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體質論飲食是體質食療學的核心理論,也是體質學與食療學理論如何與具體生活實踐相結合,產生社會效益以造福于人類的關鍵所在。
在此,首先介紹筆者提出的體質病理學學說,重點在于討論如何識別每個人的體質類型。
體質的概念
我們將體質定義為:人類體質是人群及人群中的個體在遺傳的基礎上,在環境的影響下,在生長、發育和衰老的過程中形成的結構、功能和代謝上相對穩定的特殊狀態。這種特殊狀態往往決定著他的生理反應的特異性及其對某種致因子的易感性和所產生病變類型的傾向性。
在這個定義中,我們強調以下幾點:
1、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有體質的問題。
2、人類群體體質特征是指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等特征,是人種學研究的內容;我們強調同一人群中的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差異,這是我們提出的體質學說的新概念與新內容。因此,每個人的體質是受先天遺傳因素與后天環境因素制約的。
3、 體質在每個人的一生中是隨著生長、發育和衰老過程而發生的規律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緩慢的、潛移默化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是比較穩定的。
4、 在這個定義中特別重要的一點是提出了體質與疾病的關系。每個人的體質特征往往決定著他的生理反應特征,例如,喝了酒,一般人會面紅目赤、氣高身熱,但有的人則面色變白、手足發冷。
5、 還有一個現象,我們在臨床上經常見到不少人總感到自己不舒服,頭痛腦熱,心不在焉,但到醫院去檢查,X線透視是正常的,血、尿常規檢查是正常的,心電圖也是正常的,檢查不出什么“病”來,無以名之,名之曰神經官能癥。但若請中醫老大夫看看,有時則會發現舌苔比較厚膩,或舌質有點青紫,或者脈有些不正常,有時可能說出個什么“證”來,有時也不一定夠得上一個“證”。這時期,實質上是介于“疾病”與“健康”之間的過渡狀態,我們稱此為“病理體質”。也有人稱之為“病前狀態”、“第三狀態”、“亞健康”,日本學者稱此為“半健康人”。
如何判斷你的體質類型
我們將提出的體質病理學分型及其臨床特征,歸納為表1。
下面分析五種病理體質形成的機理,您或許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為自己進一步糾正病理體質找到一些線索。
1、遲冷質形成這型體質的主要機理是元陽不足。元陽不足可使整個機體的新陳代謝率下降,精力衰退,熱量不足而化寒。常見的原因有:①先天稟賦不足,親代的體質素來元陽不足,或老年得子,元陽衰微。②既長之后,可因偏食寒涼,久而久之形成遲冷質。在臨床上累見脾胃虛寒的小兒,胃口差,消化力弱,追溯其生活習慣,常有嗜冰糕的習慣。③也有因于藥誤的。④成年之后,仍以色欲房勞傷精為常見的重要原因。臨床所見種種寒象,接踵而來。男性元陽虛可發生陽痿,女性則為性淡漠、陰冷、白帶淋漓。遲冷質該用溫性、熱性食物調理而忌寒性、涼性的食物。
2、燥紅質形成燥紅質的主要機理是元陰不足而引起機體精、津、液不足,干枯不潤而化熱化燥。①稟賦不足,由于父母嗜欲無度,精子與卵子質量欠佳而使子代稟受較差。②到青春期及成年之后則以色欲房勞傷精為重要原因。臨床上見陰精漏失者多有口干舌燥、半夜咽干難忍,即有此之故。③是偏食辛燥。④精神情緒刺激亦屬常見:浮沉世間而不得志,志郁而傷陰化火,五心煩熱,焦慮善怒。其飲食當選寒涼而忌溫燥。
3、倦質形成倦質的主要病機是氣血兩虛而導致全身臟腑器官的興奮性低下,對內外環境因素的適應能力和抵抗能力下降。形成氣血兩虛的主要原因有:①先天稟賦不足。②社會生產力地下時,營養不良,饑餓是主要原因,經濟發達時代則多因暴飲暴食而致消化不良引起,尤以獨生子女為多見。③色欲房勞傷還是一個重要原因,關鍵還是在于一個精字。④在女性更多一層失血的因素,月經不調與倦質可以互為因果。倦質者可因氣不攝血而致月經過多,也可因月經過多而導致倦質。這種惡性循環可使其體質日降而其它疾病乘虛而入。據筆者的觀察,上海婦女體質欠佳者比例較高,堪為一慮。在飲食上宜進益氣補血的食物而忌破氣破血的食物。
4、膩滯質形成膩滯質的主要病機在于臟腑功能低下,體內水谷、津液運化功能受阻而使某些代謝產物在體內積聚所致。具體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包括:①在臨床上也可見到一些哺乳期的嬰幼兒舌苔經常厚膩,這表明與稟賦有關,但并不多見。②最多見的是幼兒飲食不節,傷及脾胃,久而久之,水鹽代謝失常,以致某些該排泄的物質排不出去而留滯在體內,留于肌肉之間則見乏力倦困,留于皮膚腠理則見濕疹為患,留于上焦化為痰,留于中焦則食欲不振,成年人留于下焦則為淋帶。③這里要強調的是過食高粱厚味是形成膩滯質的重要因素之一。現在在國內不少大城市的街上所見的各種“胖墩”,都是吃出來的,按中醫的行話說,他們體內的脂肪都是“痰”、“濕”。④嗜酒的人多濕,舌苔多厚膩,或黃,或白,或灰。⑤久居濕地可以形成膩滯質,黃梅季節膩滯質者容易發病,都說明與環境密切相關。
5、晦澀質形成晦澀質的主要病機是由于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全身臟腑氣機郁滯,功能障礙。氣血運行不暢的常見原因有:①日本文獻中明確記載,稱它是有遺傳傾向的。這一點還有待進一步觀察。②根據我們的觀察,晦澀質者的體內實際上已有某些未被覺察的、或是處于早期的疾病潛伏著,已處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過渡階段且偏于疾病一邊,但目前可以完全沒有任何主觀不適,一如健康人。這型體質如果不及時糾正,日后可能發生冠心病、肝硬化、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血液病及腫瘤等等,因為這些病種的患者多半伴有晦澀質的種種臨床表現。③我們在人群體質普查中看到小兒時期的晦澀質比較少見,而在老年期卻比較多見,其發生率有隨著增齡而增高的明顯趨勢。這表明晦澀質的形成機理之一可能與衰老過程中心血管系統的結構與功能老化有關。糾正這型體質宜用有活血化瘀功能的食物。
體質可以改變
明白了各型體質如何形成的道理之后,必須強調體質是可以改變的。雖然我們強調體質的遺傳性,強調父母親的體質對子孫的影響,每個人的體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先天因素決定的;但我們必須同樣強調體質形成與后天因素的關系,只有明確了這一點,我們才能采取各種后天的手段去改變和糾正病理體質,使其盡可能恢復到正常質。研究體質病理學的目的,就在于尋找糾正病理體質的手段與方法,以達到防病治病和延年益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