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福林在任期內要取得某些重大的成績無疑需要向中國股市的一些癥結開刀。和控制股市擴容相比,解決股權分置的工作將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尚福林其人
1951年11月13日生,山東省濟南人。北京財貿學院金融專業學習,后深造取得博士學歷。
1969年至1973年在部隊服役,此后在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櫻桃園分理處工作5年。
1982年至1990年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綜合計劃司工作,歷任副處長、處長。1994年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1996年升至副行長,負責分管貨幣政策及支付清算工作。期間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實現了從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的轉換,并構建了中國金融現代化支付系統框架。
2002年初,尚福林出任中國農業銀行行長。被業內評論為“使農行開始有了現代氣息的行長”。
2002年12月27日,接替周小川出任證監會主席、黨委書記。
2005年6月27日下午三點半,在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現場翹首等待的記者們終于等來尚福林。
在中國股市股權分置試點的緊要關頭,一向低調的尚選擇在高規格的國新辦高調露面無疑引來萬人矚目,也開了證監會新聞發布史上的先例。
或許真是巧合?這一天,距離尚福林接任中國證監會主席職位恰好30個月。
“無為”而治
2002年12月30日,國務院任命尚福林為證監會主席的消息在市場中傳遞。
而在此3天以前,星期五,尚福林這張生面孔在北京金融街通泰大廈出現,讓所有猜測者大跌眼鏡,因為尚根本就不在之前流傳的任何上任者版本之列。
“他的上任幾乎沒有任何張揚,非常低調;但這個職位本身決定了接任者將會置身于聚光燈之下,這個是他本人無法避免的。”證監會的一位官員說,“盡管如此,他似乎還是有意識地減少自己被曝光的可能?!?/p>
如果說2003年元旦之后股指暴漲90點的“1·14”行情緣自于市場對于新來者的認同,那么尚上任近一年時間里的無為而治則為眾多投資者所不解。
我們可以來看一個簡單的股指對比,在尚之前4位證監會主席中有3位曾經創下股指歷史新高,其中惟一一位未能實現此目標的周道炯在1995年3月上任后滬指從524點升至926點,此后兩年任期內股指曾最高攀升至1510的點位。
而尚上任之后滬指也從1300多點,摸高至1648點,但之后的兩年半任期內股指卻沒有取得明顯新高;相反,在苦苦支撐之后,頹然跌破千點大關。
如斯判斷一個監管者的業績或許失于武斷,但從另一側面也體現了尚的“無為而治”。 尚上任后不久在全國證券監管期貨工作會議的講話被視為最早體現了其監管思路,然而記者從那次會議的參與者處了解到,“那份講話并沒有很出彩的地方”。
“無為”的另一層含義是沉穩,如果聯系到尚福林的那份幾近完美的簡歷,讀者或許可以從中窺探出一絲端倪。
出生于1951年的尚福林31歲開始供職于中國人民銀行,此后20年的時間他完成了從一個職員到一名國有銀行行長的飛躍;說是“飛躍”并不準確,因為在仕途上他走過了需要走過的每一個臺階,其中,在中國人民銀行任職時間就長達18年,2000年中國國內媒體評點新出任的四大國有銀行行長時,尚福林獲得了“行齡”最長行長的頭銜。
早在央行擔任貨幣政策司司長的時候,尚福林跟隨時任副總理的朱镕基處理“三角債”,尚的鐵腕和效率就被朱镕基發現并深得賞識,夸贊他是“飛來的尚福林”。但入主證監會的前一年,和上任證監會主席周小川的高調風格相比,尚福林卻似乎有些“低調”。
其間有件事情需要提及,在2003年8月召開的全國券商大會上,希冀獲得監管當局扶持的130家券商老總失望而歸,市場對于尚的監管思路開始有了抵觸情緒。同樣,這次會上流傳的“尚八點”并沒有給低迷的市場帶來新鮮空氣。
直到2003年11月,尚福林選擇將發審委的改革作為他上任后的第一把火,發審委委員由之前的80人一下減少至25人,并且取消了身份保密的規定。
市場對于此舉反應并不熱烈,坊間甚至流傳出了尚氏“無為而治”的說法。
“國九條”出爐之后
2004年2月2日,甲申年正月十二。宜開市,交易,立券。
這天是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國九條”)后的首個交易日,當日上證指數從前一日收盤的1590點跳空高開,報收1623點,漲幅達2.08%。
