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問題是關系中華民族復興、關系國家現代化建設成敗的戰略性問題。它所涉及的不是國家的一般利益、局部利益、暫時利益,而是全球化時代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全局利益、核心利益、最高利益。
中國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研究員、戰略學博士生導師彭光謙少將,最近就此問題接受了《瞭望東方周刊》的專訪。
迎戰“分化”、“西化”中國的前線
《瞭望東方周刊》:國際上正涌動著“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的暗流,這股暗流與“臺獨”分裂勢力是否對中國的國家安全共同構成威脅?
彭光謙:雖然新中國成立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綜合國力日益強大,國家安全環境日益改善,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曾經長期威脅中國的外敵全面武裝入侵和需要我們舉國迎敵的戰爭有可能避免,但是天下并不太平。
冷戰后,世界上最具破壞性的危機爆發點大多分布在中國周邊甚至與中國直接相關。面對中國的蓬勃發展,“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不絕于耳。在武力搞垮中國的愿望落空以后,國內外敵對勢力莫不把希望寄托在中國的“和平分裂”與“和平演變”上。“臺獨”與其他分裂主義勢力公開合流,它們試圖首先在臺灣問題上取得突破,最后導致中國的解體。所以臺灣問題決不只是臺灣本身的問題,它涉及的是國家戰略全局的穩定問題。
《瞭望東方周刊》:在世界近代史上,尤其是冷戰結束后,一個國家被分裂為兩個甚至多個國家的事例不少。那么,中國為什么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割出去?
彭光謙:近代以來,有多個不同民族組成的聯盟國家的分裂,如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獨立,有兩個不同民族組成的國家一分為二,如捷克斯洛伐克;有被強行吞并的民族的獨立,如東帝汶。迄今除了冷戰遺留的部分歷史問題外,沒有一個民族分裂為兩個國家的先例。如果容許以漢族為主體的臺灣地區(漢族占98%)從祖國版圖分裂出去,那么由56個民族組成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就更加容易成為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宗教主義三股惡勢力的破壞目標。對此,中華兒女決不能掉以輕心。
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與國際影響力是一個國家生存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一個國家發展所必須具備的客觀要素。像中國這樣一個有著特殊歷史與國情的國家,自立、自尊、自強,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顯得尤為重要。
堅決制止旨在分裂中國的“臺獨”活動,維護臺灣和平穩定,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國人民當前最急迫的任務。
臺灣是當前我們與國內外敵對勢力“分化、西化”中國的戰略圖謀進行較量的前線,事關國家的戰略穩定,決不能讓敵對勢力從臺灣打開缺口、肢解中國的圖謀得逞。
核心利益問題沒有妥協的余地
《瞭望東方周刊》:那么,從世界歷史上看,當一個主權國家出現嚴重的分裂事態時,這個主權國家會如何處理內部的分裂事務?
彭光謙: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國際法賦予一切主權國家的神圣權利。在事關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上,世界上的任何國家都不會妥協。當年美國南部以種植園主為主體的分裂勢力企圖把南部11個州從美利堅合眾國分裂出去,林肯總統堅決動用聯邦軍隊,實施武力反擊,展開了長達4年的南北戰爭,最終粉碎了南部種植園奴隸主的叛亂,維護了美國的統一,奠定了美國長遠發展的基礎。在臺灣問題上,中國堅決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意志決不動搖。
臺灣問題的實質是主權問題。無論是歷史上還是法理上,臺灣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在事關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核心利益上,任何國家都沒有妥協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