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被業內稱為水務產權變革年,這一年歲末,接二連三的水務產權轉讓和收購為之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12月24日下午,廈門水務集團有限公司與上海實業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中環保水務投資有限公司正式簽約,中環保水務以4.6億元獲得廈門水務集團旗下5個自來水廠45%的股權及7個污水處理廠55%的股權。據稱,這是廈門市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國有資產轉讓,也是2004年度國內最大的水務交易項目。
無獨有偶,就在此前一天即12月23日,外資專業性水務公司——匯津(中國)有限公司以1.5億元取得了福州開發區城市供水特許經營權和72%的供水資產。而12月26日,江蘇省第一家獲得政府授權的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企業——徐州首創水務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其80%的股權由來自北京的首創股份出資1.44億元持有。12月27日,深圳市水務集團與鹽田港集團正式簽署了鹽田港供水公司股權整體轉讓協議。
“目前,中國城市水業已經表現出旺盛的投資需求,并且進入了資本拉動時代,尤其是供水企業的產權投資逐漸成為資本市場的新寵。”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
各路諸侯紛涉水
種種跡象表明,目前中國水務市場的投資競爭已經達到了白熱化程度,這個被看作回報穩定的行業,不僅吸引了國內外各路資本紛紛“下水”淘金,而且幾乎所有的參加者都會拋出令人咋舌的價碼,其中資產溢價的超常規現象更是成為水務市場投資競爭慘烈的一個縮影。
根據水利部相關機構提供的資料,2002年以來,隨著國家出臺“建立水業特許經營制度,允許國外資本、民間資本進入水業”的政策后,民資和外資紛紛搶灘中國水務市場,水務行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
目前,包括威立雅、蘇伊士里昂、泰晤士水務和柏林水務公司在內,已有近20家外資水務公司進駐中國市場,席卷了上海、重慶、沈陽、成都、深圳等數十個城市,累計利用外資50多億美元。
與此同時,民間資本也向水務市場邁出了積極的步伐,標志性的事件是,2002年上海友聯聯合體投資8.7億元,獲得了上海市最大污水處理項目——竹園污水處理廠的20年特許經營權。
而首創股份在北京、江蘇、陜西、安徽、浙江、廣東、山東以及深圳等地完成了水務主業的布局,其董事長劉曉光放言“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國內最大的水務公司”。2003年8月底注資5億元組建的中環保水務也是雄心勃勃,公司董事總經理王曉東在廈門簽約時表示,中環保水務計劃在3年內總投資100億元,成為中國內地前三位的水務投資集團公司之一。
以水務為主業的上市公司更加明晰了水務主業,并謀求做大做強的戰略,錢江水利甚至將業界十分看好的水電資產剝離,專注于水務發展;原本以高速公路收費為主業的首創股份正在傾力打造中國水務行業的第一股,原水股份也斥巨資逾16億元向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購買上海河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資產。
讓水務投資升溫的還在于,2004年4月由水利部綜合事業局發起并注入30%股本設立的中國水務投資公司,注冊資本達10億元人民幣,正在打造中國水務行業的旗艦。
中圍水務投資公司籌備組有關人士向《瞭望東方周刊》透露,中國水務投資公司計劃在3年內使公司的資產總額達到100億元人民幣,5年內實現境外上市,目前已經與一家水務上市公司簽訂了收購控股股權意向書,銀行也初步確定了15億元的授信額度,并且已達成內蒙古準格爾旗能源基地供水、山西呂梁市和新疆昌吉市供水工程等項目合作意向,正著手收購上海自來水建設公司。
龐大的產業蛋糕
“20年后,以供水和污水處理為代表的中國城市水業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水業市場。”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肯定地說。
根據世界銀行、S.M國際技術顧問公司、國家環保總局的統計數據,目前中國需要投資1000億美元才能解決400座城市的缺水問題,而在未來10年里,中國要建600座廢水處理廠。根據測算,城市水業2010年前的建設需求超過5000億元,如果加上已有產權改革對資本的需求,總需求接近10000億元。
專家認為,水務投資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將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預計在2010年以前年增長率將達到15%以上。有關資料顯示,近年來,中國在水務方面的投入已經從600多億元增加到2000多億元,但目前仍無法滿足城市快速發展的要求。
投資者認為中國水務是商機無限的朝陽產業的重要原因在于,水價的改革和上漲趨勢為投資贏利預期留下了太多的想像空間。
國家發改委日前透露,水價改革將成為2005年中國價格改革四大重點之一。水利部副部長索麗生不久前在蘇州召開的全國水務管理工作座談會上也表示,今后國家將建立健全水價調整與聽證程序、產品與服務價格審核程序,實行內外資本進入城市水務行業的國民待遇和政策。
專家指出,中國水價總體水平仍然偏低,按照平均每立方米2元計算,城市居民用于水費的支出還不到整個消費支出的1%,水價調整仍有很大空間。目前,南京、廣州、上海等城市的居民用水價格上調正在進行。
有消息表明,國家正在醞釀出臺具體政策,大城市的污水處理費用可能都要達到0.8元,其他城市也將隨后陸續提高。據廈門水務集團董事長鐵志毅透露,福建省有關方面已正式決定,2005年起污水處理費將從原來的0.5元調整至0.8元,有條件的地方目前即可著手訓整。
國家統計局1999年的一份調查統汁報告表明,外商在中國的投資中,水務市場以24.48%的利潤率高居榜首。即使按照現在業內的說法,其利潤率也超過12%。
高額利潤回報的誘惑,加上缺水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水資源問題的戰略地位在中國逐漸提高,因此水務特許經營資格的爭奪就異常激烈,一旦搶位成功就等于有了比較可觀和穩定的投資回報。
但不可否認,在這個趨于半壟斷的行業里,不少社會資金存在投機現象。各種信息表明,不少地方政府和投資公司都急于變現,希望能在水務市場化中撈一桶金,而沒有考慮到水務行業的長期性、持續性以及巨大資本沉淀,這將給未來的水務市場發展埋下更多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