無論對于中國證券市場還是對于尚福林個人來說,“國九條”的出爐都是件大事,市場人士將其稱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七次重大政策利好”。
江蘇證監局一位接觸過尚福林的官員告訴記者:“他待人接物上比較隨和,沒有什么官架子,當然這并不影響他工作的魄力。總的說來他屬于那種沉穩類的,多年的實戰經歷使得他的思想并不落后,在重大決策上面應該說還是比較果斷的。”
上海一家大型券商的相關部門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理論上說監管部門推出“國九條”對于加快完善發展中國資本市場是有著重大意義的,但如何將九條內容逐條逐步實施是監管層實際面臨的問題,這也是對于尚的實際考驗。
回首2004年以尚為首的監管層的具體措施,除了2月的保薦人制度的正式實施外似乎沒有什么值得關注。以至于在“國九條”出臺一周年的時候,滬指從一年前的1623點下滑至1188點。對此,部分市場人士將其歸結為監管層對于已經瀕臨“寒冬”的券商行業進行嚴厲整治的緣故。
上述券商人士認為,還有一個原因是部分政策盡管陸續出臺,但因為缺少可操作性,“出了等于沒出,比如券商短期融資和長期融資的政策出臺了,但至今沒有一家券商獲準從事短期融資業務。”
從這些意義上來說,尚福林遠不如前四位證監會主席幸運,非但沒有趕上過好時候,甚至可以說是受命于危難之時,徘徊在薄冰之沿。因此,有媒體形容他是“坐在火山口上的人”。
“當然,2004年4月開始的宏觀調控對于資本市場的打擊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將所有責任全部推到監管層身上并不切合實際?!?/p>
大約在2004年9月前后,“尚福林下課”的小道消息在市場中開始流傳,消息甚至具體明確了繼任者:重慶市市長黃奇帆、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國務委員華建敏均在候選人的行列。 加上證監會相關部門的班底需要調整,整個市場內各種猜測滿天飛。
在謠言漩渦中心的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卻始終一言不發,一直沒有選擇出來澄清事實,直到今年年初證監會的主要成員班子調整完畢,傳言才不攻自破。
“這件事無疑反應了他沉穩低調的風格,善于以不變應萬變?!币晃蛔C監會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吃螃蟹?開弓沒有回頭箭
經歷了數年的快速擴張之后,中國資本市場開始進入了一個結構與機制都需要調整的轉型期。
尚上任之后,被市場稱為“無為”之時,著名股市評論人水皮曾經明確指出,尚福林在中國股市兩個主要問題上面都沒有動靜,這兩個主要問題,分別是國有股減持和控制市場擴容。
然而在經歷了兩年的醞釀之后,尚福林終于選擇了中國股市的痼疾股權分置來進行試點。這多少讓之前曾經對股市失去信心的投資者們感到驚奇,有人甚至說,尚這是在提前解決30年后要解決的問題。
4月2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
尚福林表示,從2001年開始,股權分置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市場預期,這種恐懼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坝腥苏f要等到30年后再解決,因為那時的人會比我們更聰明”,“但這個問題不解決,不等于不存在,而且問題還會越積越多。”
當時的預測是“哪家被選上,哪家就漲”,“因此我們選五一長假期間。不選五一就要等到十一了”。
然而市場并不給這種觀點以支持。
5月9日,五一長假過后開盤的第一天,三一重工等4家試點企業出爐的消息讓大盤暴跌30點,此后大盤繼續下行,及至千點大關附近。
市場越不給面子,尚福林的態度似乎反而越堅定,軍人出身的他頗有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剛毅作風。他一改往日的低調,分別在5月15日和6月3日兩次明確表示支持股權分置。其中,流傳甚廣的尚氏名言“開弓沒有回頭箭”,就是出自5月15日與媒體的溝通會上——“股權分置改革不僅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件大事,也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開弓沒有回頭箭,必須搞好?!?/p>
