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業民營化擔心步調不一致
一項由遠景投資和指標數據最新發布的關于城鄉居民對中國公共事業民營化程度及民營化社會效果的認知與評價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所調查的五項公共事業中,城鄉多數居民認為醫院民營化程度較高并且民營化后的服務質量也有相當改善;在城市中小學民營化程度高于鄉鎮的同時,鄉鎮居民對民營化中小學的社會效果卻給予了高于城市的評價;廣州公共事業民營化的進程均衡穩健,而北京則相對謹慎保守。
醫院私有化程度相對較高,社會效果較為積極
目前,全國各地相當一部分公立性醫院正在迅速著手進行改制,實行股權多元化。從民意的角度也可看到,居民認為醫院民營化進程處在領先位置。
此次調查的結果顯示,總的來說人們認為醫院民營化后的社會效果還是趨向積極的,49%的居民認為醫院民營化后服務質量有所提高,但同時因為醫院還處于民營化進程中,仍會出現一些處理不妥和需要進一步改善的方面,因而產生一些較為消極的評價也在所難免,有23.6%的居民認為服務質量下降了。

從不同地域來看,鄉鎮的居民認為醫院民營化之后服務質量有提高的比例高于城市居民;中高收入居民對醫院民營化后的服務給予較其它收入階層更高的評價,而低收入居民則有30.8%的人認為醫院民營化后服務質量下降了,是各收入階層中此比例最高的;同時,46-60歲的中老年居民也對醫院民營化之后的服務質量給予較其它年齡階段更為積極的評價。
中小學民營化程度城市高于鄉鎮,但社會效果城市不如鄉鎮
中小學民營化程度存在明顯的城鄉差異。城市居民認為中小學民營化程度可以評價為2.53分,而在鄉鎮居民的心中,中小學民營化的程度只有1.94分。
也正是由于鄉鎮教育資源的缺乏,中小學民營化的嶄露頭角給小城鎮和農村居民帶來了欣喜。當城市居民對民營學校進行細致入微的評判而由此心存諸多不滿的同時,偏遠小城鎮或是農村的學生和家長卻可能正在交口稱贊這一帶來新希望的辦學方式。調查顯示,鄉鎮居民對中小學民營化后質量的正面評價比例高于城市居民;中等、中高和高收入人群對中小學民營化后服務的正面認同比例普遍高于低收入和中低收入人群;16-30歲的青年認為中小學民營化后服務提高的比例高于中年和老年群體。
地區差異顯著

在此次調查選取的七個城市中,廣州市公共事業民營化可謂發展最快、最均衡。在許多地域水、電力、燃氣等能源事業民營化進程較緩的同時,廣州的這幾項公共事業的民營化卻齊頭并進,呈現良好的態勢。廣州政府在市政公共事業改革上也可謂頗費苦心:2004年9月廣東省推進市政公共事業市場化暨項目投資洽談會順利閉幕,參展的政府公共事業230多個項目中,有210多項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涉及金額60多億元,廣州市政府還通過合資、合作、參股、項目法人招標等方式,令個體、私營經濟主體可以投資經營城市軌道交通、公共交通、公路、生態修復、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電力、道路、能源、水利、公共信息網絡、公共文化設施等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
此外,根據居民對本城市公共事業民營化進程評價的結果,沈陽、西安和成都各項公共事業民營化發展程度的評價結構呈現相似趨勢,這三個城市都是以醫院的民營化程度最為突出,中小學次之,而水、電、氣這三項產業發展速度落后于前兩項但比較接近;上海和北京的居民都認為本城市的中小學民營化程度最高,醫院次之,其余三項產業發展速度接近;武漢居民對本城市的公共事業民營化進程評價與前幾個城市都不相同,除了醫院和中小學以外,居民認為燃氣事業的民營化發展在當地相當迅速。

從民意的角度可以看到,同為國際大都市的北京、上海和廣州的公共事業民營化發展程度在各地居民心目中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廣州均衡穩健,上海的均衡發展勢頭僅次于廣州之后且各項事業均有突出表現,而北京對公共事業民營化的推進較其它城市更為謹慎、保守。
專家指出,目前介入公用事業民營化中的有不少是非專業民營資本,也有不少是對于中國國內的公用事業環境和政策了解有限的國際資本,因此在利用轉制提升公用事業價值的過程中,在研究用戶需求的基礎上形成穩健的經營策略非常有必要,一些非專業資本在進入這些領域后也應著力借助于國內外專業管理機構和管理服務機構來確保實現良性的商業運行。同時,在中國這樣公用事業相對有限的社會中,民營化過程中注意在政策和管理層面中有意識地實現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營公用事業的平衡發展至關重要。