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在上個世紀沒有一個人,像他那樣在那么大程度上塑造了歷史。”美國作家羅伯特·克里在西蒙·萊克的傳記《沖鋒》中這樣描述這位現代潛艇之父一一“這個說法也許會引起爭議,但即使它是被討論的,但還是可以成立。”因為,在這個時代中,潛艇已成為了改變世界格局的重要軍事武器。
從1896年制造出第一艘潛艇,到60年前1945年6月23日離開人世,西蒙·萊克造潛艇整整50年。
“儒勒·凡爾納是我生命的總導演。”1892年,26歲的西蒙·萊克看了《海底兩萬里》以后,向美國海軍提交了一份設計,開始著手準備建造自己的“鸚鵡螺”號。1895年,他成立了萊克潛艇公司,1896年,他的第一艘潛艇“阿格努特”號下水了。1898年,他的成功試航轟動了世界,也驚動了大西洋對岸的凡爾納。
凡爾納從法國給西蒙寫了封電報,電報上說,“我寫的《海底兩萬里》是純粹基于想像,但我深信我所寫的內容終將成為歷史——因為最近你們在巴爾的摩1000英里的航行就是最好的證明。”
從海龜到雪茄煙
國防大學教官丁傳明告訴《嘹望東方周刊》,關于潛艇的設想其實從16世紀就開始了——達·芬奇就曾有過關于潛艇的設計,但一直停留在試驗階段,直到18世紀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潛艇才被第一次用于實戰。當時由戴維·布什內爾發明的人力驅動“海龜”艇,在艇外掛了個100多斤重的炸藥包。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愛爾蘭裔的美國人羅伯特·富爾頓改進“海龜”艇,建成了銅外殼的“鸚鵡螺”號,但它和“海龜”艇一樣都沒有發揮戰斗力。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期間,霍勒斯·亨萊和工程師麥克林、沃森用一臺鐵鍋爐改裝成一艘18米長的潛艇——由此奠定了后來潛艇像雪茄一般的形狀。
1898年,萊克雙層殼體、平穩沉浮、安全的“阿格努特”號成功從諾福克航行到紐約,成為歷史上第一艘在公海實現遠航的潛艇。
萊克造艇是出于和平和商業目的。他希望用它來拯救失事的船只、開發海里的食物、珍珠、礦石和石油。但事實上整個世界都在想把潛艇用于軍事,于是“萊克魚雷艇公司”在1901年成立了。
“以前人們普遍認為潛艇在戰爭中是無足輕重的,直到德國人率先把它用于實戰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戰績,這時潛艇才得到各國的重視。”丁傳明說。
1914年9月,德國的一艘U-9潛艇在多佛附近擊沉了3艘英國的巡洋艦。在整個一戰期間,各國潛艇共擊沉了190多艘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而被擊沉的商船有5000多艘。至此潛艇作為一種新生的軍事力量確立了自己在現代戰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到二戰前,各國海軍擁有的潛艇已經達到900多艘,而在二戰期間各國先后又建造了1600多艘。
水下黑洞
凡爾納給萊克的電報里,曾充滿了他的想像:“美國人在潛艇上的巨大成功終將把水下航行推向全世界。如果這樣成功的測試來得再早幾個月的話,可能會在剛剛結束的那場戰爭中發揮巨大的作用。而下一場大戰將在很大程度上是潛艇間的對抗。”
凡爾納還認為,潛艇航行現在已經超過了航空,以后也會發展得更快。美國要獲得全球的領導地位,不僅要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擁有強大的海軍,而且還要控制水下和天空。也許那只是當時凡爾納的想像,但在今天,至少有個跡象已開始浮現——人類開始用潛艇控制地球。
“二戰以后,潛艇又多次在局部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丁傳明教官說,“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期間潛艇成為左右戰局的關鍵,1982年英阿馬島海戰中英國的5艘核動力潛艇為整個戰局的部署提供了大量的情報,而其中征服者號用兩枚魚雷擊沉了阿根廷一艘昂貴的巡洋艦。”
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動用了13艘“洛杉磯”級和“鱘魚”級核動力潛艇,不僅擔任航母編隊的護航,而且多次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對地面發動襲擊。后來這種戰術同樣被應用到了對波黑、南聯盟、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事中。這群水下的龐然大物擁有著毀滅性的力量。
丁教官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目前世界潛艇正在從動力、深度、安靜性、火力、電子設備和自動化程度上全面改進。從安靜程度上看,俄羅斯的基洛級常規動力潛艇在水下的噪聲只有90分貝,接近海洋的背景噪聲(80多分貝),一般的聲吶根本探測不到,因而被稱為“水下黑洞”。但使用柴油和電力混合動力的常規潛艇的續航能力只有幾千海里,并不符合美國的全球戰略,所以美國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就全部采用了核動力潛艇,一次裝載燃料可以繞地球好幾周。
現在潛艇下潛能力一般為250到400米深,在采用了高屈服強度的材料后,加上潛艇本身良好的結構設計,潛艇的下潛深度將會越來越大。目前下潛最深的是俄羅斯的“北風”和“臺風”級潛艇,但在未來潛艇潛到1000米深將會很普遍。
“以后潛艇的發展趨勢將會是攻擊力更強。”丁教官還說,“比如采用射程達到四五十公里的大型制導魚雷,它所配備的潛射導彈武器系統也將向多種類、大數量、全功能、遠射程發展,反艦導彈可達到四五百公里,巡航導彈達到一兩千公里,而戰略導彈可以擊中全球任何地點的任何目標。”
防守反擊
美國目前擁有攻擊型核潛艇57艘,預計2015年達到68艘,2025年達到76艘。另外戰略核潛艇有18艘,其中俄亥俄級可以攜帶24枚三叉戟戰略導彈,每枚最多可以裝10個分彈頭。
“盡管在數量上占的比重不大,但潛艇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各個核大國都一致認為,戰略核潛艇是惟一可以經得起第一次核打擊,并能進行核反擊的戰略力量。有的國家已經把全部陸基核彈頭都轉移到了潛艇上,除非主動攻擊別人,否則陸基核導彈沒什么用。”丁教官說。
中國從擁有核武器的第一天起就鄭重承諾,在任何情況下絕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在這個意義上,潛艇戰略對中國就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