盡管如此,市場中仍舊有傳聞稱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會暫停。而監管層八項政策救市的消息也充斥坊間。
6月1日,證監會宣布將開始進行第二批試點工作。此后兩天,大盤下跌40多點。
6月6日上午11時03分,上證指數擊穿千點,創下了1997年2月21日以來8年多的市場新低。
應該說一千點對于中國股市的投資者來說,標志性意義大于實際意義;而千點被擊穿則使得投資者的信心備受打擊。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研究主管陳昌華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1000點的點位沒有任何意義,對于中國的股市來說,指數的意義從來就不是很大?!?/p>
或許是因為千點大關已被擊穿而喪失了嚴守的意義,又或許是市場傳言中的平準基金(或者類似資金)進入股市,6月6日當天下午中國石化和華能國際等大盤藍籌的股價開始上漲,帶動大盤節節攀升。
及至6月8日,上證指數暴漲70點,8.21%的日漲幅創2002年6.24行情以來之最。當天央行將給優質券商提供貸款解決流動資金的消息在坊間流傳,并逐漸得到確認。中信證券和宏源證券連續幾天大幅攀升。
關于平準基金,業內不少觀點認為這筆資金已經通過某種途徑進入了市場,繼尚福林對英國某媒體否定此事之后;6月2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尚福林不置可否的回答耐人尋味。
“其實如果留意的話,你會發現這次股權分置試點中證監會和國資委是進行過充分溝通的”;一位證券分析師提醒記者,“5月30日兩個部門聯合發文督促大中型國有企業積極進行股權分置改革是一個證明。”
“還有最近寶鋼推出的股權分置方案的修改方案,較之原來的方案做了不少讓步,很顯然這是國資委方面的意見起到了不少作用。”
而這些溝通,最為重要的無疑是兩個掌權者尚福林和李榮融的交往。
現在,我們重新回頭審視尚福林為何選擇了第一個吃螃蟹?
一向低調務實的尚福林選擇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鳴是因為坐在火山口,仍舊沒有擺脫“政策市”稱呼的中國股市總是那么脆弱而敏感,稍有不慎重大盤指數就會上竄下跳的反應。
市場人士分析稱,尚福林在任期內要取得某些重大的成績無疑需要向中國股市的一些癥結開刀。和控制股市擴容相比,解決股權分置的工作將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反之,如果尚此次股權分置試點失敗,那么他之后還有選擇改革的其他道路。
尚福林在新聞發布會上答記者問時已經透露出,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不會拖延太久,用一位機構人士的話來說,“沒有第三批其實就意味著剩下的都是第三批”。
見分曉的時刻不日將至,三年磨一劍、三年鳴一聲的尚福林是否會給中國投資者帶來驚喜,一切還在觀望之中。

尚福林股市浮沉錄
●2002年底,尚福林履新。元旦過后不久,尚福林分別奔赴上海和深圳進行調研,隨即爆發了“1·14”行情,當天上證指數開盤在1386點,收于1466點,單日最大漲幅達到90點。
●2003年11月,幾乎被人們以為要“無為而治”的尚福林在長久的醞釀之后開始發力,亮相于市場的第一刀就指向被市場詬病已久的發審委。
●2004年2月,保薦人制度正式實施,尚福林表示,發行制度最終將過渡到備案制。 當年春節過后,“國九條”面世。大盤繼續發力。
●2004年4月,宏觀調控開始,7日,大盤在到達1783點之后掉頭之下,重又踏上漫漫跌途。
●2004年9月14日,神秘資金入市,大盤暴漲40點,在隨后的一周里連拉5根陽線,上證指數一舉上漲200點,自1260點重又攀上1463點。但是基本面沒有好轉的市場最終證明,經濟規律是不可戰勝的,大盤從哪里來,又回到哪里去。
●承受巨大壓力的同時,貌似沉穩的尚福林顯示了自己的鐵腕。在券商已經度過數個饑饉之冬之后,尚福林痛下決心,監管券商,徹查券商委托理財,杜絕挪用保證金。在徹查委托理財消息見諸媒體當天的10月14日,大盤暴跌53點。
●2005年,大盤不見起色,1300點、1200點、1100點不斷在人們焦慮的驚嘆聲中失守,上證指數無情地一路向下。4月29日,證監會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并于5月9日晚公布首批4家試點公司。
●6月6日,滬深股市一度跌破千點,最低探至998.23點,但是監管層并未中止試點,相反,尚福林公開表示“開弓沒有回頭箭”,堅決要把股權分置改革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