴,而目前的能源總量供給卻跟不上經濟增長的需求,能源瓶頸將繼續存在。
2003、2004年對電力行業的大規模投資或許可以在未來兩年內部分解決用電緊張問題,但是中國能源緊缺的問題卻不會因為電力投資而得到解決。
中國的能源結構以燃煤火電為主,電力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煤炭產業的發展,而煤炭這種不可再生資源不可能無限制地增長。
能源問題的復雜性在于,它對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變化并不敏感,僅對下游的需求有彈性,而且作為能源上游產品的石油對中國經濟而言是一種輸入型因素。由于能源產品的價格傳導作用,其定價具有牽制其他產業發展的先行指標的功能,影響其他行業的盈利和產業布局。2004年工業品價格(PPI)上漲大大高于居民消費品價格(CPI),上下游產品價格背離現象嚴重,能源等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向下游傳導只是時間問題,PPI對CPI的傳導將是2004年留給2005年的難題。
我們預計2005年石油價格的回落不會減輕中國能源的壓力。如何制定一個有效的能源政策,改善中國的能源結構,是2005年繞不開的問題,否則實現經濟增長遠景目標的努力將失去基礎。
經濟增長依賴資本投入凸顯金融安全問題
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更多地依賴資本投入和資本形成機制,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勞動密集型的增長速度。2005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會降低,但財政投資過大、投資回報率低、資本價格扭曲、銀行運行機制不暢等在2004年被進一步揭示的問題,需要在2005給予重點解決。
國有商業銀行以上市為重點,尋求正面突破,將是2005年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不論是哪個國家,金融(尤其是銀行)屬于戰略性產業,在中國現階段,國有控股商業銀行要承擔宏觀調控工具的角色,有時要行使超出純粹商業利益的職能。2005年面臨的現實問題是,引進境外股東后,公司治理結構將發生根本性變化,如何確保金融安全,如何在戰略性職能與商業性職能之間尋找平衡,將成為考驗各方智慧的問題。
作者為海通證券研究所宏觀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